离苦的微信收藏

2019-02-22  本文已影响0人  理下陌发

师父,我很命苦,有没有什么方法改命?请师父指点。 ​​​

释永信师父回复:

根本上说,一切从念头上下功夫,

念头改了,啥都改了。

具体咋办?要修福增慧。

如果能舍就会有福德,

真能舍就能生发我们的智慧。

这看起来很简单,

但真要做起来却很难。

佛就是改造命运的导师,

佛的福德、智慧都圆满具足,

被称为“两足尊”,

我们就从修福和增慧这两方面去努力,

福和慧对于人生缺一不可。

不要去纠结负面的念头

提起正面积极的念头

学会放下自我,

多为众生祈福祈愿成佛作祖因定力训练的修行

一一阿姜查尊者

以“定”来训练,

是使心安定和沉着的修行,

这能带来心的平静。

通常,没有经过训练的心

是摇动不定且不安的,

难以控制和处理。

心随着感官外驰散乱,

就像窜来窜去的水,寻找低洼处一般。

然而农耕者和工程师们,

都知道如何操纵水,以使它更有益于人类。

人类是聪明的,

他们懂得如何建筑水坝,

制造大贮水池和水道——

这一切都是为了治理水,使水更有用。

除此之外,水的积蓄也是电力和光的来源。

从控制水的泛滥当中,

获得更多利益使它不致到处乱窜,

终至静止到低洼处,而浪费了它的好处。

同样的,这颗心若是经常地

被防治、控制、训练,

将会有难以计量的利益。

佛陀自己说过:

“有一颗被管束的心,

将会带来真正的幸福,

因此,为了最大的利益,

好好训练你的心!”

因此,环绕在我们周遭的动物——

大象、马、牛等等,

在它们能被利用来工作之前,

必须接受训练,也唯有在经过训练之后,

它们的力量才能给我们利益。

同样的道理,

经过训练的心所带来的福泽,

能数倍于未经训练的人。

佛陀和他卓越的弟子们,

一开始也跟我们一样有颗未经训练的心。

但,其后却成了人们尊敬的对象,

而且我们也从他们的教化中得到不少的利益。

真的,看,有数不尽的利益

从这些透过心的训练而得到解脱的人身上,

带到了整个世界!

在所有的职业中,任何的状况下,

经过控制和训练的心会比未经训练的心

有较好的“装备”来帮助我们。

这颗训练过的心将能保持我们生活的平衡,

使工作更容易,

并发展和培养理性去指挥我们的行动。

当我们追随这颗训练得宜的心时,

最后,我们的幸福会依此而增多起来。

“心的训练”可以应用许多方式,

以许多不同的方法去做。

最有效且合适每个人修习的是“观呼吸”,

它是在出、入息上以“正念”为开展。

在这寺院里,我们用的方式

是集中注意力在鼻端下的斜处,

并以持念“哺—哆(BUD—DHO)”

开展对“出入息”的“觉醒”。

如果希望用其他的字语,或单纯地

只在鼻也的出入息上保持“正念”也可以。

调整适合自己的方式,

禅坐的基本要素是持续地“觉醒”当下的呼吸,

以便能“正念”每个出、入息的发生。

在“行禅”时,

试着警觉双脚碰触地面的感觉。

禅修必须尽可能的穷追不舍,

使它结出果来。

不要一天只打坐一小段时间,

而过了一或两星期,

甚至一个月后才又打坐,

那样是不会有结果出现的。

佛陀教导我们要经常努力地修行,

就是说,在“心理训练”上,

尽我们所能,不断去做。

修习禅坐也要找寻一处适当的,

不致让我们分心的安静地方;

如花园里,或后院阴凉的树下,

或可供我们独处的适宜环境。

若是比丘或比丘尼,

必须找一间适合的茅蓬,

宁静的森林或洞窟。

山林对“修行”提供了非常适当的场所。

总之,无论在那儿,我们必须

不断地在出、入息的“正念”上下功夫。

当注意力溜掉了,

试着把它拉回到专注的目标上,

放下一切其他思想和关心的事物。

不要想任何事情——就只是观照呼吸。

如果“正念”保持于念头上,

当念头升起时,

就努力让它回到禅思的目标上,

心会变得越来越平静。

当心宁静而且专注时,

从这专注的目标——呼吸上放松。

这时,开始去检视这五蕴组成的身和心:

色、受、想、行、识。

检查五蕴的来和去时,

你会很清楚地看到,它们都是无常的。

无常的性质使它们不能满足于我们,

不合我们的心意,而且它们自己来、去

——在那里,无“我”在行事;

在那儿被发现仅仅是根据“因果”自然的运转。

世间的所有事物都有这些特性——

无常变迁(无常)、不能满足(苦)、

没有一个不变的自我或灵魂(无我)。

以这种观点来观察整个存在的生命,

对诸蕴的执著和黏附将会逐渐的减少,

这是因为我们看到了这世界的实相。

这就是“智慧”的升起。

一一摘录自阿姜查尊者《以法为赠礼》情人也好,爱人也罢,其实若是没有智慧,

不管结婚也好,不结婚也好,

未来都是一大堆的问题和麻烦需要我们去解决,

不管任何时代,情人和爱人都只是一个开始,

而不是结束,都需要我们用智慧去经营,

可惜的是我们都是把开始当做了结束,

何尝知道任何的开始都是前一段生命的终点,

又是未来生命的起点,

若是不去用智慧正确面对,努力改正自己,

只渴望改变外在,改变他人和环境

以这样错误愚痴的心态

最终我们所努力经营的家庭和婚姻子女事业,

都会被我们喜怒无常的情绪所摧毁,

都会被离我们最初的渴望和初衷,

那时候我们若是还没有醒悟,

只会是觉得自己倍加委屈和无错,

更是束手无策,无法面对,成功的把自己培养成怨妇怨夫

怨天,怨敌,怨地,怨社会,怨命运,怨父母,怨亲人,怨同事

唯独很难怨自己能力不足,智慧不够,

不知道去改变自己影响未来

这就是凡夫的愚痴无知

只会顺着自我的情绪本能的做事,只是本能的活着,

只想去改变外在,从来认识不到自我的缺失和不足去改变自我,

导致了不想面对的烦恼和痛苦越来越多,

丝毫想不到这些都还是自我坏情绪的操作

所以伟大的佛陀说,

英雄只知去降服外在,导致敌人越来越多,

圣人才去针对自我,最终慈悲无敌人.

这就是智慧无烦恼,慈悲无怨敌

致情人节的情人们活出一个智慧的人生,

培养出一个智慧的心态

面对随时会失去的”爱”珍惜眼前和身边人

因为随时都会结束和开始

善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位过客,种下善缘

而不是顺着愚痴的本能种下一个个的恶缘,

最终让自己活在恶缘缠绕又无处可逃的遭遇中

学会以智慧去播种经营幸福快乐的种子

才能够结下幸福美满的果实

在这个残缺的世界和充满苦痛的轮回中活的自在洒脱

而不是以放纵情绪和愚痴的方式获得短暂的快乐

得到长久难以自拔的痛苦

何去何从只能自己选择

班玛春霖合十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以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

我才认识到,所有的痛苦和情感的折磨,

都只是提醒我:活着,不要违背自己的本心。

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

『真实』。

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

我才懂得,把自己的愿望强加于人,

是多么的无礼,就算我知道,时机并不成熟,

那人也还没有做好准备,

就算那个人就是我自己,

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

『尊重』。

当我开始爱自己,

我不再渴求不同的人生,

我知道任何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

都是对我成长的邀请。

如今,我称之为

『成熟』。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

我才明白,我其实一直都在正确的时间,

正确的地方,发生的一切都恰如其分。

由此我得以平静。

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

『自信』。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

我不再牺牲自己的自由时间,

不再去勾画什么宏伟的明天。

今天我只做有趣和快乐的事,

做自己热爱,让心欢喜的事,

用我的方式,以我的韵律。

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

『单纯』。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

我开始远离一切不健康的东西。

不论是饮食和人物,还是事情和环境,

我远离一切让我远离本真的东西。

从前我把这叫做“追求健康的自私自利”,

但今天我明白了,这是

『自爱』。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

我不再总想着要永远正确,不犯错误。

我今天明白了,这叫做

『谦逊』。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

我不再继续沉溺于过去,

也不再为明天而忧虑,

现在我只活在一切正在发生的当下,

今天,我活在此时此地,

如此日复一日。这就叫

『完美』。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

我明白,我的思虑让我变得贫乏和病态,

但当我唤起了心灵的力量,

理智就变成了一个重要的伙伴,

这种组合我称之为,

『心的智慧』。

我们无须再害怕自己和他人的分歧,矛盾和问题,

因为即使星星有时也会碰在一起,

形成新的世界,

今天我明白,这就是『生命』!无论是否有信仰,每个人的自由都源于良好的自我约束

一一嘎玛仁波切

导语:

佛教,是一种教育。

学佛,是学习佛陀,

让心灵深处蕴藏的无限智慧显露出来。

戒律是对每个佛教徒最好的保护。

生活中,每个人都对自己有良好的约束,

社会才能平安,生活其间的人们,

才能幸福快乐。

佛法是永不过期的药方,

能够治愈和安顿一切众生的身心。

在解放以前,藏区的学校就是寺庙,

小的寺庙是小学,大一点的寺庙是中学,

更大的上千人的寺庙,就是大学。

寺庙里面不仅仅传授佛法,到现在为止,

我们还在教天文星算学、美术、医学、建筑

以及绘画等等工巧明、辞藻学以及语言文学。

所以,一个能从佛学院毕业的人,

基本上可以算是全才。

古印度甚至连畜牧业都有教,

但是现在已经没有学习畜牧业的需要,

所以,慢慢也没再教了。

要知道,佛教,首先是一种教育。

如果认为向佛菩萨求什么就能得什么,

这种过度的神化,是严重的错误。

就像老师传授知识给我们,

未来我们就会学到老师的所学。

依靠佛陀的智慧,

未来我们也可能会成为佛陀。

当心平静下来的时候,

也能把内心观察得更透彻,

这时候可以发现,

心灵当中蕴藏着无限的智慧,

是可以被挖掘和提炼出来,潜能无边。

来到世间,每个人的能力都不同,

有的在星算学方面很厉害,

有的是天文学,有的是物理学,

有的是理工方面的,

还有的是建筑、美术,

有的是音乐方面的才能,

更有可能是传播宗教方面的能力。

只要我们愿意学习佛法,

多多少少都能学到一点,

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受益。

我们不是要成为宗教家,

所以不需要把自己打扮得像出家人一样,

脖子上挂这挂那的,

真正的信仰在内心深处,

不是外在任何地方。

所以,能够把自己的心净化,

能够把一贯太过执著的所有外在人事物,

稍微放下一点,

把对内心的执著也放下一点,

让紧崩的心经常放空一下,

哪怕是回到家里的时候,

能好好过一下正常的日子,

都是很大的改善。

很多人担心,学佛是不是得守戒律啊,

言下之意就是,不学佛就没有约束了。

在佛教里面,戒律,很重要。

就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法律法规的约束,

每个人都为所欲为,那也就意谓着,

每个人都将失去人身的自由与安全。

没有戒律,没有信仰,就会乱成一团。

其实,国家的法律,

就是我们每个公民都在持守的戒律,

这样的约束和戒律,

才能带来真正的平安与自在。

对每个人来讲,不偷、不抢、不杀、

不骗人、不恶口伤人、不挑拨离间,

是最起码的道德标准。

很多人都以为,

只要没人看到,没人知道就好了。

实际上,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

如果真的没人知道倒简单了,

但是我们的一言一行,甚至一念的生起,

都会被真实不虚的记录下来,

那不是别人,就是我们的阿赖耶,

这个芯片,我们生生世世,

如影随行的储藏室会全部记录下来,

在因缘和合的时候,当敲击键盘的那一刻,

一切就会原原本本的显现在我们面前,

无论喜欢或不喜欢,好的还是坏的。

当面对让自己感受痛苦的对境时,

很多人会说,

我也没有干过坏事,怎么这么倒霉啊?

我已经很注意饮食了,怎么还突然生病了?

世界上,没有任何事能够无缘无故发生,

一切都是由因生果。

我们阿赖耶里面储存着过去世、这一世,

好的不好的都在里面,

如果不想办法把阿赖耶清洗干净,

总有一天,当因缘成熟的时候,

果报一定就会显现。

阿赖耶,就好像是手机里的芯片。

手机可以不断更换,但手机号不会换,

所有的数据一直都储存在云端,

暂时看不到,不代表没有了,

我们自己调不出来,但有人能调得出来。

我们有个弟子,总是和家人说谎,

结果有一天,家里人趁她不在的时候,

把她已经删除的所有信息,

全部找回来,放在她面前。

她以为删除了就没有了,

以为做了没人看到,就可以当做没发生过,

那是不可能的。有些人说,

前世做过什么,我也不知道,

没看见没关系,

我们自己的阿赖耶会认真仔细地保存,

一个都不会少,一个也不会多,

等到哪天因缘成熟了,

之前的种子已经长成果实的时候才后悔,

一切都来不及了,

那时候再临时抱佛脚也没有用了,

因为从来就没想过要在自己的道德良心上面,

播下好的种子。

如果曾经播下善的种子,

当恶果成熟的时候,

起码还要好的一面可以应对。

所以,心病了,真得只有心药才能医。

佛陀的八万四千法门,

就是针对习气不同的众生,

开出的诸多妙方,

“把自己作病人想,于法作妙药想,

于善知识作明医想,于精进修持作医病想。”

唯有佛陀的药方,

才能解决和治愈众生的所有心病。

幸好,佛陀的药方永不过期,

吃药要趁早,早吃早受益。

我们看医生,都要找名医或可靠的大夫,

如果不幸遇到庸医,吃了假药,

问题得不到解决事小,危及生命可就事大了。

所以,能够皈依,跟随具德上师闻思修佛法,

吃下殊胜珍贵的佛法妙药,

不仅是人生最难得的大福报,

更是关乎慧命的大事。你伤害了我的“我执”

——索达吉堪布暖谈抑郁症

【你放大了你的遭遇】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只是一件很小的事,

对你的人生根本不会有任何影响,

但当它发生时,你却觉得它有天那么大。

我见过一个人,被领导和同事批评了。

明明只有两个人说他,

他却觉得活着没意思,

一会儿想自杀,

一会儿想去个谁都找不到的地方,

“全世界没有一个人爱我!”

他对自己的情绪没有任何办法,

心越来越束缚。

其实,如果心能想开一点、放松一点,

“他们讨厌我,没关系,

我正好去寂静的地方修行,

去任何想去的地方。”

有这样的心态,对于任何遭遇,

包括身体的疾病、生活的困扰、社会的压力,

都能扛得起,能坚忍。

而脆弱的人,就很难支撑。

因此,面对抑郁症,你的心要有力量。

【你伤害了我的“我执”】

有心灵疾病的人,往往自我太强,

一旦得不到认可,就觉得

“他伤了我的自尊、侮辱了我的人格”……

但在大乘佛教看来,这些没有什么,

别人对自己不好,恰恰是修行的好机会。

不管是你的家人、恋人,或是同事、同学,

当他正在侮辱你时,

可以观一观“我”的心态是怎样。

这时候就发现,你对这个“我“太执著了,

认为 “我很了不起”“我的人格是完美的”

“我是天下第一”……有这样的心态,

别人稍微说你,就会特别受不了,

伤心、郁闷。

反过来说,如果你对自己的定位本来就不高,

明白“我是凡夫,有很多业力、烦恼、过失,

别人指出我的缺点很正常“,

那别人再怎么侮辱,你也不会在意。

【其实“我”是个演员】

我们的心之所以如此脆弱,

一方面是凡夫的普遍特点,

另一方面也跟我们接触的环境,

尤其是现代传媒、影视的影响有关。

电影、电视里一般都有这样的情节:

别人说一句难听的话,

自己一定要马上有“反应”,

反唇相讥,或者脸色大变,

千万不能无动于衷。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这样被洗脑,

慢慢就成了剧中的演员,

演着斤斤计较的人生。

对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

都特别敏感,眼睛里容不得一粒沙子。

这样的人,遇到一点点刺激,

也没办法抵抗。

原因是什么?自我太重了。

【“我”这个东西,能活下去就可以了】

因此,我们需要大乘佛教的慈悲观。

有了它,就不太关心“我”这个东西,

只要能活下去就可以,

更多的注意力会放在利益众生上。

比如,当有人诽谤你,你会想:

“如果我有过失,就该承受,

别人指出来也很好;

如果我没有过失,那没什么好生气的。

所以,有人诽谤我没关系,

我能否帮到众生才是关键。”

能这样想,你对一切就不会放在眼里。

一个很想帮助别人的人,比较能承受侮辱。

反之,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即使被微不足道的语言攻击,

他也咽不下去,

凝成心结,久久无法释怀。

现在的很多心理疾病,

抑郁症也好、自闭症也好,

都是源于对“我”特别执著,

心绷得太紧。

假如对“我”不在乎,

知道“我”不过是个假合,

只要对众生有利,怎样都可以。

那别人骂你、打你,

都可以面对,心非常自在。

特别是觉得“谁都对我不好”的人,

若能修习慈悲菩提心,

即使全世界对你不好,也会坦然受之,

“我这么坏,是这样一个业力烦恼的混合体,

别人凭什么要对我好?”

这样想,痛苦自然会少很多。觉察心是脱离轮回中一切烦恼的基础和解药

顶果钦哲仁波切

佛陀开示的全部重点

就是要让我们主宰自己的心。

如果我们能够主宰自己的心,

就能够主宰我们的身体和语言,

如此我们和他人的痛苦就得以结束。

     

但是如果我们的心充满负面情绪,

就算我们身体的行为

和我们所说出来的话语多么完美,

我们都已经远离了正道。

 

  

要主宰自己的心,

需要随时意识到自己所有的意念和行为,

不断反复地检查自己的心,

负面意念一旦生起,

即用适当的方式来对治。

当正面的意念生起,

则以回向来加强所带来的利益,

希望所有众生都能够达到究竟证悟。

     

如果我们能够在平静和内省的修行中,

保持恒常的觉察,渐渐地,

就算是在一般活动和干扰之中,

我们也能保持对智慧的认识。

所以说觉察心是脱离轮回中一切烦恼的基础和解药。 

     

佛法修行应该可以引领我们,

不论是在禅定中,或者禅定之外,

同样保持恒常的觉性。

这是所有心灵开示的精要;

没有这个,不论我们念诵多少咒语和祈请文,

不论我们做多少的大礼拜和绕塔,

只要我们的心是散乱的,

那一切对去除难解的情绪丝毫没有帮助。

永远不要忘记这最重要的一点。

某些人动辄咆哮暴躁的情绪是不是一种恶?是不是直率的表现呢?

班玛春霖答:

这种一动就发脾气的人,

其实就是没有自制能力的人。

也是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不尊重的行为,

也是心量狭隘偏激自私的表现

对自己和他人更加不负责任的一种做法。

这种人就是想宣泄了脾气让自我舒服

也不愿考虑暴怒宣泄脾气以后的后果,

这种人的自私心理往往还很会给自己找借口

把所有的事情都怪罪外在的因素

很轻描淡写的就把自己的责任推卸了

“都是别人的可恶自己没忍住”

这种行为和直率谈不上什么关系。

直率是有什么说什么,但是不发脾气。

这种发脾气只是坏情绪的一种宣泄而已。

这种难以掌控自我情绪的宣泄,

很容易激化矛盾。

也很容易把一些很平常的事情

变成很难处理的事情。

会把一些小矛盾激化成大矛盾。

最后变的一发不可收拾,

这种因随意发脾气的坏习惯引发的惨案

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例子

其实身边的人也没有义务和责任

去经常承受他的脾气和怒火

一次两次可以说大家都可以忍耐

长时间的不能自我克制自己的脾气

莫名其妙的就会发脾气不能自控

这样的恶劣行为和心态

也是对家人和婚姻朋友最大的伤害

这样的行为哪怕再好的家庭婚姻和事业

也会被自己难以自控的坏情绪给一手摧毁

最后制造的苦果还只能自我承受

那时候悔不当初已经来不及了

生活中的太多来不及都是我们亲眼看到

和亲自经历过的,可惜就是一时的感叹

平时还是无动于衷的继续我行我素

等到不可背负的代价产生的时候就太晚了

没有一件事情是偶然发生的

都是前期的培养自律和不自律的因素引发的结果脾气暴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