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友会潜能发掘营 【知识IP】文章合集李氏砭法是我最爱

两天内小儿退热的中医疗法

2017-03-17  本文已影响1166人  直心德明山上月

有孩子的妈妈都知道,小孩子的身体不适对家里人来说可能是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尤其两岁以内的小儿,由于不会表达。稍有不舒服不是哭闹不止,就蔫蔫的一点精神也没,就依偎在妈妈的怀里让妈妈抱着。如果孩子不舒服,妈妈绝对是最辛苦最为操心的一个。孩子不舒服,睡觉也睡不踏实,甚至让妈妈抱着才安心睡觉。即便小人儿睡着了,妈妈也不敢掉以轻心,一会摸摸额头,一头摸摸小肚瓜。

我家妞儿从出生到现在两岁零七个月,中间有受凉有过四五次不舒服的经历,有受凉引起的发热,有吃凉东西引起的拉稀,有积食伴随发热,有着急大声哭引起的嘴唇起泡泡,都在我的调理下挺过来了,也没有任何一次不适往医院跑的经历。作为一个学习了七八年中医的妈妈,今天先来谈一谈小儿退热的中医疗法吧,希望对家有小儿的妈妈有所帮助。

发热到底是怎么来的?

我们先了解一下小儿发热到底是怎么来的?一般情况下是受到风寒的袭击,使人的皮肤由正常的状态变成了闭合的状态。皮肤表层闭合,里面的热气不能蒸腾向外,在里面聚而发热。《黄帝内经》对这种情况有专门的论述: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这种情况下的发热千万不要物理降温,这是体内正气与邪气相互交争的一种表现,体内气血郁滞而产生的一种郁闭之热。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没有汗,身上滚烫,表闭无汗,这正是伤寒论上所讲的麻黄汤。

治疗这种风寒所伤造成的发热,就是发汗治疗。发汗可冲开毛空,使因风所闭的毛孔重新张开,使里面的热势得泄,就像水库上的闸门关闭,水不流了,怎么办呢?开闸放水,在毛孔张开后蒸腾外出,里面的热随汗而解,这个就是最常见、最直接的用发汗的方法治疗。

我的治疗经验

我家妞儿在11个月的时候由于受凉发热,当时是七月份,晚上睡觉大开着窗户给吹着了,半夜姥姥发现小人儿发热了。第二天早上测体温是37.5°,手脚心不热,主要是额头及太阳穴、腋下及其延伸处比较热,小人儿看起来精神也不错,所以我就我没太在意,想着温度不高,不用喝药,按摩按摩应该就能下去。我就给捏脊、推天河水,刚按摩完,热度确实降下去 ,但一会又热起来。当天的白天及晚上还是没退热,第二天小人精神第二天下午体温升到38.5,我赶快开方如下:桂枝1克,白芍1克,柴胡1克,麦冬2克,葛根2克,生石膏5克,川芎1克,龟甲1克,党参1克,炙甘草2克,生龙骨3克,生牡蛎3克,茯苓3克,生姜一片。抓到药就赶快给熬上,煮开十多分钟后关火,过滤出来也就有七八十毫升吧,加一小勺红糖,口感还行,一点不苦,用勺子喂的,一口一口挺配合,喝了三分之一下去。等过了三个小时,晚上八点多喝的第二次药,这次比上次少一点点,还不到三分之一,半夜的时候烧退了。这个时候我就放心了,基本确认烧退下来了,这次发热一剂药就搞定了。

为什么说半夜的时候烧退下,我就放心了呢?因为小儿早上发热,起床后加重,晚上会更重。这个时候很多家长就会挺不住,觉得吃完药了怎么不退烧,就会着急,这个时候家长要有耐心,要挺住。一般情况下,挺到两三点左右烧就会退了。后半夜阳气一升,正气来复,气血托着邪气外出。如果此时还不退热,要等一等,当天热不退,第二天接着服药,一般小儿发热的痊愈都是当天后半夜解,或第二天的后半夜解。

小人儿吃了我开的药好之后,姥姥还抱怨说都怪我,如果我早一天给小人儿开药吃,小人儿就不用多受一天罪了。

小人儿这次发热没有积食,最高温度是38.5°,其实直接用桂枝汤(桂枝白芍炙甘草大枣生姜各1克)解表即可,由于已经发热已经持续到第二天的下午,我有点着急,所以滋阴清热的药加了好几味:麦冬、葛根、石膏、龟甲、生龙骨、生牡蛎都加了一点点。实际上这几味不加也没有问题。

根据我给我家妞儿还有给朋友及网上咨询案例,小儿单纯的受凉发热,在39度以下,没有咳嗽、积食等症状,偶尔有点鼻涕,基本基用桂枝汤就可以了。一般一两剂药,两天内就会退热。如果热度到了39°,加生石膏、葛根,也会很快退热。有时候朋友家孩子发热过了38°,比较着急,这种情况下我也会加点生石膏。生石膏清凉重镇,主要是取其气,所以用量比其他药也大一些,两岁内孩子用三五克,再大点用到10克。其他药量基本按照孩子岁数来加,一岁内用1克,两岁用2克,劲儿稍大一点的药诸如清半夏、川芎、龟甲,两岁内用一克,五岁内不会超过3克。

小儿发热期间的护理也很重要,护理得当会加快痊愈的进程,否则会造成疾病的反复,延长治疗时间。小儿在发热期间一定要注意不要在再次受凉,如果吃完药后微微汗出,有干毛巾把汗擦去即可,此时不要更换衣服或洗澡。有些老人会建议捂一捂,觉得孩子发热,捂一捂出点汗就好了,给孩子穿得过多或盖得过厚,这也不可取。在饮食上也要注意,最好要吃好容易消化的清淡的食物,三岁以内的孩子基本以粥、米粉、小面条或鸡蛋羹为主,不要吃太油腻或不好消化的食物。孩子发热期间,精神不好,胃口也会受影响,家里人就会想法弄点好吃的给孩子吃,如吃到油腻不好消化的,反倒会因为积食加重发热,或引起咳嗽伴随痰饮的情况出现。

小儿积食发热的判断方法

小孩子的肠胃功能较弱,一般的情况下,都会伴有积食,或是单纯的积食引起来的发热,什么是积食发热,如何判断呢?积食发热的小孩,一般在发热之前有猛吃什么东西的经历或家里改善伙食或在外面吃饭碰到什么爱吃的一下吃多啦,吃的东西大多属于油腻不好消化类的,诸如油炸类食物或糯米、米粉类及其制品等粘腻不好消化的食物。积食发热的主要表现是小孩儿有口气、手脚心比别处热,脸蛋发红发热,还有一点就是一直不大便或大便不顺畅。这种情况下就要加一点调理帮助消化的药,诸如陈皮、炒谷芽、炒麦芽、炒神曲、炒山药。

如果发热期间伴有咳嗽,我一般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清半夏、炮姜或干姜、枇杷叶。今年1月9日,在河南老家的高中同学四个多月的男娃儿发热38度,有点鼻涕,有点咳嗽,嗓子呼噜呼噜的,胃口也不太好。她1月10日通过微信与我联系的,给开方如下:桂枝1克、白芍1克、清半夏1克、生甘草1克、炒谷芽3克、炒麦芽3克、茯苓2克、党参1克、柴胡1克、炮姜1克、枇杷叶1克,生姜1片,大枣一个,生石膏3克,因为有点咳嗽,加了清半夏与枇杷叶,把桂枝汤的炙甘草换成了生甘草,针对脾胃问题,加了炒谷芽炒麦芽。她下午抓药回来熬上,第二天上午两点半反馈烧已退。

注:我本人从2009年开始接触中医并走上中医学习之路,其中跟着四五位大神级别的老师听课有七八年,跟着其中四位老师出诊过,看到各种各种的问题的患者在老师们的手中恢复健康,越发坚定了我好好学习中医的信心,也相信在未来,中医会被更多的国人所接受。在跟随老师们学习中医的过程,慢慢开始接触并深入学习传统文化,老师带领大家系统学习道德经、周易、大学、中庸、庄子、悟真篇……,随着学习的深入,越来越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高深及其魅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