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中华文学萌宠

专注力

2022-09-17  本文已影响0人  Helloe

一位作者在撰书的过程中在新浪微博发起的一个小活动。当书接近尾声时,却觉得活动本身比书更珍贵,意义更深远。

这书只是记录过去和当下,而活动中所关注过的每一个三小时,却指向未来。原本不可知的未来,经过一个个三小时的播种,可以变得明确、清晰、可期待。

多年以来,我都被两件事的边界搞得迷惑不清。这两件事一件叫“我很累”,一件叫“我很懒”。

比如我经常感觉很累,啥也不想干,但同时又觉得可能根本就是在犯懒病。

累需要接受和休息,懒需要自我说服和治愈,解决办法是不样的。通常我也有一个分辨方法:洗个香喷喷的澡,吹出蓬松的头发,画两根眼线,泡杯绿茶喝一喝。一般这时,我就能知道自己究竟是累了还是懒了。

其实,洗个澡、化个妆、泡个茶,自己美其名曰是在调整,根本就是在拖延。

总是妄图在行动之前把自己调整至理想状态,成为比行动本身更费力的一件事。

我渐渐意识到,每天的工作时间之外,许多人的时光往往就是在类似应付“我很累”和“我很懒”的准备过程中了。

明明是要学点东西,却先偏偏从沐手焚香整理书桌开始。

饮料泡好,各种工具到位。两小时后终于坐下,东看西看,思来想去,却最终什么也没干。

上学、上班期间不得已被他人要求,无论快慢总要前进,一旦外在要求摆脱,才活成自已真实的样貌,而多数人真实的样貌总是状如盐散沙。

散沙生活的当事人还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内心要强大”。

“内心要看剧,外加躺床发呆,一出街就发现自己腿粗,一考试就不过,一 PK 就输,一汇报就挨批,强忍眼泪跟自己说“内心要强大”有用吗?

比起输之后靠“内心要强大"自我催眠,赢了直接身心全强大不好吗?

强大是靠修炼来的。时间从来就是一片田地,田地的特点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种得毛。

在2009年底出版的《女人明白要趁早》的后记里,作者这样写过:

“从春天心念一动,到夏天谈妥出版社,开始在每天繁忙事务之外抽出三小时写作,到如今总算见到果实成熟了。

这件事情再一次告诉了我,积跬步至千里,每天完成一点点,是可以实现一个愿望的。”

只要保持积累的节奏,终点目然越来越近。

启动一个周期,养成习惯之后,保证每天专注的三小时,并不是太难的事。

时间就是这样一种特殊的东西,它无法储存,要么用以消费,要么用以投资。

这世界已经有很多人和事会让你失望,而最不应该的,就是自己还令自己失望。

“现在就去做,现在、立刻、马上!”我总是对私信里问我怎么克服拖延症的朋友们这样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