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本书自由人 的 阅读笔记历史

每周读一本《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2017-02-03  本文已影响122人  crazyyoyo
图片源自360图片

文|包子脸猫 每周一本书

№1 导读


第一章 龙飞凤舞(原始时期)

№2 远古图腾

上层建筑不仅仅是审美艺术,而且也是包含原始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在内的巫术礼仪,即远古图腾活动。

龙蛇,凤鸟

№3 原始歌舞

原始的巫术礼仪活动并不是一种静观的审美活动,而是一种包含了歌、舞、剧、画、神话、咒语的狂烈活动。

古代礼乐并称,最初的礼就是巫术礼仪,是这种活动的意义内核;最初的乐就是这种原始歌舞,是这种活动的外在形式。

巫术礼仪的意义内核就是原始神话。当原始神话不断理性化、去魅化,巫术礼仪也就逐渐让位于政治历史

№4 “有意味的形式”

新石器时代前期的母系氏族社会

1. 动物纹与几何纹

几何纹是由动物纹演化而来的。这正是由模拟到抽象的有意味的形式:美。在对象方面(动物图案),内容积淀为形式;在主体层面(原始人类),观念积淀为感受。

2. 审美积淀说

审美积淀说是指,人的审美感受因为有了观念想象,所以不同于动物性的感官愉快。美之所以是有意味的形式,就在于它积淀了社会内容

同样的形式,因为积淀了不同的社会内容情感,所以产生了不同的审美情感。

3.线条和色彩

线条和色彩是造型艺术的两大要素。

4.陶器造型

陶猪

三足器

5.走向狞厉

新石器早期的图案比较天真活泼,晚期则比较严峻威吓。这象征着母系氏族社会让位于父家长制,最后向早期奴隶制发展。

第二章 青铜饕餮(夏商周时期)

№6 狞厉的美

原始的全民性的巫术礼仪被专职巫师垄断,变成社会统治的等级法规

这种“真实的想象”表现在器物纹饰上,就是青铜饕餮

牛头是巫术宗教仪典的主要标志

№7 饕餮纹

它是对本族人的护佑,也是对异族人的威吓,却也给后人留下了神秘狞厉的美。而在当时,它们不是审美对象,而是诚惶诚恐的膜拜对象

№8 线的艺术——文字

汉子具有绘画性

№9 春秋战国-青铜器的演化

审美艺术从巫术宗教中逐渐分离解放,这反映在青铜器的变化上。

当青铜艺术失去了巫术宗教时代的精神内容,也就失去了那种神秘狞厉的崇高美。战国青铜更接近秦汉艺术,而不是殷周青铜。殷周青铜(勃古期)才是青铜艺术的真正典范。

第三章 先秦理性精神

№11 儒道互补

百家争鸣的时代开始了,其总的时代思潮便是理性主义,并最终奠定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

儒家 孔子

礼乐制度。将这种神秘外在的制度规定(礼)内化为内在的心理要求(仁),即“释礼归仁”。

情感、观念、仪式是宗教三要素。孔子将其消融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现实生活中,而不是引向外在的崇拜对象或神秘境界。这也是儒学不是宗教的原因。

道家 庄子

道家作为儒家的对立补充,在塑造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趣味上也起了决定性作用。

艺术审美的本质:形象大于思想

№12 赋比兴原则

如何表达情感才会成为艺术。

主观情感必须与特定的想象、理解相结合,必须客观化,才能成为艺术。

№13 建筑艺术

实践理性精神

1.神人同在的一个世界

这种建筑体现了中国人生活在神人同在的一个世界,而西方则是上帝人间的两个世界。中国也没有国教,儒学起到了国教的作用。不过如前所述,儒家不是宗教。

2.实用理性的平面纵深

这种建筑是平面纵深空间,是平面铺开的有机群体,空间意识因此转化为时间进程

故宫和哥特式教堂还是有所不同,一个具有现实功用,一个则纯粹是宗教场所。一个是实用理性的表现,一个则是反理性的宗教迷狂。

3.对称美

4.飞檐:线的艺术

5.宝塔与城墙

6.“雕梁画栋”

7.园林艺术

这种浪漫主义依然在古典理性中,依然表达的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趣,而非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

第四章 楚汉浪漫主义

№15 屈骚传统

北中国理性化,南中国图腾神话

理性化就是把神人化,不搞宗教迷信。

蕴藏着原始活力的浪漫想象,是楚汉艺术的灵魂

№16 琳琅满目的世界

首先,是神仙世界

其次,是历史故事

最后,是现实生活

№17 汉代艺术

汉代艺术(包括帛画、壁画、画像石、画像砖、陶俑等)表现了人们对征服自然、自身力量的肯定和确认

№18 气势与古拙

没有细节、没有修饰,有的是夸张简洁、线条轮廓,这是古拙的表现;而力量、运动就蕴藏其中,这是气势的表现

第五章 魏晋风度

№19 魏晋古诗

魏晋的玄学及其文艺思潮最大的特征就是人的觉醒。

№20 文章、绘画与书法

王羲之

№21 文的自觉

文的自觉便是这种新文艺的形式

文章乃经国之大事,不朽之伟业

№22 阮籍和陶潜

艺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经常是不平衡的。魏晋时代就是这样:魏晋风度飘逸绝伦,但社会环境却充满动乱血污

第六章 佛陀世容

№1 悲惨世界(南北朝)

最早的佛教石窟艺术都出现在北魏时期(南北朝时期)

地道的反理性的宗教迷狂,艺术基调是狂热粗犷的。这和黑格尔论述欧洲中世纪宗教艺术是一样的,正是通过这种反常的痛苦、舍弃来获取所谓的心灵崇高。

儒家解释不了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人们就寄托于佛教。

№2 北魏雕塑

宗教是现实的反映,雕塑神像是人世情思的反映。云冈石窟

№3 虚幻颂歌

如果说南北朝的壁画是通过悲惨、牺牲来寻求心灵的超脱,那么唐朝的壁画是通过对欢乐幸福的幻想来获得心灵的满足。

№4 走向世俗

宋朝壁画开始世俗化、现实化,装饰意味日益浓重

第七章 盛唐之音(盛唐气象)

№5 诗人之诗

№6 青春、李白

№7 书法、音乐与舞蹈

如果说工艺、赋代表汉,雕塑、骈体代表六朝,绘画词曲代表宋元,戏曲、小说代表明清,那么诗歌、书法就代表盛唐。

王羲之书法

№8 颜字韩文

颜真卿 韩愈

№9 成熟、杜诗

杜甫

伟大的艺术需要历史时间来确认其应有的价值和地位。

第八章 韵外之致(中唐至北宋)

№10 中唐诗文

№11 中唐书画

中晚唐的美学风格,潇洒风流中带有感伤忧郁。

№12 内在矛盾

内在矛盾——才华、理想往往与地位、财富是不相称的。所以,他们在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之间徘徊选择,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纠结平衡。

№13 宋词(学者之诗)

如果说秦汉艺术是征服世界的反映,魏晋六朝的艺术是风神思辨的反映,盛唐艺术是意气功业的反映,那么中唐至宋的艺术是心境意绪的反映

№14 苏轼的意义

是对封建社会(笔者以为称作宗法专制社会更为确切,上节已经提到)的否定批判

第九章 宋元山水意境

№15 山水画缘起

理想化、牧歌化的山水田园生活,是世俗地主阶级出身的文人士大夫的退避之地、精神寄托。

№16 “无我之境”

绘画要表达出气质韵味,而非仅仅形似

№17 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

北宋山水画重在写实,是“无我之境”,那么南宋山水画开始引入“人”的意念主题。这是宋元山水画的第二种艺术境界,它开始注意以虚代实。

№18 “有我之境”

文人画在这一时期正式确立了。元朝

第三种山水画艺术境界,则极力强调人的主观意念

文人画,常常是书法、绘画、文学集于一身。它追求的不是高超的技巧、逼真的画面,而是作者自身修养的外化。

10万+文章更像南宋山水画引入人的意念。

第十章 明清文艺思潮

№19 市民文艺

主要描绘的是世态人情。

这个时代的哲学思想可以分为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以李贽为代表的近代民主思想,另一条线索是以王夫之为代表的哲理思辨的进步学派

№20 浪漫洪流

李贽发展了王阳明的哲学思想,他将《西厢记》《水浒传》等“闲书”与经典《论语》《孟子》相提并论。不厚古薄今、贵远贱近。他的著作《童心说》提倡本心、反对教条,具有个性解放的思想。就好比现在的非主流的b站,百度贴吧,暴漫等现象。

《西游记》《牡丹亭》《聊斋志异》

№21 从感伤文学到红楼梦

这是一个表面繁荣而内里腐朽、毫无生气的时代

最后,中国终于在十八世纪落后于欧洲。

№22 绘画与工艺

№23 结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