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极品大大们的散文随感合集人生旅途

魏文帝 被愤怒毁了统一大业

2018-03-11  本文已影响1016人  爱读书的陕北大叔

陈寿评曰:文帝天资聪颖,文采不凡,下笔成章,博闻强记,才艺双全;如果再具备博大的气度,修养公平的德行,追求远大的抱负,心存弘伟的道义,那么与古代的贤君相比,也差不多了。

这是《三国志》作者陈寿对魏文帝曹丕的评价,在我看来魏文帝曹丕是仁义,不吝赏赐,可以善待属下的明智之主,但做为帝王却因为个人好恶,情绪化犯了好多错,当然也善于权术,却乐于享乐的帝王。

魏文帝 被愤怒毁了统一大业

不要情绪化般的活着,不然永远无法摆脱环境的控制,像木偶一般被别人牵着,线永远控制在别人手里。不要情绪化般的活着,不然你永远在社会底层烂泥里挣扎,你将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不要情绪化般活着,不然你永远都不达成目标,依靠个人意志且理智的活着,那样就是永远没有思维野兽,徒有其表,随便挖个坑,都能把你活埋。生活不易,清醒理智的活着,用你的意志去操控你的生命,不要被情绪所左右。

说魏文帝曹丕,人们同时也会想到一母同胞的兄弟曹植,都说过七步成诗的故事,我个人觉得曹丕这人够狠,当然《三国志》和《资治通鉴》没有记载这件事,不知道是不是根据这首诗杜撰这个故事,这事没有确切答案,不做论述。

当初曹丕为世子的时候,曹操想把女儿嫁给丁仪,曹丕不同意,说这个人眼睛太小,不同意,就这样丁仪和曹丕结下了怨恨,于是丁仪和杨修就撺掇曹操立曹植为继承人。

曹植才华横溢,是非常有才华的一个人,谢灵运说天下才十斗,曹植占了八斗,我一斗,天下一斗,这是才高八斗的来历,也足以证明曹植是非常有才华的,曹操也是非常喜爱曹植的,加上丁仪和杨修等人的撺掇,曹操也拿不定主义了,于是就俩兄弟之争。

植既任性而行,不自雕饰,五官将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称说,故遂定为太子。这是曹丕能赢的胜利的跟本原因,曹丕善于使用权术手段,善于搞形象工程,最后人人都说立曹丕好,反观曹植不做作,率性而为,根本不适合做帝王,也不是做帝王的材料,做帝王首先要求,不能表现自己的好恶和情绪,要深藏爱与恨,不能随心而动。

魏文帝 被愤怒毁了统一大业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像曹植这样的人多的很,屡屡碰壁,说的好听点,有钱任性,说得不好听点,就是不会动脑子,不做作,想什么,说什么,想什么,做什么,只能被人牵着鼻子走,看似很快活,实则活的很被动。

曹丕一开始就策划这件事情,有备无患,先咨询贾诩,问自己该如何做,之后又听蒋济之言,流涕送别曹操,让大家感觉诚心十足,而后曹植几次任性,彻底让曹操疏远了曹植,还因为曹植除掉了杨修。

就算今天的我们,你没有手段,你如何能在这个社会混的好,你没有手段,你没有资源,又没有权利,你使手段,去获得财富和社会地位,你如何能屌丝逆袭,完成一个华丽的转身,任性的活着,只适合那些混吃混喝等死的人们,又或者不想付出,不思进取的有钱土豪。

魏文帝曹丕在位六年,有说七年,在位这几年期间,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功绩,但也没有使得曹魏帝国在他手上衰落,但不能否认这是个明智的君主,也干了不少好事,平叛,建立学搞教育,连接西域,但这个明智的君主也是很情绪的帝王和孙权一样,孙权比曹丕强的一点是,孙权事后总反思,能及时悔过,曹丕不管事后。

魏文帝 被愤怒毁了统一大业

当初曹操挂掉了,曹丕的听到消息后,哭得稀里哗啦,司马懿的司马孚说,你是个领导国家的人,怎么效仿匹夫之孝,况且还有曹植一党在,曹丕停止了哭泣,说你说对,于是请示太后,走继承曹操之位的流程,当时孙权还想着曹操挂掉了,捞一把好处。无论是争夺太子之位,还是走马上任,曹丕还是个很明智的人,能明确形势,善听人言的,当然后来把曹植贬为安乡侯,除掉了丁仪等人,这是非常明智的决策,既稳定了自己的统治,也没有大肆屠杀,没有那么残酷的手足相残。

后来曹丕下昭书,有事不得请奏的太后,后宫不得干政,这就杜绝了外戚干政的可能,曹丕汲取汉朝的教训,司马光说东汉帝国三代就亡了,的确如此,东汉三代之后,皇帝就几乎成了摆设。

魏文帝 被愤怒毁了统一大业

曹丕把兄弟们,遣返回自己的封地,只有空王名,没有王之实,没有昭命不得回到首都,而且还派兵监视这些兄弟们,这项举措很明智,完全杜绝了藩王做乱的可能。

除掉了后宫干政和藩王作乱,不仅稳定了自己的统治,还保证了传承,并且不会让那种兄弟残杀的局面出现,不会让自己内耗而亡的故事发生。曹丕禁止私斗,禁止迷信,随意祭祀名山大川,所以说曹丕是很明智的君主。

做领导的还是要有预见力的,尽可能提前规避掉风险的得存在,很多老板都喜欢制定很宏大的计划,尽情的展开想象,最后碰了一鼻子灰,就明智如曹丕,还是没有预见到自己家的天下被司马家给撺掇了,所以做事要提前预谋还要不断的修正计划,才能更好保证计划的成功。

魏文帝 被愤怒毁了统一大业

曹丕也是仁义的君主,曹丕接受了汉献帝的禅让,把汉献帝贬为山阳公,并且准许天子般的祭祀,不用称臣,还封汉献帝的女儿,为了长乐郡主,后世司马家,虽然也跟着效仿,但结果完全是俩回事。

在位期间,发生自然,都开官仓赈济灾民,如果孤寡老幼,也会给予粮食,民以食为天,战争年代,粮食何足珍贵,众将征战讨伐,士卒死亡还有没有收殓的,我倍感哀痛;特此通告各郡国供给小棺材收殓,送到亡者家中,官府为他们祭祀。后来曹丕说自己死后陵墓,不要占种庄稼的地方,也不要放金银铜铁,曹丕还是个任义的君主。

魏文帝 被愤怒毁了统一大业

吴蜀之战后,黄权投降曹魏,黄权说,自己回不去蜀汉,又不能投降吴国,所以就直接投降了曹魏,曹丕也很善待他,还封为侯。当然曹丕羞辱于禁,于禁被气死,也不能曹丕不讲仁义,曹操我识于禁三十年,怎么都不及庞德。

做领导的还是要讲仁义的,这样人才能毫无怨言的为你服务,就算你不采纳他的建议,他也会对你忠心耿耿。谋国大才刘晔的建议,曹丕屡屡拒绝,刘晔还是忠心耿耿的为曹丕谋划。

曹丕也是不吝赏赐的帝王,有功必赏,这点和曹操很像,陈寿说曹丕如果大度一点,可以成为古代的贤君,一点也不夸张。

曹丕在位期间,河西之地发生叛乱,在平定河西之乱,敦煌宫曹功不可没,曹丕赐诏书封张恭为关内侯。对于边疆,又是有功之人,且忠于职守,忠于朝廷,曹丕从来都是不吝赏赐。

魏文帝 被愤怒毁了统一大业

做为领导,应该不吝惜赏赐有功之人,这样有功之人,会想得到更多的赏赐,兢兢业业的工作,人无非是求财求名,名声是虚的,人有荣誉之心,为了荣誉,会拼命给你服务。

生活中,多多赞美别人,也会让你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顺畅。人都爱虚荣,爱虚名,爱荣誉的动物,所以你想征服一个人,多在虚名上下功夫吧!简单的做法就多在人后夸奖他。

几次征吴都徒劳无功,皆因都因曹丕自己的好恶在作怪,几次征服,都是因为孙权反复无常惹怒了曹丕,曹丕暴躁了,就发兵攻打东吴,提前从未预谋过吞并东吴,吴蜀之战,谋国高手,建议不要接受吴国投降,趁机灭了东吴,曹丕不听。

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吴因而被视为魏的附庸国,孙权及其部将也为此感到不自在,吴蜀之战的时候,孙权迫于形式,向曹丕请求称臣。后来吴蜀之战结束,孙权赢得的胜利。孙权便不想称臣。刘晔曾建议趁机灭了吴国,曹丕不干。

后来,孙刘联盟再次建立,曹丕要求孙权把长子孙登送到洛阳为人质。但孙权拒绝了,后来对曹丕道歉,称儿子尚幼,未曾娶妻,父子之情难舍,一旦离乡会水土不服。曹丕没有发作,也没有按下此事。但曹丕很快再要求孙登入质,再遭拒绝。

魏文帝 被愤怒毁了统一大业

曹丕怒了,于是发兵攻打东吴,谋国高手刘晔,不建议攻打,他说孙权刚获得胜利,士气正盛,民心正齐,现在不是时机,然后出兵攻打东吴败了。

如果曹丕不因自己的情绪做怪,趁着吴属之战,出兵伐吴,或许就如刘晔所言,刘攻外,曹攻内,一次性就灭了东吴,然后贫困的蜀国也坚持不了多久,三国统一,或许就会早早统一,在曹丕手上实现,也许后来曹魏帝国能延续更久。

在孟达一事上,曹丕根据的自己情绪好恶,委以重任,刘晔和司马懿都说孟达这人不靠谱,不可重用,但因为孟达长得玉树临风,非常不凡,曹丕非常喜欢。后来孟达叛变,如果不是千里奔袭,打了一个出其不意,不然祸患真不可知有多大,如果当初听了刘晔之言,也就不会有孟达叛变的事了。


魏文帝 被愤怒毁了统一大业

曹丕赐死甄夫人就是,曹丕称帝,兴建洛阳宫。随着甄夫人情敌越来越多,甄夫人开始失去宠爱了,曹丕把甄夫人留在了旧都,屡屡有抱怨的言辞,曹丕听到后,怒了就直接赐死甄夫人,绝色美人就此香消玉殒,甄姬死时年仅38岁,不知道曹丕有没有后悔,因为暴怒的情绪毁了甄夫人,是不是会想起曾经深爱的日子。

对于领导,最害怕因为个人好恶和情绪,听不得劝言,失去把握成功的机会,影响理智的判断事物,最害怕在愤怒的时候做出错误的决定,以至于给自己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和损失。

对于我们普通人,情绪化和愤怒会让我们失去本来该拥有的东西,让自己的生活变的糟糕。情绪化和愤怒会让我们离成功越来越远,所以让自己随时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对于普通人来尤为重要。

愿我们都可以理智的,清醒的活着,不要再离成功最近的时候,做出错误的决定,让成功远离你。

个人之言,仅供参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