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社身心灵

【“人与金钱”的诠释】

2021-02-06  本文已影响0人  兴时态_198812

【“人与金钱”的诠释】

金钱就像狗一样,只对主人摆尾巴;快乐就像猪一样,今朝有酒今朝醉;时间就像马一样,总不肯吃回头草;梦想就像龙一样,现实中很难见到;寂寞就像鼠一样,越到晚上越活泼;困难就像蛇一样,找不到关键部位制服不了它;缘份就像猴一样,上窜下跳抓不着;真爱就像龟一样,你需要时它就躲起来……

爱情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之上的,这不是新闻;金钱并不能购买真正的爱情,这也不是旧闻。

思路清晰远比卖力苦干重要;心态正确远比现实表现重要;选对方向远比努力做事重要;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拥有远见比拥有资产重要;拥有能力比拥有知识重要;拥有健康比拥有金钱重要。

我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我们所追求的金钱,则是使自己成为奴隶的工具。

金钱并不像平常所说的那样,是一切邪恶的根源。唯有对金钱的贪欲,即对金钱过分的、自私的、贪婪的追求,才是一切邪恶的根源,往往成为真正情义的障碍物。

金钱是一种有用的东西,但是,只有在你觉得知足的时候,它才会带给你快乐,否则的话,它除了给你烦恼和妒忌之外,毫无任何积极的意义。——丁俊贵

一、“钱规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钱规则可能并不是最好的分配规则,但也可能是迄今为止最不坏的规则。资源永远是稀缺的,好东西永远是供不应求的。地球就像一个岛,上面有许多人但只有一块面包,那通过什么规则来确定面包归谁呢?

最古老原始直接有效的规则,当然是暴力。谁拥有最大的伤害能力,面包就归谁。这种规则叫丛林法则。其实暴力法则迄今为止仍然无所不在,世界往往是由拥有最强暴力的国家主宰的。只有当暴力失败时才会遭到谴责,而当它猖獗时往往是被膜拜的对象。

但人类毕竟不是兽类词条,更文明的规则当然会出场,那就是智力。跟暴力相比,拼智商至少表面上要文明多了。古语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金钱美色都可以通过智力获得。所以,科举才成为一两千年来,士子趋之若鹜的上升渠道。谁更聪明,谁就能占有更多的资源。

除了暴力、智力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分配标准,如论资排辈。年长的先得多得、年少的后得少得,公平之处在于年少的总有一天会成为年长的。家族中的辈分尊卑之所以必须遵守,就是出于维护分配规则的需要;还有按社会地位来分配。例如曾经要买火车卧铺票或飞机票,只有具备一定行政级别的官员才有资格。在某些高校的停车场中,有些车位只有教授可以停、普通学生不能停等;再有随机分配,例如摇号购车。公平的摇号不考虑你的暴力智力、年龄身份,只考验你的运气;摇号之外还有按时间分配的标准,就是通常的排队。先到先得、后来后得。排到你这里正好没有了,只有自认倒霉;还有一种简单明了的分配规则,就是价高者得。按照出价高低,有钱可得、无钱不得。拍卖是最明显的形式。

以上这些都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尝试过的规则。哪一种最公平?哪一种都不公平。身强力壮的人,觉得暴力规则最公平;胸小脑大的人,觉得智力法则最公平;出身权贵的人,觉得身份规则最公平;身家百万的人,觉得金钱规则最公平……不同的人禀赋条件各异,要让人公认某种规则最公平,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

但每种分配规则,在相互竞争中都会产生成本。为了获取资源,人们会朝特定规则的方向去努力,在努力过程中会消耗真实的资源、时间、金钱和精力。如果以暴力为标准,人人都会去练散打搏击;以智力为标准,考试成本还会飙升;以身份为标准,趋炎附势之风将大盛;以摇号为分配,即便不符标准的人也会想尽办法去达到标准,摇不到没损失,摇到了就赚到。

问题在于这些竞争带来的成本,其他人很难从中获益。一个人抢到面包,其他人的肌肉就白练了;一个人排队得到面包,其他人的时间就白费了。获得资源者,为此付出的努力固然是值得的;但对于其他竞争者而言,这些努力都是无谓的损失。也就是对于整个社会群体而言,这些努力耗费的资源,其实大多浪费掉了,没有获得收益。

但按出价高低来分配则不同。如果按钱来决定分配标准,人人就会努力去赚钱,而要赚钱就要生产和提供他人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所以按照出价高低来竞争,带来的不是多余的肌肉、冗余的知识、复杂的社会关系,而是造就了更多其他人也愿意付钱购买的商品或服务。以拍卖为例,即便这次竞价没有成功,但钱并没有白白消耗掉,还可以用来交换其他的商品和服务。

因此,对于整个社会而言,钱规则接近于按劳分配。按出价高低来进行分配,造成的无谓损失最小、而消耗的资源也最少。

从公平的角度看,钱规则并不比其他的规则更公平。但从效率而言,钱规则比其他规则更有效率,更能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也更能减少竞争带来的无谓损失。

二、“人与金钱”的心理

尽管钱有着很多复杂的方面,钱对于提升人类的主观感受来说,毫无疑问是个神奇的存在。

心理研究发现金钱会让人产生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倾向。他们会感到自己不再需要帮助,也会倾向于不让他人依赖自己。不光发起请求的倾向会变少,帮助别人的倾向也会降低。倾向于自己玩、自己处理问题、与刚结识的人之间的物理距离也会保持得相对更远。

金钱让人感受到自己更独立了,即便是在非金钱相关的领域,人们的无助和无力感都会降低,会加强个体主义。但坏处是,它某种程度也成为了人们之间的阻隔,让人们远离了家庭、朋友,降低了人们彼此连接的动力。

研究发现人们与金钱有关的心理问题,有常见的以下四种:

1. 刻意无视金钱

刻意无视金钱,又称之为“金钱回避症”。这类人拒绝面对自己现实的财务状况,尽可能“缩小”自己与金钱的问题,他们会拒绝整体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以逃避焦虑。比如故意不查自己的银行余额,还有拒绝支付信用卡账单。

2.一切为了金钱

一切为了金钱,则被称为“金钱崇拜症”。这类人的表现可能有囤货、过度购买、工作狂。他们往往从很小的时候就学到,钱可以解决暂时的焦虑。当他们想要掌控自己的快乐感时,他们就会去赚钱或者消费,但这可能反而又加重了他们内心深处的财务焦虑感。

3. 产生在关系中的金钱问题

关系中的金钱关系特指人们会从伴侣身上试图获得财务上的好处。比如通过欺骗对方、或者隐瞒自己真实的财务情况,让对方多出钱而自己从中占有。

4.钱对于降低痛苦的影响

研究发现当人们感受到被人排斥时,都会产生痛苦、不快等负面情绪。而“金钱”的出现能够减轻这种不愉快的感觉。

金钱不但能让“别人是否喜欢接纳我”变得不那么重要,甚至还能直接降低人们生理上的痛苦。

三、金钱给人带来的消极影响

1.拥有更多财富会让人的共情力下降

富人比穷人更不能够体会他人的感受,这可能是因为他的生活中,他人揣度他心意的状况更多,以至于他对于他人的感受存在一些天真的误解;也可能是因为意愿的下降,当一个人具有更多特权,他的生活更有可能在不妥协自己的感受下开展。而共情他人并不总是简单舒服的感受,有时我们必须这样做是因为自己的生存也需要这件事。而他们会感到动机不足。

2.金钱本身就可能导致成瘾

研究者发现,富有家庭的小孩,在遇到困难时更容易向内寻找自身的原因。这可能因为少了一些可以用来解释的外部缺失,而向内归因这一点,被认为和成瘾的倾向是相关的。此外,“财富成瘾”被看作一种行为成瘾。研究同时发现,当人们在沉迷于赌博、加班、购物时,大脑中的活动、情绪的活动,和成瘾于酒精或药品的情况有很多类似。这些成瘾行动会改变我们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分泌,达到和成瘾物质非常类似的效果。

四、给过度花费者的建议

1. 暂停使用信用卡或网上的信用系统。在一段时间内,只使用现金。这会很直观地让你了解每个月你有多少钱可以使用,从而对自己的消费能力有客观直观的感受。

2. 当你需要用现金的时候,自己去从自己的银行卡里取钱,及时看到自己账户数字的减少。

3. 停止提前消费。不要因为现在打折、这个可能、会用到下个月我会做这件事,提前做任何消费。当事情到来的时候再付钱。

4. 告诉一个朋友或者家人你的存钱目标。让他们督促你,向至少一个人袒露你真实的财务状况。

5. 当你达到了存款目标,要给自己奖励,但只能花费其中的一部分,你自己决定百分之多少可以用来作为激励。

6. 买任何东西之前,停一停认真问问自己你是否真的需要。

7. 思考未来,无论这件事多么令你感受不舒服。算一算你孩子上学要花多少钱,你到退休会需要多少钱。你要对自己一生的储蓄有所规划,建立长远的理财目标。

五、给过度节俭者的建议

1.提前为那些值得享受的东西做好预算,提前把那部分现金准备出来,比如度假。不要用信用卡消费,这样会让你在消费时更放松。

2. 当你想买一个东西的时候,也要告诉一个朋友,告诉他们你会在什么日期前把它买下。尽管这听起来有点无聊,但他们会督促你做必要的消费。

3. 用另一种方式想想过去和未来。过去有没有一些时刻,原本可以更加难忘,因为你的节约,错过了一些重要的体验。再想想未来你还要经常重复这样的遗憾吗?

我们是金钱的主人,要对财务问题有一种自信,你能够了解它、计划它、安排它。回避和幻想,都不能改善我们与金钱之间的关系。接受自己对于金钱的需要,但不让金钱成为自己的阻碍。

丁俊贵

2021年2月6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