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小传

2023-02-10  本文已影响0人  时巷

王阳明在少年至青年期间,曾经立下一个圣贤之志,并且因为圣贤之志还溺于五习。但是你一般用来形容一些不好的事情,但是当溺的东西,是因为有一个志而去溺的时候,溺便成为了一个褒义词。

在以王阳明为官之后,因为得罪了宦官刘瑾,遭遇了庭杖,入狱,流放,几度死里逃生,从北京被流放到贵州龙场。

在龙场王阳明遭遇了人生的第1个困。其中最主要的是精神上的困,因为王阳明之所以去得罪了刘瑾,是因为他在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但是他却受到了惩罚,也是王阳明就开始怀疑是自己坚持对的事情不对吗?如果是这样,那么自己现在成为圣贤的路,可能就已经走错了,也就是说王阳明在精神上的困就是他没有找到成为圣贤的路。而相比之下,在物质上的困境显得不足为怪了。

在大困之后就是大悟。王阳明在之前悟到了荣华富贵是人的身外之物,甚至包括你自己所说的惩罚也是身外之物,并不会对自己的圣贤之志产生影响,而王阳明也因此安贫乐道。王阳明在龙场的一个石洞里住着,而他睡的地方是一个石棺,而王阳明之所以睡到石棺里并不是因为目前的困境让他很绝望想去求死,而是因为他想参悟生死之道。再加上王阳明从刘瑾的手中死里逃生也很快参悟了生死之道。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是知行合一,而王阳明却是因为物质的一些原因而领悟了知行合一,因为王阳明在龙场的物质条件不太好,有有很多时候都吃不饱,所以王阳明就发现当自己饿的时候,自己才会知道自己饿了,也就是说自己的身体,感觉到了某一方面的东西,自己才能知道这一方面的东西。而这是王阳明层面的知行合一。

在经过几年时间后朝延换王阳明回潮州,但是王阳明在路上却遇到了宁王叛变,于是现在王家明有两种选择,第1种是不管不顾继续回自己的朝言,第2种是评判叛乱,可是自己手上的兵力对比宁王确实很少。但是王阳明他心系国家,他没有向皇帝说明情况就擅自出兵,虽然最后他成功了,但是皇帝却不认同他这种行为非但没有对他进行奖赏,还遭到了一顿批评。但是很明显,这种外在的东西并不能影响到王阳明内心的圣贤之志。并且王阳明在作战的时候并未放弃讲学,甚至作战途中仍勤奋讲学并发展出致良知学说。

最后在王阳明死之前,他的心学思想日渐成熟,但是身体带病的他再次被征召前往广西平衡叛乱平定后返乡途中不幸去世。而当时他留下的遗言是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也就是说他感觉自己这一生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没有什么后悔的,也没有什么要说。但是在我们的眼光看来,王阳明做的确实很好,但是他可能还是缺少一些野心,因为当时想凭一个人撼动一个王朝的走向,很明显是不大可能的,所以问题就在缺少一个完全的制度上。而这是儒家学子的一个通病。

那么从我的方面来说,我认为自己现在是有一个大概的志的,并且自己目前也能知道做哪些事情能让我的志离自己更近一点。所以我认为接下来我要做的就是行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