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健康

眼科疾病:麦粒肿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2018-12-22  本文已影响3人  钟文龙健康之家

眼科疾病:麦粒肿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文/钟文龙 , 转载者请不要擅自修改原文内容。

一.麦粒肿的病因

①一般致病细菌感染导致。

②常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

③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二.临床表现

①患者眼部一般会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

②早期时,一些患者的眼部皮肤可有轻度发痒。③病情较严重者可伴有发烧、寒战、头痛等症状。

眼科疾病:麦粒肿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三:方案

1.早期治疗。遵医嘱使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治疗。

2.中药材外用治疗。遵医属。

3.中药材内服治疗。遵医属

4.晚期抗菌,抗葡萄球菌西药药物治疗。遵医属

5.切开排脓。遵医属

四.抗菌,西药药物治疗

1.氯霉素滴眼液。

①用于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毒感染。

②自我用药3~4天后不见症状改善,应停药就医。

③出现不良反应应停止用药。

④密切注意视功能和视神经炎的症状,同时服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B。

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⑥早产儿,新生儿禁止使用。

2.红霉素眼膏

①用于眼外部感染。

②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痛痒、红肿等情况应停药,并将局部药物洗净 。

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④避免接触其他黏膜(如口、鼻等)。

⑤抗眼部细菌感染药不宜长期使用。

眼科疾病:麦粒肿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五,眼科常用 清热解毒中成药

1.明目上清片

【功能】清热散风,明目止痛

【主治】外感风热所致的暴发火眼、红肿作痛,头晕目眩、眼边刺痒、大便燥结、小便【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2次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脾胃虚寒者忌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燥热、油腻黏滞之物。

2.明目蒺藜丸

【功能】清热散风,明目退臂 。

【主治】上焦火盛引起的暴发火眼,云蒙障翳、羞明多眵、眼边赤烂,红肿痛痒、迎风流泪。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及年老体弱者慎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肥甘厚味之品,禁吸烟饮酒。

3.八宝眼药散

【功能】消肿止痛,退翳明目。

【主治】肝胃火盛所致的目赤肿痛、眼缘溃烂、畏光怕风、眼角涩痒。

【用法用量】取少许,点于眼角,一日2-3次。点药后,轻轻闭眼5分钟以上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睑内涂用时,适量即可,否则有干涩刺痛等不适。忌食辛辣物,忌吸烟,忌饮酒。用药后应将药管或瓶口封紧,以免药气逸散。用于眼睑赤烂溃疡时需用温开水将脓痂洗净,暴露疮面后涂敷。因方中含质重沉降之朱砂,如用水调滴眼时,摇均后再用。

4.黄连羊肝丸

【功能】泻火明目

【主治】肝火旺盛,目赤肿痛,视物昏暗,羞明流泪,胬肉攀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1-2次。

【注意事项】本品苦寒,故阴虚火旺、体弱年迈及脾胃虚寒者慎用,不可过量或持久服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肥甘之物。

六.中药外用治疗

1.人乳汁点眼。

2.甘庶汁加黄连煎汁点眼。

3.艾叶加黄连煎水后,洗赤目。

4.乌鸡胆、鸭胆、鸡蛋清点赤目。

5.浸鸡蛋清点眼,或浸蒸人乳点眼,或同干姜、杏仁煎汁点眼。

七.中药材内服治疗

1.鱼腥草15~25g,不宜久煎。煎汤内服。随病剂量加减。

2.穿心莲6~9g煎汤服用。随病剂量加减。

3.龙胆3~6g煎汤,随病情加减。

八.切开排脓。

脓肿形成并成熟后,应切开排脓。外睑腺炎的切口应在皮肤面,与睑缘相平行,使其与眼睑皮纹相一致,以尽量减少瘢痕。如果脓肿较大,应当放置引流条。内睑腺炎的切口常在睑结膜面,与睑缘相垂直,以免过多地伤及睑板腺管。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