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读书|如何记住书中的内容,并化为己用

2018-02-10  本文已影响35人  格亦亦

我该买什么书?
我为什么老是记不住书中的内容?
我读了辣么多书,怎么一点都派不上用场?

以上这几个问题,几乎每个人都有过。

成年人,阅读大多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我们接下来想讨论的,就是如何有效地读书。(不讨论读书是否有用,也不讨论是否应该功利地读书)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读书没用,并不是书真的没用,而且我们没有用对方法,或者说,我们根本就没有真的为有效读书寻找过方法。

2015年,53岁的俞敏洪,依然可以做到3个月的时间读60本书,做三万字笔记。比我们牛逼的人,还如此努力。

作家大岩俊之,学生时代讨厌读书,后来在创业期间看到一本书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于是他开始尝试一年阅读300本以上的书,逐渐成为了读书法、思维导图、各种记忆术等方面的讲师。

下文主要涉及以下几点:

◈ 买什么书
◈ 怎么记住书中的内容
◈ 怎么把书用起来

说读书之前,我们先来想一想之前自己记过的笔记。

先让我们回到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中晓上下五千年的中学时代,翻开那时候的笔记,如果你可以迅速找回记忆的知识点,那么我是服气的,你可以关闭本窗口了。

接着想想工作,找到一个月前、半年前、一年前的笔记,如果你可以迅速回忆起记下笔记的情景,从繁冗复杂的文字里面找到思路,那么我想你读书效果也不差。

如果上述条件不满足,那么我们就接着愉快地阅读吧。

01 为什么我们总是记不住书中的内容

为什么我们总是记不住书中的内容——因为印象不深刻啊。

那么我们怎么记住书中的内容呢——记让自己印象深刻的笔记

如果笔记不去回顾,那么就是白记;如果回顾笔记时一脸懵逼,不能应用,那也是白记。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读书笔记法》一书里,作者奥野宣之提出的“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是一种非常具有实战意义的读书方法。

根据书中内容制作的部分思维导图

▶ 葱鲔[wěi]火锅式读书笔记 是什么鬼?

葱鲔火锅式=鱼肉+葱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摘抄+评论

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原汁原味地摘抄下主观上能让自己产生共鸣的内容,然后作出当下有感而发的评论。

我们摘抄下内容的时候,本身就加强了对知识的记忆,我们写下的评论的时候,本身就是一次思想输出的过程。

当我们需要回忆的时候,看到自己输出的评论,会给大脑带来更加深刻的印象,达到记忆的目的,而且,我们还可以明白当初留下评论的原因。

以后重读书籍就可以换成重读读书笔记,随着我们心智的不断成熟,还可以接着留下更多的评论,在一次次的回顾和新增评论的时候,一本书的精髓就会被我们深深地记在脑海里。

▶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怎么记

1、基本信息

写读书笔记之前,要注意以下三项信息:

◈ 日期
◈ 书名
◈ 作者名

2、留下印记,为写读书笔记做好准备

“葱鲔火锅式”笔记不是一边阅读一边做摘抄评论,而是读完全书,或者一个整体部分,再根据书中标记的内容,择优进行摘抄评论,整个过程大概分为如下几步:

step1、通读

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

step2、 重读

读完遍之后,再把折角的几页重新读一遍。如果仍然觉得很好,就把那一页另一个角也折起来

step3 、标记

再重新读一遍折起上下两角的几页,如果第三次阅读后仍然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接下来再读一遍标记中的内容,把最后还是无法舍弃的内容抄在读书笔记上就可以了。

3、做“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摘抄和评论

摘抄: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用“○”表示
评论: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用“☆”表示

image.png

示例

[080715] 《决定人类未来的50件事》/杰西卡威廉姆斯/草思社
○ 自杀者中有三分之二是因为抑郁。(P180)
.
☆ 作者说,世界上的自杀者比在战争中死去的人还要多。人类在战争年代会死亡,在和平年代也会死亡,真是不容易。
.
.
○ 所谓奴隶,就是被剥夺了人权的人。即使是这样,奴隶社会中也存在对待奴隶人性化的情况,奴隶们在饥饿或者生病的时候是可以不工作的。但在现代社会,奴隶就是一次性的财产,被贱买贱卖。
.
☆ 以前的奴隶是长期雇佣制,而现在的则是因为抵押贷款而被人身买卖。为了事后不留麻烦,奴隶们被送去做合同工或零工,被任意驱使。一个人活在世上,最不可或缺的到底是人权还是金钱呢

注意点:

1、摘抄和评论交替进行,是为了在摘抄以后,趁着印象还鲜明写下自己的感想。要是等摘抄完所有文章再去从头开始按顺序写评论,一定会忘记之前看文章时的感想。就像每做完一道数学题都要马上对答案一样,自己的思考也需要立即落实到纸上

2、只要记得重点放在“摘抄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文章”和“写主观评论”上即可。即使客观上很重要,如果眼前的信息无法与自己在感性层面上产生共鸣,那么再读多少次也不会有感想。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是一个记住书中内容的利器,缺点就是比较花时间,这点大家各有取舍,但是如果读书不能给自己带来收获,那么读书再多再快又有什么意思呢?

图片取自百度

当然,在记忆金字塔里面,最高效的依然是将知识传授给别人,但是,传授知识给别人的前提是我们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而读书笔记,就在帮我们做好理解这一步的工作,进而更好与他人进行讨论和分享。


02 怎么把书用起来

把书中的内容用起来,方法很简单很古老——行动!

为我所用,无非以坚持实践为前提,迭代试错为方法,在自律的前提下找到合适自己的方式,持续行动,直到实现目标。

一切先从设置目标开始,关于目标的执行,在此不做深究,方法很多,唯一想说的就是:目标一定要清晰,要做具体的量化工作,计划尽量不要超过1周,短的周期我们很快就可以收到反馈,有反馈我们才会有执行下去的动力。

定好目标最后,就是不断找适合自己的方式,然后不停地靠近即可。1万步的距离,迈出了第一步,就只剩下9999步,每一步都是里程碑,尽量给自己反馈,有反馈才有激情。

那么,读书笔记在我们的愿意行动的前提下,能发挥出什么用处呢?列举几个:

▶ 思维风暴

“所谓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美国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扬在《创意的生成》一书中如是说。

我们的笔记就是我们的元素,通过既有的元素,就能激发出新的创意。

PIC

▶ 书籍打架,内化输出

举个例子,你要写一个专题,决定把“工作与结婚”作为研究主题,然后在一个月之内读完下列三本书,然后向读者提出你的主观建议。

A书 :倡导保持工作与生活之平衡的书作者是一位女性管理者(已婚)

B书:讲解如何与异性交流的书,作者是一位大学教授

C书:提倡“让婚姻为工作提供助力”的书,作者是一对会计师夫妇

从 A、B、C 三本书中找出有用的部分以后,用 C 书来解决 A 书与 B 书相对立的部分产生的问题,再以 A 书的眼光来观察 B 书和 C 书中的事例。

每次的情况都不一样,但也都大同小异,总而言之,就是让 A、B、C 三本书互相争论,最后由自己来做评判,最后输出你的内容就是一件相对简单的事情了。

▶ 多层关联,层层递进

并不是所有的书,我们都能一下子看懂的。

比如我们读不懂《微观经济学》,就先读一遍《漫画经济学》,做好笔记后再去读前者会更容易理解。在读较难的专业书时也可以运用这个方法来过渡。

比如一下子看不下去《西方哲学史》,那么可以先看看读过的《苏菲的世界》,做一下读书笔记,就轻松多了。

而我们在读《西方哲学史》的时候,可以横向对比《中国哲学简史》,通过读书笔记产生思维碰撞。

PIC.png

不管是由易到难的阅读,还是同难度层级的作品,对同一个问题,不同作者往往都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是我们利用笔记做深度思考的绝佳时刻了。而且,当我们做了足够多的“葱鲔火锅式”笔记,输出也将变得轻松很多。

这就是“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的主要内容,如果笔记可以做好,还可以结合以下几种方式读书:

◈ 利用序言,有的书甚至序言比内容还重要
◈ 二八原则,几乎每本书都有核心
◈ 思维导图,目录思维导图,或脉络逻辑思维导图
◈ 固定时间读书,习惯是个好东西

技巧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03 买什么书

想想之前的买书过程:在书店或者网上,看着书籍精美的封面,被华丽的广告词和包装所吸引,鬼使神差地买了书,没有原因,没有目的。

最可怕的是,这种情况下买回来的书,往往是用来屯的,而不是用来读的。

什么是相对的正确的选书购书方式?—— 按照自己的平时积累的购书清单购书。

无论是关于哪个领域或主题的,只要你觉得“我想找一本关于XX的书”,比如在“好想看那本只限公司职员阅读的书“,不知道有没有罗马历史的入门书,“好想读XX写的随笔”的时候,都可以把需求列成表格。而这份写满“想读的书”的表格,就是购书清单了。

书单的收集,可是是友人推荐,可以是采访视频,可以是无意间的阅读提到的作品,反正,我们需要掌握起来购书的主动权。

读书的目的应该是自己确定的,保证自己有书可读,知道自己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有了购书清单之后,到了书店就不会茫然,就不会买下那些书商希望你买下的书。

平时无聊的时候,除了去一下咖啡厅,还可以找一下附近有什么书店,拿出购书清单找出对应的书籍翻阅一下,这可以帮我们的清单做减压工作,因为有些书实际翻阅之后,你就知道这真的不是一本你想购买的书。

选书购书,大概就是这样,重点是要养成记录购书清单的习惯。

通过笔记,我们购书,读书,用书一整套流程都可以打通,何乐不为?

试一下吧,“葱鲔火锅”真的挺美味的。

PIC

-- END --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