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读书笔记二十一
第十三章 晚清的政局
清朝能削平内难达到中兴,是因为有汉人的帮助。但在咸丰之前用汉人是极少的,之后局势才有所改变。
文宗时,他汉文程度第一,也颇有所作为,罢奸臣,采纳忠言,任用汉人。但时势艰难,图治无效,他也倦怠了。他死后清室内有夺权之势,最后出现垂帘听政的局面,实权落到了叶赫那拉氏手中。但是即便如此,对于任用汉人都还是极力主张支持的,如此便可以削平内难了。
之后,那拉后骄侈起来,后宫内斗开始。穆宗、高宗死后,德宗继位,四岁,两宫仍然垂帘听政,实权仍然是在那拉后手中。她宠信太监,卖官鬻爵,将军费用于移修圆明园。即便德宗大婚后亲政,权力也掌握在那拉后手中,母子矛盾越来越深,这也成为了戊戌变法的根本。
道咸之时以及同治初年,本不愿与外人交接,被迫通商也是出于无奈,与欧美各国订约,虽然声明以和平公正为主,可惜的是后来未能继续行进。我们若要自强就必须仿效西洋各国,但所学不过是军械和技艺的末节,这些不足以挽回颓势。而且中国清朝很多是顽固守旧之士,这些不谙国际形势的人专场高调,专居清流之列。在民间,农民和读书人虽然受到外国侵削,但依然依存旧的生产、生活方式。几千年的积习,猝难改革。但外力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这就酿成了晚清以后的种种事变。
第十四章 中法战争和西南藩属的丧失
藩属对我国防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很重要,这与中国历史上不干涉别国内政,不榨取别国经济利益有重大关系。
西南属国,后印度半岛三国最大。安南和缅甸早已与英法有接触,越南也在中国订立《北京条约》两年后与法国订约。在中国拒绝承认越南独立后,于1874年法国与越南订立《通商条约》。
阿萨密内乱导致印度总督出兵缅甸,并且于1826年绚人与英人议和,割地并订立《通商条约》。此后虽然绚人努力的恢复,但是终不可能成功。
库尔喀、不丹、哲孟雄为西南方的屏障,然而哲孟雄却将地租给了英人,铁路敷设权也给了英法,所以西藏藩篱尽撤。因英国参赞被杀,使中英间起了纠纷。1876年订约中国许滇绚通商,开宜昌,芜湖,温洲,北海四口等其他事项。英人因一参赞之死所得不菲,这就是芝罘条约。
1882年法国与越南又起兵衅,中国从云南派人支援越南。法国与中国议:河内以北归中国,以南归法国保护,红河许各国通航,中国在劳开设税关。但随后情势发生改变,中法间冲突。北洋李鸿章考虑到国力,始终不愿意启衅,不得先开衅。法国则攻福州海军,但法军也战败,并被逼迫到兴化。由英国调停在中法间立约:法越条约中国悉行承认,画押六个月后勘察边界,指定两处通商(广西龙州和云南蒙自和蛮耗)(界约与商约于1887年成立)。
缅甸内乱导致绚密割渭公河以东属于法国。1885年英国趁中法事多之际攻击缅甸,英国不承认缅甸为中国藩属。为杜绝英人派员由印度入藏与英人订立《会议缅甸条款》。英国初并缅甸时,绚人本欲中国能够拓疆,虽然关于此事件有存案在《节略》,但迁徙未办,导致英人不再承认此事。1894年薛福成与英国订立了《续议滇绚界务商务条款》,对于中缅的边界问题并未得到明确的解决,此约也未能划分。这也成了英人占据片马的根本。
法国并越南之后想要并暹罗(属于后印度三岛)。法国以湄公河以东曾为越南为口实,再提划界之请。于1895年订立《续议商务专条》和《商务专条》。第二年,法国放弃江洪,与英订约:约定渭南河流域为中立之地。而此时中国与英国再订立《中绚条约附款》。
西藏问题也未能平安无事。1890年驻藏大臣升泰在印度与英人订立《藏印条约》。1893年成《接议印藏条约》,定开亚东关,这也成为英兵侵藏的张本。
西南英法侵略也引起了葡萄牙人拒绝在澳门按年纳租,因关税与缉私问题,中国在《草约》中许葡人永居管理澳门。正式条约亦未能划定界址。我国坚持不许葡人对大小横琴诸岛屿的割让之请。
第十五章 中日战争
鸦片战争和中日战争对中国影响至深。
日本维新变法成功而成为了东方的侵略者。
中国受倭寇之患深,所以对日本的戒备之情也很深。在1868年之前,中日并无国交可言。之后,中国对日本的外交之请还是议驳的。但在1871年,李鸿章与之订立了《修好规条》与《通商章程》。
琉球本是两属于中日之间的,1871年,因琉球人被生番所杀而起争执。但在1879年日本竟灭琉球以为冲绳县。中国与之交涉,无果。
欧人东掠致朝鲜一蹶不振,对于各国求通商与朝鲜的求告,中国不予干涉。而日本趁此机会于1876年用兵力强迫朝鲜立约通商,约文中订朝鲜为独立的自主之国。此时李鸿章对朝鲜与美、英、法、德立约以牵制其他外国势力,约文中声明朝鲜为中国属邦。1882年朝鲜兵乱之后,朝鲜分为事大、独立两党,1884年独立党作乱。次年,李鸿章与日本伊藤博文在天津订约,撤兵。对朝鲜来说,中国和日本对朝鲜立于同等地位了。
1894年朝鲜东学党作乱,中国与日本因撤兵问题而致纠纷。在日本击沉中国运兵船后,中国正式宣战。但中国节节败退,最后日本舰队南陷澎湖,逼台湾。中国势穷力竭。中国派员赴日议和,订《和约》十款,主要的内容有中国承认朝鲜自主,割让奉天南部和台湾,澎湖,添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日本暂占威海等。割地赔款甚多,通商行船是日本求之多年而不得。中国幼稚的工业更受到帝国主义的压迫了。
台湾因内乱而亡,奉天南部则因俄、德、法干涉而还我。辽东的归还则颇多周折。在商定赔款后,由李鸿章与日本人订立了《交还辽东条约》取代了陆路章程。
第十六章 中俄密约和沿海港湾的租借
中日战争时,李鸿章本欲借别国之力牵制日本,但其他各国对远东亦有野心,以俄国为最。1896年,俄人诱使李鸿章订立《中俄密约》,本是同盟性质,但我国兵力之弱,与我国联合其意不言可知。
1895年的《中法续议商务界务专条》和1897年的《中缅附约条款》,使英、法等国均得以势力范围。德国因山东巨野县杀掉德国教士为借口,以兵般闯入胶州湾,强迫中国订立《租借胶州湾条约》致山东全境成了德国的势力范围。随后俄人租借旅顺、大连湾。英人租借威海卫、香港九龙等地。1899年法人又借杀人事件租借广州湾。
甲午之后有芦汉、津镇两大干线之议。而芦汉一线成各国争夺的起点,英美德与俄法分作两派争夺中国路权,对此中国自然更无抵抗之力。但若列强分赃不均也会影响各自利益,于是1899年各国要求中国执门户开放主义,个列强瓜分中国的各自的势力范围,必为各自利益驱使而保全我国领土,这种均势之下的偷安岂能长久?这种情势下就必须奋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