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的底层逻辑:把圈层变成一种习惯
圈层是渠道里面最玄妙的一个版块,不是招聘一群高大上的大客户,也不是做一系列高端的圈层活动。
渠道要把圈层做好是把圈层融入渠道的日常习惯,变成一种下意识。把圈层变成一种习惯是影响我最深的一句话,可能和我之前有过保险公司从业经历有关
在以往我做圈层的过程中,也努力张罗了各种各样的活动,会有效果,但更多的圈层业绩开单都是不经意间的一种习惯导致。而这种习惯看似很简单,其实做到的渠道很少。
在我买车的时候,我习惯性的会停留在4S店门口,感觉忘记了什么事情,后来我习惯性的就让4S店销售把我拉入车主群,而正是这种下意识的行为,我在车主群里发起了一个团购,一周内成交了两套。
在我理发的时候,我习惯性的像侦探一样和理发师聊,这家理发店是否是老板买的还是租的,这家店为什么在同一个版块开了四家,有几家买的有几家租的,会不会还在同一个版块继续发展,是否还需要购买一个商铺,就这种行为最终导致老板买了项目的售楼部。
在陪同渠道去外拓派单的过程中,发现一个重点小区有挂着一个“工商联合会”的招牌,渠道无数次派单几年下来没一个人走进去,我习惯性的嗅觉这有合作的可能性,最终工商联合会会长成为我的编外,推荐成交多组。
很多渠道的客户在来访之后,我们没有步行送客户出售楼部的习惯,而我们应该养成送客户一张小卡片的习惯,并且任何一组到访客户背后都是几十条有用的关系人脉,他们都属于我们的资源体,我们是否养成在送客户出售楼部的过程中,聊出下次见面的机会以及是否可以和他们聊出可以共赢合作的机会。
把圈层变成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好过你做一年做数十场的活动,把圈层变成一种下意识,变成一种职业病,这样就绝对可以成为一个上乘的渠道。
在建立圈层变成一种习惯的基础上,再建立几种思维模式:
1,同理心的建立
人与人都有一条圈层脉络,一旦找准同理心,那就能快速进入融洽的关系,同理心可以分为亲友,同乡,同好,同业,甚至是同车同病房。
当圈层变成一种习惯你可以通过玩一种游戏而认识一个买房客户,最终推荐大批量成交。
也有渠道在得了痔疮之后刻意选择一个高端医院,然后发展同房病友卧谈几日成为编外关键人。
2,葡萄串原理
上图是我通过认识一个种子资源裂变出的各种资源,圈层不需要认识人很多,而是要像葡萄一样能串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