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霞扑面
2019-08-04 本文已影响0人
天日昭昭

唐朝不禁女乐,从法律制度上为女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造就唐朝社会女性生活的空前活跃和极大丰富,也就使得唐朝女性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活力、最有魅力的女人群体。无论和唐以前相比,还是和宋以后相比,唐朝女性都是最自由、最开放、最有能力追求平等的。她们广泛参与政治生活、礼仪活动和官场游戏,并有著诸多的创作,唐朝不但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也有文才出众的女官,以及野心勃勃的女政治家。
从涂胭脂就可以看出。
唐朝女子涂抹胭脂根本就是泼墨写意,大开大合。唐朝的「胭脂妆」有很多种,而且都有特定的名称,比如酒晕妆、桃花妆、飞霞妆、三白妆、泪妆、啼妆、血晕妆、落梅妆等等。可见,唐朝的时尚体系已经初具雏形了。
酒晕妆,就是在双颊上浓妆艳抹,甚至连耳朵都涂上胭脂。有一幅出土于新疆阿斯塔那墓的「人物画」即为一例。
飞霞妆用浅朱作底,再施铅华,製造出红里透粉的效果。三白妆则仅仅用胭脂涂抹前额、鼻子、下巴,可见唐朝人已经懂得利用阴影製造立体感的化妆技巧了。
从生活史的角度理解古诗文或许会另有一番收穫。杜牧的《阿房宫赋》里有一句「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宫女妃嫔们的洗脸水中满是胭脂油膏,让河水变成了「胭脂河」。
杜牧对唐朝贵妇胭脂用量的描绘并不夸张。陆游在《钗头凤》中有一句「泪痕红浥鲛绡透」,说的是女子的眼泪冲洗了胭脂,把巾帕染红。
儿时写作文,我们总会用脸「像花儿一样」比喻女孩儿的面颊。这个比喻唐朝诗人已经用过了,「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採莲曲二首》),或者是更熟悉的「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都是唐朝女性妆容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