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 108 本开智正典(1)
~ 快读 开智正典:心智升级百本经典导读 将持续更新
包含:
- 哥德尔、艾舍尔、巴赫
- 经验的疆界
- 心灵种种
- 成功,动机与目标
- 幸福的真意(新版《心流》)
- Letters to a Young Scientist(中版《给青年科学家的20封信》)
- 反叛的科学家
哥德尔、艾舍尔、巴赫
本书回答的问题是如何推导出哥德尔不完备定律,涉及的背景知识极广泛 —— 纯看本书最前面《概览》部分,随便一划就是 70 多个术语,许多术语还是某些学科的大问题 / 核心概念!它们是自指、芝诺的运动悖论、形式系统、无穷回归法、同构、形式、图形、衬底、数论推理、递归、智能与绝对意义、遗传密码、整体论与简化论、数论、概念与神经行为、图灵的停机问题、塔斯基的真理定理、知识、框架、创造力等。作者涉略之广博不得不令人钦佩。
这本书写作手法算得上真正的清(新)奇(特),或者说,结构清奇。注意到书名,本书是三个人名的合称 —— 哥德尔、艾舍尔、巴赫,一位是数学家、一位是艺术家、一位是作曲家,这本就是神奇的组合。如果你看过艾舍尔的画,就能感受作者的勃勃雄心 —— 他要构建一个如同「艾舍尔画作」那样神级的信息结构,带你穿梭于学科森林,在恍如到达 A 地的同时,惊叹自己原来在 B 地。忘了说,这本书获得的是「普利策文学奖」。
经验的疆界
- 经验存在的问题
- 人类推断过程容易出现的错误(可以纠正的)
- 更多在于经验自身的性质
- 不看好体验式学习的潜力
心灵种种
哲学可能是最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学科。哲学家千百年来讨论的话题没有变 —— 思维、语言、心灵、存在等,换成哲学领域里的术语,可能就是认识论、本体论等。
翻阅《心灵种种》,有一种翻阅《纯粹理性批判》的感觉,他们都在回答同一类问题,只不过《心灵种种》 更加与时俱进,借鉴了许多最新的科学研究。
那么,还是来梳理下这本书回答了哪些问题吧 ——
- 如何证明人类有心灵?
- 意识对产生心灵有什么助益?
- 身体对产生心灵有什么助益?身体如何进行感知?
- 从心灵到思想
- 人类心灵与其它动物的不同
这些多少还是有些偏颇,细读才能还原。
成功,动机与目标
这本书的关键写在了书名上,重要性却与书名反过来 —— 目标 > 动机 > 成功。整本书围绕「目标」,集结了学术界最新研究,从目标类型、目标制定方式、制定者信念、制定者动机、可能遇到种种困难展开讨论,帮助人们更好地实现目标。
核心反常识点如下:意志力是有限资源且可以训练提升;设置具体而难的目标反而更容易实现,在制定计划时考虑障碍更有可能成功(使用执行意图/WOOP来制定);关注是什么与为什么的差别;目标有两种不同类型,防御型目标与进取型目标,不同目标要采取不同策略;成长型思维与表现型思维;幸福的三个要素;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书中还提到很多零散小建议,很适合整理成清单使用。
这本书比较重要的章节是一、四、六、七,其它章节部分有些反常识点,整理成相应清单即可。
这本书最有价值的点是集合了学术部分最新研究,但私以为这本书谈论得不够深入。
我有一个疑问:那些专家型人才必定很会设定目标与挑战吗?他们是成为专家?他们设定目标与普通人是否有什么差别?有哪些反常识点吗?能否用刻意练习来解释?
Ps.「意志力是有限资源」在学界似乎还有争议。
幸福的真意(新版《心流》)
我必须承认,有太多模型,道听途说得太多,反而难以体会它的好。「心流」理论就是其中一个。
这本书最关键章节显然是第三章《心流的构成要素》,但是给予我更多启发的反而是第一、二章。今天回看第一、二章,才意识到,这本书不是「启发」了我,而是「触动」了我。书中道理我并不是不「知道」,但这本书巧妙优雅的表达打动了我,使人感同身受的描写触动了我。
比如说:
哲学家密尔说:“自问是否幸福,幸福的感觉就荡然无存。”
又如:
就像成熟的政治判断力或高度的审美观,解放意识的知识或智慧属于一种复杂的专业形式,每个人必须自行从不断的尝试与错误中学习。它跟知识一样,必须投入感情与意志才能得到。只是知道该怎么做还不够,还得实际去做才行,就像运动员或音乐家,必须再三巩固已知的理论,才能精益求精。人类把物理学或基因学的知识应用于物质世界,进步相当神速;但是当知识应用于修正我们的习惯与欲望时,就慢如牛步,令人痛苦不堪了。
有些道理人们不是不知道,而是没能真正与自己的生命连接起来,于是无法体会其妙处。进而想到,想理解超越当前生命体验的事情,一定要去寻找能使自己代入的文本,比如文学作品及传记;另一个途径则是日日琢磨,研究得深入透彻。或许在某个星光点点的夜晚,就理解了那人那事。
结论:我无法拒绝文学。
Letters to a Young Scientist(中版《给青年科学家的20封信》)
生物学家写给青年学者的信,谈论如何成为一名研究者。最有启发的是第 9 封和 第 17 封信,前者谈及「原型」,激发我重新寻找生命中打动我的故事;后者谈论具体开创一个理论的历程。关于创造性过程的讨论与《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相同。
读这本书的其它想法:
- 世界上各种物种有各自神奇之处,我可以从它们那里获得源源不断的启发。
- 创造力是想象力。排列组合抽象是一种创造方式,但只有想象力会带我们到神奇的地方。
- 「原型」的说法,激发我回顾那些曾打动我的故事,如《星际穿越》。去美好的电影里寻找原型也是不错的。
- 作者并不是我非常钦佩的那种大师,少了跨学科的色彩,比如他对心理学的了解知之甚少,远远比不上西蒙。西蒙直接改变了心理学,创立认知科学新学科。跨学科学习的优越之处体现得淋漓尽致。
- 这本书还有一个好处,鼓舞大量想入科学门而不敢的后生 —— 做科研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甚至连数学都不是核心能力。世界上许多疆域都等待人们探索,每个人都会在世界上找到合适各自的位置所在。
- 作者一再提到「视觉形象」在《致青年学者》也提及。
反叛的科学家
这是一本科学家故事集,作者是理查德·费曼学生弗里曼·戴森。牛人的朋友都是牛人,书中提及科学家无不是赫赫有名的大物理学家、大科学家的事迹或争论。作为与他们交往更深的人,或许会带来更多信息量。
书中涉及话题多是与科学本身有关的话题,比如科学史、科技与宗教。这是一本需要慢点读的书。没有办法区分明确的重点章节,14、18 章我比较喜欢,谈论科学史。其它章节应该也会给予我很多启发,只不过散落在各处。
changelog
- 180606《给青年科学家的20封信》
- 180528 心灵种种
- 180527 成功,动机与目标;心流;反叛的科学家
- 180525 哥德尔、艾舍尔、巴赫
- 180525 萌生想法:用半小时到 1 小时快速通览 108 本正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