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在办公桌前的游走
闷热的天气终于被夜晚的一场暴雨撕开一道口子,空气中结结实实透进来一股凉气,舒服啊,不经历炙热闷天,就不懂得珍惜夏日的一丝透心凉的珍贵。
呼市很久很久没有这样闷闷的天,从前总觉热天门可罗雀,新装修家连安装空调的心都没有过,而今年,在我的日记式的文章中屡屡提到闷热天气已经好几次了。
天空作美,中午时分阴阴的,办公室的男士们吵吵着要过阴天,邀请我只能拒绝,因为正值减肥减脂的非常时期,而且还要带孩子。但是过阴天的美好心情突然被点燃,在这样美好的上午时分,在单位的办公桌前,置一大堆急着抢着让我先行办理的公务于冷宫之中,单单打开一个新的文档,输入我喜爱的随心所欲的文字,就这样过阴天的方式,我是最喜欢的。
还记得读书时分最喜欢哼哼那首《文科生的一个下午》,“忘掉了作业太多的英语算数,走进了文学,我的乐土。从荷马史诗到鲁迅全集,这个下午我好舒服。”歌曲刻录在我记忆深处的感觉是逃课的舒适,逃避掉应该直面的烦碎公务,把自己放在美好的文字中,这也是我此刻的珍贵时光,大隐隐于市一般,在办公桌前,游走着我的文字思路。
梁衡说的极是,一个记者,在写通讯、消息之余一定要干点“其他”的,梁衡的其他项目就是写散文,写理论研究。我虽然不是一个标准的记者,但是目前工作需要,我一定要先练就记者的思路和采写的方法,这些内容都需要博采众长,十八般武艺都先认识。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不想当老师,不想去企业,妈妈问我想干什么,我说我想去当记者。因为记者的行动力与文字处理的结合,就是我对工作与生活的向往。妈妈听后笑了,笑的有点讽刺意味。我周围的人没有当记者的,所以妈妈对记者的认识是:女孩子不适合搞记者那样跑跑跳跳的工作。我的生活遂妈愿地来到所谓的体制内,上学时最讨厌的会计课,上课时发誓不会当会计的我,到目前为止整整顿顿干了十几年会计。
我的天哪,生活就是这么有讽刺意味,也不用这么配合我妈的讽刺的笑容吧。步入会计行业,我没有放弃对文字的热爱,没有改变读书的习惯,唯一改变的是我再也不发誓了,否则都会反向实现。
梁衡说的极是,扩大范围讲,不是一个记者要干点其他的,任何人在任何工作岗位上也不要忘记自己干点其他的。有的时候这其他的东西反而比誓言更有力。
干会计之余,我开始学习转身。白天我是一名兢兢业业的会计,晚上一转身,我是天马行空的新媒体作者。我开始认真准确地把握自己的每一点心动、每一个新知识,每一种新感触,然后,在周围都安静的夜晚中,轻拍我的脑海记录,形成一篇篇文稿,胆大妄为地发送到朋友圈,投稿给专题栏目,半推半就地期待着点评。一个个赞,一句句甚慰吾心的点评,激励着我在来临的新的夜晚继续产生新的篇章。 就这样利用自己的时间搞其他的,持续到近一年的时刻,大学时候的梦想竟然自己来找我了,来,换个岗位,搞宣传,做好准备当记者吧。
于是我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有两个发现。
第一,发现自己对于文字是真爱。搞新媒体文学,关注纯文学作品,一直是我接触文字的途径。朗朗上口、搞笑幽默、情感泛滥、文章思路夸张肆虐,一直是我喜欢的文风。在会计岗位时,最初写办公文体,我生生能用散文的思路和风格写完洋洋洒洒的报告,结果谁都可以知道,果断被灭了。因为我只知道一种文体,对于公文体例尚处于门外汉,我认为公文不必那样拘泥,可以松散一点。在现在研习公文后,这一点显的多么无知无畏。既然区分了文体,什么文体就要有什么文体的样子,多学习是最重要的,不是自己会什么就把一切搞成一种样子。
很多人对公文的死板无味是反感的,和很多同事交流,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要写公文类的东西,就会有天然的抵触感。而我曾经如果说有一点点不配合,是因为过去我的工作的主要部分不在公文写作这一块。而如今需要大量开始运用公文的思路写文的时候,我发现了公文的妙处,根本不是我过去想的。同志们对公文的抵触大概是因为不了解,不熟悉公文要处理的工作内容,或者是对公文用语不能太随意,逻辑要很清晰等各种要求都不怎么擅长造成的。
真正进入公文板块,会改变一个人的文笔思路,言之有物地提炼内容,摒弃夸张的感情色彩,实际上一个文字工作者最有益的文笔锻炼。 于是,我在反复地学习公文中,发现了我对于公文类的文字能心怀热爱,说明了我对于文字本身是真爱。只要是文字,都可以唤起我心底最柔软的关怀。
第二,发现自己对梁衡是满屏的崇拜。梁衡是我学习公文中遇到的一位最有益的老师,实属偶遇,但是偶遇之后就再不会离开。
对他的尊崇使我产生这样的认识:梁衡说的都是对的,做的都是我要模仿和值得借鉴的。他的亦庄亦谐的文风,每一句都踏踏实实地有内容,却又很有故事性和感情。这些不像一般地新闻工作者那样冷冰冰,这些都是我在寻找公文与散文过程中最好的典范。
一直慢慢地阅读、吸收着梁衡的《记者札记》,他之前在《光明日报》刊载的报道现在看来都有很强的可读性。我学着他的风格,想依着他的学习路线,像重走丝绸之路一般,看看自己能贴近梁衡多少距离。我模仿着他写人物报道的风格,写前任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报道,被相关网站和公众号都是首页展示,这些默默的赞许对于第一次代为捉刀,初涉公文领域写作的我是何等的鼓舞。我暗暗心中认定,梁衡是对的,这样的文学性较强的公文领域的报道,是有很强的可读性的。不是所有的公文领域的内容都要写成工作报告一样的,也许没有梁衡,这些悟道要很久很久才能实现,梁衡让我在初学过程中很快能找到感觉。
所以我始终都在学梁衡,谈梁衡,视梁衡为神。所以我始终在慢慢收集梁衡的著作,来日方长,不断拜读,仔细研读,模仿训练。梁衡曾经编过《学文必背丛书》,编著时间大概是1985年左右,现在无新版,在旧书网站上看得,一本小小的书标价250元,果然时间赋予梁衡作品价值,也是梁衡自身的价值体现。
“一个记者当他有相当的采访阅历,又掌握了语言艺术,这时就可以左右逢源,因才成文,当新闻时写新闻,当文学时写文学。只会写几百字的‘本报讯’,是初级记者;除消息之外、通讯、评论、述评、来信、内参、调查报告等新闻的十八般武艺都会,是中级记者;于新闻之外还能写点与新闻相近的文体或搞一点研究,这才算是高级记者。因为到这时,他的根才扎得深广,新闻之树也才茂盛。” 我要循着梁衡的指引,向高级记者迈进。
梁衡是一座宝藏,我要慢慢开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