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时间有限不要为别人而活第五讲

2019-07-12  本文已影响0人  行动是对抗焦虑的唯一方式

收集信息有三种仪器,整理信息也有三种仪器。记事本和电脑的便利性已经说了不少,在此主要说明A4档案夹的功用。

整理信息有很多技巧,最重要的就是“整理信息从统一尺寸开始”。建议将信息媒体所用的纸张尺寸设定为《圣经》尺寸及A4两种,并分别收纳整理在记事本记及A4档案夹中。如此一来,资料就只有A4或是记事本大小这两种尺寸。不论是在办公桌上,还是头脑里面,信息都要整理得有条有理。

《黑天鹅》的作者塔勒布在他的研究中发现,人类更能记住与理解有规律有条理的信息。因此,将信息整理的有条有理,是记笔记一直要贯穿的一大原则。

第七章

时间会咬人,你不走它就会咬你

关于时间这个话题,有两句话很深入人心: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人这一辈子需要不停地跟时间赛跑。因此,我们不但需要善用时间,还需要创造时间。对时间的支配和使用往往决定了我们一生的成败。

接下来,我们要讲的是时间管理的相关技巧,比如如何处理很多工作事务的细节之处,如何建立一个时间管理机制,如何有效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处理信息、避免拖延。时间技巧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让我们的想法落地生根,然后付诸实践。有哪些时间管理的技巧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一是不要抱怨自己没有时间。每个人唯一公平持有的东西只有时间!

如果要试着统计“上班族最常用的十种借口”,我想“很忙”“没时间”等恐怕会被排在前几名。

为了实现梦想,我该做的事情也是堆积如山,每天忙得团团转,再多的时间也不够用。但我没有向任何人抱怨“好忙呀”“时间不够用”。若有时间抱怨,还不如拿来做些事情。

二是可以将多件事情同时进行!

换成计算机编程术语就是多线程任务,在这儿我们可以称之为“同时进行的行动”。

“同时进行的行动”换句话来说,就是为了打发那些不用思考的时间所做的行动。同时进行的工作组合是“需要用到头脑的工作”以及“不需思考的工作”。只要能彻底执行那些同时进行的活动,就能多出许多时间。

三是懂得时间的价值,这个我们前面说过,

时间即金钱!

时间与金钱一样具有价值,不应该浪费,需加以善用才行。从节省不必要的麻烦的角度来修正自己的行动,就会发现可以用钱解决的事情还有很多,甚至有时候“以金钱来换取时间也是必要的”。

四是巧妙利用智能手机,我们来看一看,

如何让手机多生出一些时间来?

可以随身携带三部手机。将手机依功能分开使用,可以提升使用时间的效率。比如,一部手机是用来通知的,一部手机是来用看信息的,一部手机是来收发工作邮件的。如果只有一部手机,就不可能边通话边看信息,对话时就会浪费时间。所以,按照功能用三部不同的手机,不只可以增加时间,还能提高生产效率。

第五点是做重要的事情时,不要让自己分心去处理杂事。因此,在这个时间请果断地说:

请别打断我!

当你在做“以注意力取胜”的工作时,若出现那些细微的杂事,一定会让你无法安定下来。若无法将脑海中“这个跟那个都要快点解决”的想法消除,便会妨碍注意力的集中。与其如此,不如先一口气将小事搞定,之后的重要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此外,将杂事搞定后,让你对处理工作的能力更加有自信,连带地对接下来的工作的集中思考也会有好的影响。

有一首歌是时间都去哪儿了,其实很多时间我们都浪费在找东西上。因此,时间管理技巧第六点是:

有条不紊,不再东翻西找!

人为了找东西通常花费很多时间。曾看过一份数据,内容是“每个上班族平均一年要花超过150个小时找东西”。150个小时,大约相当于一个月的工作天数。如果可以减去找东西的时间,等于是得到15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这是非常值得节省的时间,那么为何东西常会躲在某个地方去呢?理由很简单,那就是收东西的时候我们都没有好好的整理。

时间管理技巧第七点是,不要浪费太多时间在沟通上。在沟通或者开会时,可以要求:

说重点,别兜圈子!

工作上的沟通不是多花时间多就是好的。没必要大家一起陷入烦恼,而是分别提出创意,由领导人快速决定最佳的方向才叫做沟通。公司内沟通的基本要求就是“只看主题”“结论优先”。这是不浪费自己及别人的时间的方法。比如,有的公司开会时要求发言不超过5分钟,而且必须说话有条理、有主次。这样就可以避免很多人说废话,浪费别人的时间了。

时间管理技巧的第八点是,

如果能打电话解决,就不要发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尊重每个人的状况。即使对方不在也可以互相联络,而且不会因为打断对方的工作而造成困扰。只是电子邮件也有很大的缺点。不论事情大小,如果全部都以电子邮件来联络,在处理邮件上就会变得很麻烦,十分费时。

最后一点建议是:

休息时绝不想工作!

当然休息与工作是相对的,我们不能想着要是一直休息下去该多好。一定是要有休息也要有充实的工作,才能有填补能量的感觉。若不是过着精力充沛的每一天,休息的意义也相对地褪色了。

很多时候,灵感多在休息时间迸发。对于疲惫的头脑,再怎么鞭策也只会让效率降低而已。为了维持一定的脑效率,必须有让身心从集中的状况当中解放的休息时间。这样的休息是非常有效的,因为好的创意往往就是在这样的休息时间显现。特别是在用力地集中思考而陷于焦灼,在迟迟无法得出结论的状况下,暂时休息的时候总是会有创意突然飞现。

第八章

如果不能成为第一,一开始就不要碰

本章主要讲的是熊谷正寿自己的经历及他的企业管理技巧。熊谷正寿从二十多岁开始,就常以第一名为目标。一是因为熊谷正寿的不服输的个性,二是因为熊谷正寿认为既然投入心血到这个事业上,若不能旗开得胜的话,就得不到“笑容”与“感动”,也就是说得不到幸福。

在熊谷正寿看来,如果不能成为第一,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碰。如果你追求的只是次好,那你永远不能成为最好。

这个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意的,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不管如何,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在企业管理的见解值得我们借鉴。接下来我们来分享他的观点:

观点一:

比盈利更重要的是梦想

对公司而言,有比获利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梦想。营收、获利只是让公司继续存在的手段之一,不是公司经营的目标。经营公司最大的目的不在于追求营收、获利,而是让经营者与员工、顾客、股东、合作厂商等人共同分享梦想及感动,经营者若不是抱着“想与所有事业相关的人共同实现梦想”的想法,终究是无法得到最佳成果的。

观点二:

不懂带人,你只会干到死

身为经营者,应该思考如何才能让员工自动自发地工作。要做到这点,就需要给员工提供优秀的管理环境。比如,将管理彻底数字化、保持公平且公开的竞争,这样才能激发员工的冲劲。

观点三:

致富要趁早,十八岁也可以成为百万富翁

最近,年轻的创业家越来越多,但仍有不少人认为“不论再怎么有才能,经营公司或店家还是要有一定的年纪才行”。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只要有心,就算是十几岁的年轻人也可以成为有一番成就的经营者。

观点四:

“预测管理”可以提早掌握数字

假设预定五月的新客户数为一千五百件,逆推回来就是一天要达到五十件新客户数。若第一天能够达到五十五件新客户数的话,这多出来的五件就是值得大家欣喜的成果。同时,也将一个月的预测数字推升到一千六百多件。之后的每一天反复地依照实绩来调整预测目标。依这种做法,在前景不错的情况下,超越目标的部分会越来越顺利。相反地,状况不佳时也能尽早提出对策。

观点五:

政策决定的基准为“笑容”与“感动”

工作的时候,不只是管理者,所有人也都要学会去思考:“做这个工作我能变得幸福吗?客户能够得到满足吗?厂商与我们合作能感到欣喜吗?业绩成长可以带动股价上扬而回应股东的期待吗?”有没有保持这样的想法的差别,会自然而然地影响行动的结果。不再会只是照着自己的想法去行动,也不会因为要取得眼前的利益而走向歧途。同时,也能对自己的工作感到骄傲。

观点六:

做生意是不会厌烦的

面临选择事业时,所要考量的除了“笑容”与“感动”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那就是自己“是否可以感到不厌烦”。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将自己喜欢的事情变成工作,但是现在你所从事的工作里面一定可以找到让你不生厌的地方。所谓的工作若能有个让人想要“彻底研究”的题目的话,就会一直是件令人快乐的事情。

观点七:

不要恶性竞争,而要不战屈人之兵

企业间的战争,要得到胜利,最难的就是要与对手不断地竞争。然而,过度强调胜利会让价格竞争更加激烈,大多数情况下是双方都承担着彼此的痛苦。为了“不战而胜”,与同行和平相处是必要的。人与人之间可以见面认识、相互理解、认同对方的话,就能大大减少对彼此的敌意。此外,公司若有求胜的习惯,就能给员工们不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也会忍耐的力量。就算是十分困难的状况下,也要不放弃地坚持到最后。

观点八:

力量存在于细节当中

对于小事情都不随便的公司,才能抓住厂商或客人的心。所谓的组织力就是彻底执行的力量,共同拥有对于小地方都能彻底坚持的意识,从结果来看确实也让整个公司更加团结,同时也加快了我们胜过竞争对手的速度。

观点九:

让优秀人才成为明星

关于人事和报酬,熊谷正寿采用的是“培养明星的管理系统”。不论升职、年薪都彻底以能力来评定“做多少、给多少”的系统。设立每个人都可以接受的评价基准,并公开每个人的实际成绩与薪水,让优秀的人可以被其他的员工看到。

对于优秀的人才给予充分的报酬,对于无能的人只好跟他说再见。以彻底的差别化来培养真正的明星,而这些拥有真才实学的明星则可以为我们创造出更棒的成绩。

观点十:

信息共享有利于交换不同意见

要让员工也依照管理者的观念,“不断提醒着目标,再次认知现实状况与目标的差距,并且朝此努力”,彻底去执行。当然信息的共有及公开地交换意见,是不能只靠电子邮件或是网络的。因为顾虑到这样做还不足以完全吸收所有的意见,所以还会定期与各个单位开会,这时也要尽可能地与员工们交换意见。

观点十一:

让员工一起得到成长

所有的员工能够拥有共同的梦想,将前进的方向导向一致而行动,才有可能让公司“快速成长”。为公司的成长投入心血的员工,也同时可以得到物质与精神上的满足感。

观战十二:

人人都用记事本

熊谷正寿将记事本当作实现梦想的工具,依照他的想象实现了他的人。因此,熊谷正寿也在他的企业中,鼓励所有员工都用记事本,而且也取得了相当好的成效。

最后一点,也是熊谷正寿的对大家的寄语:

活着就要不断践行梦想

在二十一岁时,熊谷正寿在记事本上写了“三十五岁要让公司上市”的梦想,虽然迟了一个月,但还是实现了。熊谷正寿想要告诉读者的是:我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个方法帮我实现了我的梦想,你这么做了也许可以帮助实现你的梦想,“活着就要不断践行梦想”,你的时间有限,每天都要为你的梦想做点儿什么。希望大家也都能好好利用记事本的力量,去达成梦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