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旅行·在路上世间事

四川 | 去迤沙拉,寻找水落下的地方

2018-11-16  本文已影响1人  猿白

该怎么说呢,城市和乡下的夏天有很大不同。除了气温这类因地制宜的原因外,更多的是身体感受。

闲来无事,和朋友一起回她的家乡,一座位于攀枝花金沙江畔的彝族村落。

 远眺迤沙拉

市区有不少往郊县的班车,沿途停停走走、晃晃悠悠,大概要开一个半小时左右。与我们同行的,还有不少回去过周末的学生,他们戴着眼镜,后背是又大又重的书包,刚到站就急忙忙冲下车,等我们走到村口时,几个眼熟的孩子已经满山撒欢了。

在来这儿之前,我从照片中对迤沙拉就有整体印象,可实景远比照片真实得多,也震撼得多,去掉令光线柔和的滤镜,这里的青天白日更显明媚,依山而建的层叠院落,外墙是统一的大红色!

从远处看过去,这里是西南大道驿,连绵不断的青山中高举起的火把,屋檐下等待风干的玉米就像跳动的火星

◤迤沙拉村中

迤沙拉的名字可与火没多大关系。相传此处曾是南丝古道上的驿站,老百姓们称之为“万户毗馆”。毗馆的长官老来得女,取名雨莎。雨莎天生丽质与一位名为文拉俊俏青年,一见钟情,他们便将女儿的名字取做“雨莎文拉”,为了顺口,就喊成雨莎拉。

等到明朝,朱元璋派遣沐国公率领30万征讨云南,在此军屯,将大军就地落籍。士兵娶彝族妇女就改归彝族,娶纳西族妇女就改归纳西族。后来又实行民屯,陆续迁移了大批移民。

在此期间,不少民族方言被谐音化,雨”的谐音是“迤”,就是水的意思。“沙”是非常少,“拉”就是哗啦流走了的意思。朋友说,迤沙拉这名字,外人只晓得如何念,不明白意思,其实它很美,指的是水落下的地方。

◤迤沙拉风光

拾级而上,两旁是粗粝的红墙,不时有穿着民族服饰的老人从我们身边赶着羊群经过。土狗土猫不及城市中的亲戚养尊处优,但这倒也自在,睡在飞檐的阴影下,鲜少被人打扰。

说到飞檐,不得不提这里地处西南深处,土木结构却展现出江南小镇风貌。

汉彝融合,不仅是热情与含蓄的互补,更形成了此处特殊的建筑风格。村子里街巷门肆大多依照祖先留下的体例而筑。家家有院,一正两厢,四合五井,白墙青瓦,高瓴飞檐,显现出徽派建筑特征。

日渐西下,小石子巷道间投下束束红影,耳边马蹄橐橐脆响隐约可辨,本该抒情一番,赶紧发发朋友圈,思路却被院中传来的阵阵肉香打断。

顾不上那么多啦,赶紧尝尝特色羊肉去!

◤传统羊皮火锅

听说我要来,朋友家长辈特地带我去吃羊皮火锅!不是涮羊皮,而是用这层又韧又硬的老皮子当锅煮羊肉,由于操作复杂,平常没工夫弄,多在节庆时用于庆祝,机缘巧合我也是大饱口福了!

以羊内皮为底的汤锅,汤稠味白,从锅里捞起一块肉来,表面裹一层晶莹的油汤,吃起满嘴留香。吃几口肉,便又忍不住多吃几口菜,老板说这都是饭前刚从地里摘回来的新鲜菜,有什么吃什么。

自家种小菜,没有大棚产业那么正式,全按照天时地利来。豌豆尖绿油油一盆,下进羊汤里,清新解腻,借此机会,又能多吃几块肉。

吃饱打道回府,汤祸补出的满头大汗,没走几步就被山风吹干。

抬眼灯火晃晃,偶有几家人影闪过窗外,吃饭的吃饭、聊天的聊天,只言片语从土墙缝隙漏出来,甜蜜的甜蜜、争执的争执。懒洋洋的日子,热热闹闹过。

◤农家小院

最喜欢迤沙拉早晨的雾气,从山中弥漫进村庄,从二楼的平台能看到山下那片向日葵田,吸一口气,像含了颗薄荷,从鼻腔一直凉到肺里。

朋友在家里的“小土主”,彝族人的神多来源于自然,万物有灵。除了每年祭山神祭祖外,小土主则是家家户户的保护神,拿松树粗枝搭成,保佑家宅平安。

吃过饭,暑气稍减,我们出门去寻找非遗文化“谈经古乐”。

据说,谈经古乐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唐朝中后期,这种音乐在云南逐渐被佛、道两教运用在布道、颂经时的伴奏,成为佛、道教音乐。清朝中后期,谈经古乐以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深受民间喜爱,逐渐被推广运用在民间的各种庆典活动中,如庙会、寿宴、婚丧嫁娶仪式。

迤沙拉的曲子和歌词都是老一辈自谱自写留下的,现在除了火把节已经难得一见。得益于这里的村民都互相认识,我和朋友来到一位老人家屋里,她还留着羊皮鼓和口弦,这都是家里宝贝,虽希望渺茫,但她仍觉得有一天小孙子会对此感兴趣……

两天的时间,匆匆而过,我刚收好行李,就有向日葵被摘回院子里,花盘上结满瓜子。朋友豪气地掰下一半,让我捧着路上吃,新鲜的瓜子许多人没吃过,不比用料炒过的有滋味,但果仁有透明感、脆生,吃多不涩口。再说看着新鲜葵花,心情自然好得不得了。

残阳渐隐,坐上班车晃悠回城。相比起车水马龙的闹市,我对乡村生活无处安放的向往,还是暂时先放在这片青山中央吧。


【本文首发与公众号:西游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