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美两首元宵词,一首孤独,一首浪漫
![](https://img.haomeiwen.com/i29273536/cb3c0c2c839d3311.jpg)
【转载】
文/闲花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这一天,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在这天,人们会以赏花灯、吃汤圆、猜花灯、放烟花等方式庆祝,团圆祈福。
不少地方还有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民俗表演,已逐渐淡却。但相守团聚的热闹场景,仍然年年上演。
辛弃疾是宋朝有名的爱国词人,一生纵横沙场,抗击金兵,有着浓烈的男儿情怀。
他的词风格多样: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沉雄豪迈;有“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的细腻柔眉;亦不乏“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柔情似水。
【1】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青玉案》作于南宋淳熙元年至淳熙二年。
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南宋统治阶级沉湎于歌舞享乐,粉饰太平。
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满腔激情、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词从元宵佳节起笔,描绘出节日的繁华热闹。
街道上火树银花,星灯灿烂,犹如千树万花开放。爆竹震耳,礼花从天而降,宛若洒落的星雨。豪华的马车在飘香的街道行过。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转向西边,一夜舞动,笑语喧哗,各式各样的华灯,不曾停歇。
上片描写恢宏的佳节场景,仿如当年的不夜城——长安,让人沉醉其中,同享这份盛世繁华。
下片着眼于眼前人物。灯火璀璨,热闹喧哗的街道上,人流如织,来来往往,美丽的女子们头上戴着华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
他也许是在人群中相遇赏心悦目的女子,刹那的交集,令他怦然心动,转身回首,却不知去向。又或者沉醉于眼前的热烈,将会心之人丢失,于人群中寻找。寻找千百回不得其影,一个猛然的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最后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历来好评如潮,为千古名句,写尽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思念与渴慕。
一个“蓦”字,道尽人之落寞与欢喜,让天下苦等相思的有情人终得眷属,了却一生遗憾。被王国维先生赞为古今成大事者必经的第三境。
这是上天对人们坚定目标,执着追求的馈赠,也是世人辛苦耕耘的必然结果。
只要所做之事有益社会,无论千百度之后,是否蓦然得到,都应坚持,不忘初心,方是人生之道。
【2】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欧阳修是宋朝一代文宗,词坛领袖,苏轼的老师,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醉翁亭记》至今时时回响在耳畔。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一份闲远旷达,使人心清神明。
他天资聪颖,刻苦耐劳,淡泊名利,广纳贤才,提携后辈,无论为人为官,皆为当时之楷模。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词起便是一连串惹人断肠的回忆。
元宵节,花市被灯光照的如同白昼。他与佳人相约,黄昏之后、月上柳梢头之时同叙衷肠。只是,这场浪漫甜蜜的约会不在今夕,而在往年,不觉一阵伤感落寞。
如此佳节之际,亦是孤独天涯之人伤心倍增之时。如此良宵佳节,家家户户,灯火达旦,他却孤影飘零,不能与心爱之人相守,其落寞之情如哽在喉,如诉如泣。
上片追忆,下片触景生情,满怀愁绪,字字伤情,句句断肠。
他说,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然而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
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有切身体会,方知其间之痛。
两首词皆是词中翘楚,一首浪漫,一首孤独,让我们赏尽人间繁华的同时,也尝遍酸甜苦楚。
![](https://img.haomeiwen.com/i29273536/ff237213403cb42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