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与范浚之比较(续三)
再来回望兰溪的范浚先生。
1、避开范浚先生哲学思想不说,想就《心箴》描述一下他的学术观点。范浚曾写过《易论》,易学的“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思想突出表现在《心箴》一文中。原文为:
茫茫堪舆,俯仰无垠。人于其间,渺然有身。是身之微,太仓稊米。参为三才,曰唯心耳。
往古来今,孰无此心?心为形役,乃兽乃禽。唯口耳目,手足动静。投闲抵隙,为厥心病。
一心之微,众欲攻之。其与存者,呜呼几稀!君子存诚,克念克敬。天君泰然,百体从令。
译文为:天地茫茫,俯仰之间没有边际。人在天地之间,身心非常渺小的占据着。这个身心是如此的渺小,就好像是大谷仓中的一粒米。分为天地人,但其实只是一颗心罢了。
从古到今,谁没有这颗心呢?心要是被身形所驱使,那么就和禽兽一样。只有口、耳、眼、手、脚的动静间隙之间,是人的心之病源。
心的微细之处,恰恰是欲望攻击的地方。能够发现本源而存留本心的人,少之又少,几乎没有。君子“存诚”,需要不断的克制欲念,保持警惕敬意。这样才能够使得“天君”本心安定,一切听从指令而安然。
经材人树。(拍摄于严陵坞)2、宗经,必须研读经之文本。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除《易论》外,范浚先生还写过《书论》、《诗论》《春秋论》,其中范浚《春秋论》首句就说:《春秋》,圣人所以书王法也,辞严义密。世之学者皆病气难明,盖未尝详味乎经,而徒以三《传》乱之,则笔削之旨,湮郁而不著。小儒陋生往往投编辍诵,漫不晓为何等语。甚者置经不问,顾取三《传》之说可喜者诵之,是所谓卖椟还珠者也。
范浚的意思是不要拿三《传》来解释《春秋》。从中可以看出,范浚先生是与范仲淹先生的对学术及方法的要求是相通的,按兰溪市范浚研究会会长范国梁先生的话说是一脉相承的。
范浚先生也从事书院教育。宝惠书院。书院教育宗旨也与范仲淹先生如出一辙:教化民众,为国家培养人才。
3、范浚也是整合儒、佛、教。或者说与儒佛道代表人士都有密切往来。范浚与政界、儒者来往密切,浦江藏华寺长老皎公、青城道人诗歌中也有很多反映。
——儒者:《寄赠潘舍人赠乌纱帽》、《龙游王丞相过寓居》、《寄题郑亨仲友亭》(郑刚中)
——佛家:《游严州景德寺》,《寓居宝惠寺喜晴登山》,《送袁上人还铜山》、《赠清鉴上人》、《赠光上人》,《浦江华藏寺如胜上人欲募施者开田佐僧供以长老皎公书来求予诗作二十韵奉勉》、《侄端旻示游浦江华藏寺诗且道皎老相问意因次韵并烦为简皎公禅师》,《辞韵楼仲辉郎中游天王寺登城晚归三绝句》。上人、长老、禅师,旧时对和尚的尊称。
——道家:《赠青城道人》,《游赤松观》,《次韵婺守林懿成检正游赤松绝句》赤松子、金华黄大仙等。
就像北宋与南宋朝代,宋学与理学学术一样,范仲淹与范浚也是有上下承接关系的。这是我意想不到的事情。
注:三《传》为 ,一是《春秋左氏传》,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二是《春秋公羊传》,用问答的方式解经。三是《春秋榖梁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完)
陈水河整理于2023年7月15日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