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告诉你其实我并不想写标题吗?
我很讨厌别人以说教的方式对我指指点点,也讨厌别人攻击我的弱点以获得自己肤浅而虚伪的自我满足感。
在生活中,我不太喜欢说话,因为我知道我了解得还不够多,说太多只会暴露我自己的浅薄与无知。在没有对事物有一定的基本了解之前,我不太喜欢下判断。
我个人比较喜欢安静一点的氛围,让我可以安静下来思考(其实很多时候都是无用或者无效的思考,又或者想得有点偏执)。
最近,我发现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其他人也同样遇到了,那就是我们该如何谋生?
如此看来,这不是我的个人问题,而是时代问题,社会问题。我的学历反而成为了找工作的枷锁,当我把学历改成普通本科时,无人问津,即便投简历,也杳无音信;而当我把学历改成高中时,消息栏被爆,我突然间明白了什么,又没有全部明白。
要知道,我们从来不会毫无要求与回报地去做某事。父母在我身上的投资,是期望我毕业后能够赚回来(虽然这不影响他们爱我,我也爱他们的本质),书虽然读的多,却又达不到高工资的入场券。我害怕辜负他们的期望,我一直在他们的意志和自我的意志之间徘徊,我一次又一次给他们做心理建设,破除掉他们心中对我产生的过多期待。
我呆在家中啃老的这几年(其实这也是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几年),就是为了让他们对我失望,一点点地挤泡沫。当他们对我的期待阈值到达最低点时,那么我之后无论做什么,都会比之前要好得多,我也会减轻很多心理负担。
家里蹲的这几年,也尝尽人生冷暖,世态人情,我成了别人口中的反面教材。村里与我同龄的几个考上大学的人,现在工作事业都做得有声有色,有的已经有了车房,也有的已经结了婚,甚至比我小也考上大学的后来者,也都混得不错。有时候不是我特意想去和别人比较,而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不去主动比较,也会成为被比较的对象,这样就能从我的身上获得某种自我心理上的满足,哪怕我从来都不在乎这种比较,可是爸妈在乎,而我在乎他们。
当身临其境时,我做不到像他人那样潇洒,或者说潇洒的背后,是某种意义上家庭关爱的缺失与倾斜,而我知道我比他们要幸运。
人想要在社会上立足,是需要支点的,这个支点可以是某种羁绊,也可以是一种信念信仰等。
我不太想在自己的文字中去过多的抱怨社会,如果想要宣泄负面情绪,就建立专门的文章记录下来就好。
我突然间有点明白希望和无望是同义词,只是说法不一样而已,希望比无望要好听一点,就好像招聘软件上把销售和普工换成各种名字,本质上却没有变。
从某一天起,我不再关心国家和社会怎么啦,也不再关心别人怎么啦,我把事情分为和我有关的以及和我无关的,不再关心宏大叙事。与我有关的,投之以关注,与我无关的,不必理会,我的世界一下子也变得简单起来。
我开始比较关心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价格起伏变化,逛超市时就真的只是逛超市,除了生活必需品,也没什么值得买的。我其实挺喜欢菜市场的,只是现在条件不允许,等以后有机会了再考虑。日子能过下去就行,能省一点就省一点吧,我拉了gdp的后腿,又好像没有,数字堆的再高,也不会落在我口袋里。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吗?我不知道,也许是吧,也许不是´•ﻌ•`。我不太明白为什么要归来仍是少年,我不太明白归来的到底是什么。
原来所谓的长大,就是杀死以前那个天真善良,热心助人的自我,让自己穿上层层护甲与面具,把自己包裹起来,像鸵鸟一样生活。
看着自己随心而写的文字,会油然而生一种满足感以及淡淡的快乐。
我不再对未来抱有某种不切实际的期待了,也不再想写五年计划十年计划了,一年的时间,足够改变许多事情,不可控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多。每次应聘去填写未来职业规划时,我感到特别可笑,规划得再美好,饼只是饼,关我何事,想开除时何必找那么多理由。
别人怎么看我,重要吗?其实并不重要,你也没有你想象中那么该死的重要。
活着的时候,可劲地造,可劲地折腾,死后自会长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