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加教育研究院美丽乡村学校发展联盟共享阳光课堂联盟

解码“阳光课堂”密钥

2017-11-29  本文已影响973人  青椒编辑冯平

解码“阳光课堂”密钥

“阳光课堂”到目前已进行了340多节,在助力农村教育优质化发展方面显然毋庸置疑,其实用性、便捷性、时代性、超前性值得一提,聚焦一下李家堡学区发起的“阳光课堂”,进而探索其与宁远学区、杏园学区、团结学区联盟形成的“共享阳光课堂联盟”的发展与壮大,有利于寻找新形势下教育的发展方向,发展前途,发展路径。

“大”起步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李家堡学区2016年教育的序曲,均衡发展要砌新气象,复式教学再次走进麻雀学校,硬件设备源源不断,互加计划悄然来袭。万象需变,七所村小嗷嗷待哺。

一招“学区化管理”不是理念的落实,也不仅仅是一种机制的改变,这是净化教育赘肉,通筋活血,这是硝烟前的优势兵力集中、有步骤的运筹帷幄。

于是,同一时间,同一课表,同一计划,同一安排,才在后面显得游刃有余、胜似闲庭信步。

建立“38”个协作组,在甘肃省基础教育平台上备课,256名教师几乎一夜间入驻平台,成万马奔腾之势,成千瀑飞泻之态。

还不止于此,大力提倡用畅言教学通教学语文、数学、英语。这是东风恰与周郎便,不拘一格教学生。

沪江江姝在2016年说,“初识甘肃省李家堡学区的邵校长,是在今年的1月5日,我从来没有去过甘肃省,也没有听说过李家堡这个地方,但是我认认真真看完了52岁的邵校长亲自录制的3节CCtalk直播课,让我看到一位老校长正在探索互联网+教育的新突破,同时还带领着全区的志愿者老师们一起学习的动力和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未来农村小规模学校或常态,小规模学校的出路在哪里?甘肃李家堡学区的春天来了。”

雪莱诗曰:冬天来了,春天难道还远吗?这也是江姝老师的预言!但冬天确也曾寒意姗姗:

“正在筹划下学期给八个教学点上直播课事宜,但感觉我的力量太弱。”

“但我一定要做成功。”

“这是我一生的一件大事。”

“现在已经有30多名老师支持我。”

开局之始的苦涩只有发起者知道,苔藓也是风景,单想想那花儿,心儿也碎掉,而起步时的困难虽不比蜀道之难,却也“何茫然”。

“课前准备:制作,设计试题。”

“进入教室:播放音乐,上传,上传试题。”

“课堂直播:打开,打开摄像头。”

“修改课程封面及名称。”

“点击下方录音按钮。”

“点击右上方开始录播按钮。”

“点击结束录制。”

“自然生成视频,以供点播,复制链接分享。”

这些点点滴滴,小布丁点儿,也是领头羊必须先攻克的山头堡,事无巨细,远眺碧海暗礁,近察一朵浪花的去向,也是开拓者在纵横开阖时,须细心“观赏”之处。

终于,有闹春蝴蝶翩然而至,有啼鸟节节报春晓,有采蘩祁祁的课景出现。

在“阳光课堂”如一颗璀璨的晨星,闪耀在黄土高坡广袤的上空时,我们的好几位直播老师颇有网红的美称,而节节直播关注之广,影响之广,推进之快,可谓遍地开花,缤英满地。但我们的开拓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

“大”课程

美术、音乐、心理健康、安全、书法、班队活动。还有彩虹花阅读、三字经朗诵。琅琅满目,简直令人眼花缭乱,但却实实在在,似神话,又现实,似天方夜谭,又降落人间。

破冰一搏,勇气可嘉,亦如入虎山,险恶万端,岂料一发不可收。学区校长随时把脉,掌舵撑帆,每一节课都是一个艳羡的收获,每一次直播都众望所归,每一天,七所村小都如沐春风。

而如此丰富的课程,课前有预告,周周在更新,麻君琳老师的预告简直是绝美的导游词,在预告高段晨读时:冬天不只是冷漠和萧瑟,还收藏着美好,孕育着生机,江南初冬的暖意,让人神往。今天,我们走进元曲家白朴笔下的冬天,看看又是什么样的场景。

在预告阳光美术《留住秋天》时:缤纷多彩的秋天赋予太多的感动和收获,明天早上11:50-12:30,三四年级的孩子们和助教老师们走进共享阳光课堂联盟81535179吧。

她的预告总是这么带有亲切味:明天下午孙老师带一二年级的宝贝欣赏《雄伟的塔》。

于是,在广袤的黄土高坡的旮旯里,在旱塬的陇中山山沟沟里,相隔几十里的、不能遥望的七所村小,却走在中国最前沿的教育岸边,用一根网线,实现并解决了当前最制约教育的瓶颈问题。

于是,你时常看到这样一幅幅画面:三五成群的学生在兴高采烈地在校园里采摘着各式各样的树叶,老师用过的纸杯子,学生喝过的矿泉水瓶,还有废弃的旧电线,断毛线,以及吸水管、一面已打印不用的A4纸都派上了用场。

如果剪辑一下教室上课场景,更是前所未有:学生目光在目不转睛的看着直播老师的一举一动在做着“位移”,学生的双手和笔时而在紧要处“款款落上头”,时而在“可根据自己的爱好”提款落笔,助学老师是最忙的“学生”,帮帮落在后面的,取取学生需要的,看看“同桌”有无遗漏……

新学年后,四学区的联姻演出,实力大增,视野更加开阔,直播更加大气,底气更加厚实。每天随便看看微信群中,在一节直播课进行时,老师们发的图片,如飘逸的天花散在学区200多人的世界里,也散在全国各地的我们的朋友的世界里,一种波澜汹涌的局面蔚然可观,一场惊心动魄的、让人眼花缭乱的、使人心情时时为之一振的欣赏每天愉悦着魂灵!而更多村小的加入,新篇叠出,佳课似珠。“这是普惠教育。”学区校长给记者如是说,我们的阳光课堂定位很准!

这是因为我们对开设的音乐、美术有个很独到的认识:“我们培养的不是音乐家,而是要通过音乐唤醒孩子的心灵,所以请各位老师记录孩子的精彩瞬间,然后制作成美篇发出去,让他们通过网络走出教室,走出大山很重要。”

“音美课能消除孩子的精神疲劳,体育课能消除孩子的身体疲劳,就基本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艺术课上再不能让孩子假装学习,一定要放松。语文课上装,数学课上装,英语课上装,就已经很累了。”

“大”教室

方圆四五十里,零落在山沟,老死不相往来,有的三人,有的四五人,有的十几人,有的二三十人,学区内的七所村小却在一个特殊的日子----2017年2月28日,聚集在一起,走到一起,由陌生到熟悉,在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大教室里学习,在老师亲和力的感召下,在老师高超的艺术教学下,在悦耳磁性的普通话的引导下,和老师积极互动,展示作品,与身边的同学比赛画画,与其他村小的学生一起比赛画画。

2017年8月28日,又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由李家堡学区发起,宁远学区、杏园学区、团结学区参与的共享“阳光课堂”联盟成立,纵横百里的区域内几十所村小享受着信息化带来的便利,阳光课堂的网络直播已经落户千家万户,扎根发芽,成每个村庄最亮丽的风景。

喜人的是,教室在变大,河南,山东的部分小学校也在加入我们,他们在关注我们,在参与我们。一千多名莘莘学子齐聚一堂,喜乎?乐乎?真是个难觅的“住处”,了却人间无数。

大”团队

成甘霖、焦建喜、孙国玺、张振乾、王维、康海霞、麻君琳、向志君、孙莉、李娟玲、王彬、周晓娟、何丽娟、郑红亮、王莉、魏雨婷、孙云鹏等。

这么多直播老师,这么多骨干,这么多志愿者,每天如春蚕吐露,每夜如蜡烛不息,不是涅槃,不是重生。

这只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他们有高处不胜寒的真实感受。

这些是四个学区最骨干的力量,最优秀的老师,他们是阳光课堂的前行的迎风飘扬的帆。

还有那么多的助学老师,刘桃林、常利锋、马彩珍,王兆、高亚群,丁丽霞、张娅、张鹏,牛瑛、韩翠霞,兢兢业业,甘当人梯,但乐在其中,溶在其中。

每天拿起笔,拿起手机,每天都在摄像,给我们留下了好多难忘的瞬间。记录了185多篇美篇,订阅量达34。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刘桃林老师有时每天写好几个美篇,他曾在《痴情与疯狂》的一首诗里这样写自己:“我想说,你很魅力,让我为之痴狂!/我想说,你很魅力,让我为之疯狂!/我痴狂了,我也痴情了。//想想乡村教育的路,/擦擦脚下的鞋,/弹弹衣襟的尘,/不管明天什么天气,/一样的,一样的……/不同的,不同的……/同一个心!愿阳光课堂牛气冲天!”

刘桃林老师激情四射,做美篇时长于抒情,是一位很热心的助教。

麻君琳老师文笔优美,她善于从教学情境、教学方法下手,总结每节课的得失与发现。

牛继林老师总是联系自己所拥有的教学知识对照每节直播课,感悟更好的未来教育。

石红霞老师细腻地记录了自己在阳光课堂中发生的丰富的心理变化历程。

张娅老师文字很有诗意,她的美篇《一棵树,带我们走过四季》记录了王莉老师的直播课《美丽的四季树》。她这样写道:“我在用心地记录每一个季节……/孩子脸上的笑容,沉淀着“阳光”的岁月。”

常利锋的美篇总是那么让人流连忘返,他的《风之翼——落叶》如是:一片叶子的旅程/不要告诉我你是谁,也不要问我去哪里……/

这些美篇,我们看到了阳光课堂每节课无穷的魅力,这些文字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教学场景,既再现了课堂生动的气氛,又提升了直播教学。

还有那么多的直播老师兼助学老师郑红亮、魏雨婷、马文婷、李娟玲、康海霞既直播,又当助学,是直播课上最亮丽的风景。

“大”发展

2017年3月29日,这只是阳光课堂起步仅一个月零两天,但这短短的一个月,奇迹发生了:阳关课堂不但很顺利,还很红火,沪江网的吴虹、陈嘉宜、安妮每天都在关注阳光课堂。山东、河南等省的部分村小也加入到我们阳光课堂,他们也一样,缺音乐、美术等专业老师,这一天,学区校长邵锦堂在cctalk上分享了我们的成功与经验。

2017年4月1日,学区校长邵锦堂参加深圳基于核心素养的名师网络公益课程发布会上分享我们的方法与方案。

吴虹说:“当甘肃定西李家堡学区的孩子通过直播跟着上海的老师学习风筝绘画,最后在黄土高原放飞自己的作品时,他们的笑声让我们相信,互联网改变教育的时代已经到来,他让教育更简单,更公平、更快乐。

2017年4月24日,在神秘的,无限草原风光的,风土人情独特的裕固族所在地——肃南县,正演绎着一场互加计划现场会,强势的团队里组成人员就有我们的学区校长。

陈嘉宜在简书《黄土高坡上的互联网教育》里写道:“是谁让方圆几十公里的学校同看一个视频?是谁让藏在不同山梁下的七所村小同上一节课?是谁让分布在沟沟岔岔的113名学生同画一幅画?是什么力量让孩子们在短短的40分钟绘制了一样的美景。”

他还说:“李家堡已经不再是一个孤单的案例,而是更鲜活的榜样,中国乡村互联网教育的星星之火已燎原。”

经过了这么一段时间,学区校长才舒心地,踏实地感到:“难道说,我们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对,是正确的 ,但不断的创新和坚持比选择更重要。”

与此同时,李家堡教育均衡发展正在整体推进中,阳光课堂是均衡发展的最好明证。

也在此时,阳光课堂在大力发展自己时也无时不再审视自己:也在此时,互加计划推出了好多网络分享课,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学区老师如饥似渴地充实自己,也渐渐地,我们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直播老师和助教老师,也就是双师教师。吴虹说:“做为一个实时互动的教育平台,沪江为网上教师提供了完善的在线教育工具和一起学习的社群环境,有效地推动了好课无边界,教研无边界和分享无边界的教育创新与变革。”在此,再次说声:“感谢沪江!”

我们还进行阅读,开阔教师的视野,我们还在思考阳光课堂,总结阳光课堂,丰富而紧张、快乐而匆忙、新颖而迷人的一学期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李家堡学区还为六年级即将离开母校的学子们开了一节别开生面的毕业典礼——在CCTALK上与全国各地的小朋友共度最后美好的时光。在这特殊的毕业上,学区校长如是说:“孩子们好,特别高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与你们相会于阳光课堂。这是我们的缘分,也是你们的机遇!”

在阳光课堂的日子里,我们明白了:“用教育的技术链接教育的人。”“真正的教育不是为了传授知识与技能。”方其如此,教育才是教育,阳光课堂才是阳光课堂。

我们得出:“一个只有分数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育。”“互联网时代,教育不能停留在信息之前的水平原地踏步,我们应该加大马力,弯道超车,应用现代技术。”

“大”收获

4月26日,省督导团在检查安定区均衡发展时给予李家堡“阳光课堂”高度评价。

5月10日,安定区信息化教育现场会在李家堡学区召开,就是推进全区的cctalk直播。

6月7日上午,内官营、团结、石峡湾等学区领导和老师来李家堡学区观摩“阳光课堂”。

6月7日下午,葛家岔、西巩驿、石泉等学区领导和老师来李家堡学区观摩“阳光课堂”。

实际上,这前前后后的每个日子,学区校长时时在给安定区的学校分享李家堡“阳光课堂”的实施过程和方法。

2017年1月19日,由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中国文化部王府博物馆联合丹麦腓特烈堡国家历史博物馆共同发起的“互联网+中华文明+瞄世界博物馆进课堂计划”活动在北京王府博物馆正式启动。5.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所有沪江网的线上学校都在这一天参加活动。地域之广前所未有,场面之热烈未所未闻,李家堡学区的联合小学六年级学生马永杰,大方地拿着麦克风用普通话同丹麦博物馆馆长对话,不久北欧网还报道了此事。

2017年9月27日下午,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组在定西市政府督学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勤、安定区副区长郭海莲、安定区教体党工委书记董志越、李家堡镇党委书记史国平、李家堡学区校长邵锦堂等领导及相关负责同志的陪同下,深入安定区李家堡学区铧尖堡教学点,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了督导评估。

11月17日早上10点左右,甘肃省教育厅电教中心副主任梁翔、安定区教体党工委副书记汪建平、安定区教体局电教室主任刘向东、新华社甘肃省分社记者王铭禹、中新社甘肃分社记者刘玉桃、甘肃日报记者李欣瑶、甘肃电视台记者、甘肃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刘欣宜、中国教育报甘肃记者站、中国教育电视台甘肃记者站记者刘子铭、李登兴、未来导报记者蔡莉!他们一行人踩着阳光课堂的铃声来到了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学区,深入了解共享阳光课堂联盟的开展情况,同时,定西市电视台也全程参与了采访。

我摘录一些难忘的瞬间:终于等到了下课,焦急等待采访王老师的记者朋友们匆匆走进狭小的直播室,当问到‘“你为什么要自愿做阳光课堂的主讲老师呢?”她平静地说,因为我的职业和专业,我是老师看,我的专业是美术,正好孩子们需要,所以我加入了。’她简明扼要的回答也是共享阳光课堂联盟里主讲和助学老师们的心声!

摘录一个“特写”:甘肃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刘欣宜具体采访了阳光课堂的创始人之一,李家堡学区校长邵锦堂,就关于阳光课堂的创办和发展,李家堡学区校长邵校长做了详细的说明,刘欣宜还详细询问了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解决对策。

最后,当问到:“阳光课堂走到了现在可以说是成功的,那您觉得现在还有什么困难或者有没有希望政府部门和社会公益解决一些问题呢?”邵校长说:“虽然我们的阳光直播课是成功的,但是由于网络不流畅,设备部先进,所以在直播互动时会影响课堂效果,我希望网络能更好,设备更先进!”

这是最激动人心的一天!

“大”创新

阳光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引入了教学的新理念,并付诸实施实践。这种如阳光课堂的网络区域直播是国家教育发展已经明确提出的,在全国不久将指导教育的新思想。在国际上也是流行的教学方式。

阳光课堂实践了学区层面的网络直播,辐射七所村小,到辐射几十所村小。这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很适合麻雀学校,在规模比较小,交通不便,偏僻的地域,很适用的一种教学模式。

阳光课堂解决了困扰农村教育多年的瓶颈问题——即艺术类科目无法开齐的困境。

阳光课堂在老师师德培训上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的成功的信号。经过一学期多的阳光课堂直播,教师的职业倦怠、师德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阳光课堂实践了在网络教学中偿用生活教育的思想。这种思想来自美国的杜威,我国陶行知先生尝试过,后来不了了之,现在在全世界很流行,生活教育思想其实是在找教育的根,目前看,在教育滑坡、教育无根的现实下来看,很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阳光课堂结合高效课堂进行直播课,更有利于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阳光课堂实践了与公益课的对接。直接拓展了农村学生的视野,使他们一点儿不落后与城市学生的视野,实现了城乡教育的平衡发展。

阳光课堂是教育均衡发展最有力的助推器。无论是硬件设施的使用上,还是软件的运用上,阳光课堂达到了最有效使用,最简便使用,最捷径使用,更是最实惠使用。

“大”变化

《冬日暖阳,温暖联盟》是麻君琳老师写的一篇很有分量的美篇,当晚写出后,一夜间点击率超过1000人。她用优美的、无可挑剔的语言全方位地、深度地报道了省教育厅及6家媒体采访共享阳光课堂联盟的盛况!被未来导报记者蔡莉都分享在朋友圈,学区校长更是感叹到:“我说实话,我对阳光课堂并没有多少自豪,而对阳光课堂带来的改变感到非常的自豪,比如你的文字。”

麻君琳老师曾在分享的文章下面的评论里问刘桃林老师:“我们是不是疯子?”刘桃林老师回答说:“我们差不多。”

其实,我们的直播老师同样如此。李娟玲老师说:“她在梦中都在备课。”马文婷老师下午上完直播课,晚上就写出了美篇。

我们的学生这么说:“老师,我不想毕业,我想一直在联合小学,想一直在阳光课堂……”

在时光之路上,如果把“阳光课堂”带给我们的文字、图片、感受等,叠放在一处,找个闲暇的山坡,清雅一下我们已经浊混了好多年的灵魂,不,仅仅是安慰一下自己的“人品”,我们或许会少却许多恩怨。

一篇写直播美术课的美篇《收获自信与快乐》里这样写道: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已美术助教了半个学期,内心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刚开始的敷衍了事变成了现在的认真对待。记得刚成为一名老师的时候我被分配到了一个农村的小学校,那时候的快乐简单而真诚,一个学校的孩子都喜欢我,那时候我就告诉自己,做老师就做一个能够带给孩子们快乐的,让孩子们喜欢的老师。现在的美术课我虽然只是助教,但我真实的从课堂上体会到了我的孩子们上这节课时的快乐,也许有些人觉得我不是个好的助教老师,因为我上课时很少发截屏和照片,也只有当全班孩子们都完成作品的时候才展示,可每节课我都和孩子们一起做,他们说老师我们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快又好,我接受了他们的“挑战”,每节课都一起做,大家动手,其乐融融!

美术助教不仅拉近了我和学生们之间的距离,连我的孩子在作文里都夸她的妈妈多才多艺,每节美术课都是我和孩子们亲近的快乐时光,每个周末我都会和我的孩子一起重温这快乐时光,孩子也与我更亲近。感谢沪江,让我们的美术课如此不同!

对这两段,同行的评语同样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转变:

认识很深刻,希望此文能唤醒更多的老师,真心为乡村孩子做称职的助学!”

“太有才了,你可真是童心满满,我都被你说的好有成就感啊!”

“写得人越来越多。”

张湾学校的马彩珍写了一篇美篇,谦虚地说,我在尝试,写得不好。其实,这种改变才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转变是阳光课堂里最美的音符,伴随了一学期又半学期!

“大”憧憬

阳光课堂就是未来教育,阳光课堂的未来在哪里?我们看看新华社、中新社、安定教育对阳光课堂的报道便一目了然。

新华社兰州11月24日电(记者 王铭禹)

一台电脑、一只麦克风、一个摄像头,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宁远中心小学的一间办公室内,美术老师王莉利用这些设备开始了讲课,电脑屏幕上清晰显示出课堂实况,除了宁远中心小学外,当日,还有安定区其他3个偏远学区的200多名学生一同听讲。

王莉所在的安定区山大沟深,教学点分散,师资力量非常短缺,尤其是艺术、心理健康辅导教师严重不足。以李家堡学区为例,该学区有14所规模不等的学校,在校学生1282人,而专业的艺术、心理健康辅导教师仅有4人。

“以前要想短时间内给这么多学生上课是根本不可能的。”王莉说,为了能给更多的学生上课,她和其他几位老师只能通过走教的形式,辗转山区各教学点。

定西市安定区教育体育局党工委副书记汪建平介绍,由于缺少师资,很多偏远地区的教学点几乎没有艺术类课程,学生只能通过观看教学光碟来学习,或者被语文、数学等课程“填充”。

2016年起,安定区充分利用财政资金,为各个学区配备电脑教学一体机,同时,引入网上直播教学工具,创建直播群号,通过网络直播,将辖区内各学校“连接”起来,并邀请专家对学区内老师授课培训,掌握直播技术。

今年秋季开学后,宁远学区、李家堡学区等四个学区率先在直播平台上组建“阳光课堂”联盟,四个学区实行统一的课程表、统一作息时间,安排统一的老师对音乐、美术、安全教育、手工制作等课程进行网络直播教学。

这个联盟内还实行“线上线下”教师相互配合,由专业教师担任“线上主讲”,并定期在本学区内现场巡回指导,“线下”助学教师则配合“线上”教师组织教学,检查和评价学习效果。

“这样一来,就能促使学生跟教师进行互动,保障学生学习效率。”汪建平说,除了整合本地有限师资力量外,直播平台还定期邀请专业网站上的老师进行授课,让大山里的孩子听到东部地区教师的课堂内容。网络直播结束后,课堂内容还可以保存下来,让学生随时“回顾”。

如今,作为一名线上主讲老师,王莉不用再经常辗转各学区进行走教,而是把省下来的精力投入到备课上。王莉说,通过直播平台,可以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让她的教学内容更为丰富。

目前,在安定区的19个学区内,网络直播课堂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偏远教学点的艺术类课程也由以前的开不起来、课时开不足,到固定开课。

“网络直播课堂突破了空间限制,使教师异地走教变成了在线支教,实现了师资利用率最大化。”定西市安定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主任杨天明说。

中新社兰州11月24日电 题:探访甘肃“麻雀学校”网络直播授课

中新社记者刘玉桃

初冬的西北,已经感觉冻手。原本零稀分散在6个年级的20个孩子,围着火炉聚在一个教室上音乐课,讲台电子设备显示屏上,一位老师边唱边跳,同学们一起跟着唱歌、拍手、跳起舞来……

“以前,这都是奢望。”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乡村的铧尖堡教学点,全校一至六年级共有20名学生,8名教师。由于学生规模小,师资力量有限,该教学点常年缺乏音乐老师。

“不能让孩子们这么小就断送了音乐梦想,所以一直以来由我代课。”该校英语老师王玲玲说,因为非专业,她只能简单教孩子们唱一些歌曲。

直到今年,安定区引入网络直播授课,这让还没“玩转”互联网的山区师生措手不及。网络直播教师王莉说,“刚开始我注册账号,在网上授课,听课的学生很少,现在一节课有上百人听。”

王莉表示,相比传统上课模式,网络直播需要更长时间备课,压力也更大。因为隔着屏幕,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上课时要设计一些问题、情节,和同学们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不过都值得,现在很多没见过面的学生都认识我,就像网红一样,我也有很多小粉丝。”

有了网络直播课堂,教学点不仅有了专业的音乐老师,还有了美术和心理健康老师。“孩子们学习唱歌、跳舞、画画等,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很多,不似以前内向害羞了。”王玲玲说。

地处偏僻西北,安定区山大沟深,教学点分散,除了必要的语文、数学、英语课外,这类教学点奇缺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老师。

为此,安定区依托各校配备的“多功能电脑教学一体机”,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今年8月,安定区借助互联网平台,组织乡村地区4个学区28所学校共建“阳光课堂”联盟,进行网络直播授课。学生在教室可以听直播讲课,与老师和其他学校同学互动,课后还可以回看录制的课堂视频。

“自‘阳光课堂’开展以来,孩子们开始讲普通话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性格也活泼开朗了。”李家堡学区校长邵锦堂表示,这种做法让乡村教学点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孩子上课不会感到孤单,真正享受了爱的教育。

受历史发展、自然地理、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制约,甘肃存在很多“麻雀学校”。截至去年底,百人以下中小学共有8300所,其中只有一个学生的学校219所,只有一名教师的学校1190所。

近年来,甘肃省教育厅对小规模学校实行重点项目、经费、师资倾斜等一系列扶持措施,同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加快信息化建设,通过互联网让闭塞的乡村与外界连接起来,打开学生的视野。

甘肃各地乡村学校也利用现有资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模式,如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农村学生通过互联网远程听城市老师讲课;一定区域内城乡教师同备课,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提高乡村学校教学质量等等。(完)

多家媒体采访李家堡等学区“共享‘阳光课堂’联盟”建设

2017-11-25安定区教体局安定教育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助推安定区基层学校运用互联网手段、利用“全面改薄”班班通等电教设备推进教育教学改革,11月17日上午,甘肃省教育厅电教中心副主任梁翔带领3家中央驻甘及3家省主流新闻媒体记者,在定西市电台记者和安定区教体局副书记汪建平、电教室主任刘向东的陪同下,深入李家堡等学区实地采访了“共享‘阳光课堂’联盟”,了解了当地的信息化教育工作。

大家11点来到第一站——李家堡学区会议室(观课室)后,汪建平书记先向梁翔主任一行人员介绍认识了李家堡学区校长邵锦堂、党总支书记付红卿,接着梁翔主任介绍到随行记者有新华社甘肃分社王铭禹、中新社甘肃分社刘玉桃、甘肃日报李欣瑶、甘肃人民广播电台刘欣宜、中国教育电台甘肃站刘子铭和李登兴、未来导报蔡莉7人。

然后,邵锦堂校长从安定区“阳光课堂”以多种形式而遍地开花、安定区南教学片以“共享‘阳光课堂’联盟”形式推进信息化教学、李家堡学区“阳光课堂”的实施三个层面详细汇报了教育信息化进展情况。

汇报后,梁翔主任交流谈到“联合小学学生马文杰2017年5月18日与丹麦腓特烈堡国家历史博物馆馆长对话问答等‘阳光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精彩镜头,不仅给这些孩子们留下了终身难忘的美好记忆、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国际人士对她们的关爱,他也觉得这就是‘阳光课堂’带来的跨越国界的最大收获,是‘阳光课堂’的成功之处”,随后提出“如何运用‘阳光课堂’为小规模学校落实音乐、美术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问题,随行记者也迫不及待地提出“‘阳光课堂’是如何创办的”、“‘阳光课堂’中授课教师来自何处”、“‘阳光课堂’开展带来哪些变化”等一系列问题。

邵锦堂校长沉着、如实地一一作了解答。特别是当邵校长解说到:“安定区极力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做了大量工作,如召开会议部署安排、配备班班通等电教设备、进行网络提速和督导检查、发布《李家堡宣言》(将‘阳光课堂’概括为‘一个宗旨、两支队伍、三大优势、四大保障’)等;李家堡学区及时培训、引领所有教师都开通了个人网络空间,学会了三个平台的使用(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安定教育资源录播平台、上海沪江cctalk网络课程学习平台),链接网络资源,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实施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创办‘阳光课堂’开起地方信息化教育的先河;联盟内参加授课的教师除4个学区的志愿者骨干教师之外,还有上海沪江网、互加网、彩虹花阅读网等学科教师;学校在上海沪江网的指导和协助下利用‘阳光课堂’平台开全开齐开足了音乐、美术、信息技术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阅读、书法及手工制作、班队活动等课程;‘阳光课堂’的实施是对政府提倡的教师‘支教’和‘走教’的补充和完善,架起了山区孩子通往外界的桥梁,解决了多年来村小因艺术类、心理健康等专业老师缺乏而课程难以开齐、课时难以开足的瓶颈问题,发挥了中心校辐射带动联系托管的作用,也是对安定区‘学区化管理’(即工作同安排、课程同实施、资源同享用、联盟同发展)措施的有效落实,实现了以‘资源共享、教师共享、课程共享’为主体的教育均衡,是真正意义上的普惠教育”之后,梁翔主任及时给予肯定,采访组人员也予以赞同。

紧接着,大家在邵锦堂校长的带领下于12点来到第二站——宁远学区宁远中心小学直播室。现场观看了宁远学区薛川学校王莉老师执教的阳光美术课《美丽的四季树》,采访了王莉老师,并走访交谈,了解了联盟内“阳光课堂”的开展情况。

随后,大家又在邵锦堂校长的带领下于下午2点半来到第三站——李家堡学区铧尖堡教学点。深入教室观看了李家堡学区李家堡中心小学张晓慧老师执教的阳光音乐课《大雁湖》;同时刘欣宜记者采访了学生,又针对“‘阳光课堂’的创办、发展中的困难和解决对策”等问题专门采访了邵锦堂校长,并和老师进行了积极交流。

最后,大家于下午3点半来到第四站——李家堡学区李家堡中心小学。记者们先深入直播室、观课室观看了李家堡学区李家堡初级中学王姿力老师执教的阳光心理健康课《我有一个梦想》,之后采访了张晓慧老师、邵锦堂校长、汪建平书记。汪建平书记就“教育主管部门如何有效推行和发展‘阳光课堂’”这一话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并告诉记者“2017年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组肯定了安定区在教育信息化发展方面所做出的成绩”,且结合近期安定区教育体育局的相关工作安排和要求,特别提出了“教师师德的建设和完善是有效推进安定区教育改革继续优先快速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引起了记者的共鸣。

4点钟采访工作结束后,大家又愉快地座谈交流了一会儿,继续探讨了有关“阳光课堂”、“教育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比如如何实现网络直播课的广泛应用、如何实现网络的拓展和设备的更新、如何实现村小教育快速发展、如何实现地方信息化教育又好又快健康发展等。

由一朵花到花海,由一棵树到一片森林,由一条河到一片大海,由一苑田畦到广袤阡陌,这就是阳光课堂的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