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第九章分裂样人格读书笔记02
四、分裂样自体
分裂样人格的个体最为突出的是对社会期望的漠视。他们毫不在意自己对他人的看法,也不在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
无论分裂者是否沉浸在孤苦寂寞之中,都一定与驯服顺从绝缘。分裂者的自体永远和他人保持距离。
许多观察者都曾对分裂者的疏离、冷漠和傲慢作过评述。如同我前文中的假设,他们这种卓尔不群的优越感,可能源于逃避他人控制或侵扰的态度。我们早已注意到,甚至在明显紊乱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也存在故意作对的额态度,仿佛将所有的社会期望颠倒过来,就是他们捍卫自体完整的唯一方式。
具有分裂驱力的个体,通常需要通过创造性活动来维持自尊。他们的自我评价取决于自我整合与自我表达的优劣。精神变态个体苦苦追求个人能力,自恋者寻求外界仰慕。
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不是如文中所述的单一人格特质,在自我核心的人格类型基础上,也都会有其他不同人格类型特征的“小影子“。我想我的主要核心人格是分裂样人格,尽管我曾外求仰慕那些优秀者。可是随着我对自己的整合,已经开始不去仰慕与外求了。而是不断的深挖自己的个人能力,力求在专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Sass特别提到现代和后现代思维与艺术的典型特征:即疏离、高度反省(高度自我觉察)、逃避与高度理性的等态度几乎达到狂热的程度,这些与“态度朴实的世界、身体力行的世界、共享价值的社会和实际存在的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
我听朱小平老师讲后现代叙事疗法:透过自己的成长故事经历,领悟人生的意义,珍惜生命过程,接受命运的不确定,呈现自己独特的应对方式。
每个人走的路他人无法替代,这便是命运的一部分。
五、分裂者的移情和反移情
根据直觉判断,分裂者会因退缩倾向而回避心理治疗和精神分析这种人际的私密接触。但其实当他们受到关怀和尊重时,也会在治疗过程中抱有感激之情并积极配合。治疗时段的间隔、治疗边界所产生的安全距离,似乎能够降低分裂者对亲密感的恐惧。
是啊,我一直有种害怕被淹没的恐惧。好在遇到朱老师这样亲和的咨询师,给了我巨大的安全感,消除了我对亲密感的恐惧。然后在对话的互动中我觉察到,这种咨访中的互动方式和小说是一样的,我从此得以受到触动,打开了写作的大门。洋洋洒洒十天之内写了十几万字,在一个月之中写了近乎三十万字的小说。这种情感的宣泄是很过瘾的,然后借着南希的理论碰撞中整合了自己。
治疗分裂样来访者时主要面对的移情——反移情挑战,是既要进入他们的主观世界,又要避免唤起来访者对侵入的焦虑。由于分裂者很可能因为退缩而使用疏离和隐晦的交流方式,治疗师很容易产生对抗疏离的行为,如:将兴趣转移至来访者的疾病症状,而不是来访者这一完整的个体。正如控制——掌握理论所言,分裂者在治疗初期的移情,其实是在“考验”治疗师是否对他们抱有足够的关怀,是否能够容忍他们的令人困惑,仍能坚持提供理解和帮助。当然,他们也会担心治疗师会像其他人一样,对他们疏远,视他们为无药可救的怪物。
我必须说在朱老师那里得到了足够的关怀,这可能也是缘分吧。
治疗师必须牢记,分裂样来访者的超然离群不过是一种可被分析的防御,并非人际关系不可逾越的鸿沟。如果治疗师能够避免受反移情的驱使去激化来访者的防范或是缺乏人文地敬而远之,那么一个稳固的治疗联盟将随之成型。
六、诊断地治疗意义
面对分裂样的来访者,治疗师必须保持真诚和觉察,这种对情感和意向的觉察能力通常需要经过长期锻炼才能获得。尽管许多治疗师没有经过彻底的自我分析,也能很好的治疗多种类型的来访者,但我认为,除非他们自己具有分裂样心理,否则未经历过内心深层的治疗性暴露,恐怕难以对分裂样来访者进行有效的回应。
我深有体会,那种成长的快乐是无法真实的表达出来,甚至会感谢苦难。体验到了一次成长的快乐,还会体验第二次、第三次,跟性高潮一样。我想这是没有进过整合的咨询师所无法理解的。感谢苦难,它给我力量。
哈莫进一步告诫我们,刺探、盘问,或只对来访者的症状感兴趣,而忽视人的整体性,这些皆不可取。
治疗师若将分裂者丰富的想象力作为天赋而非病态,可能深深挽救他们于苦海,因为在生活中他们的情感反应处处遭受粗心的评论者的驳斥和贬低。
好在我终于整合了自己,带着觉察开始生长;我之前就不是很在意那些粗心的驳斥和贬低,以后更会不在意之。如是,我终于获得了自己的自由,自由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