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极亚洲中的唐朝》:全新视角审视“大唐外交”
提到唐朝,相信很多人头脑中浮现出来的,首先便是“多元”与“开放”这两个词。唐朝与周边四邻的关系,一直是历史研究者包括普通历史爱好者,很感兴趣的话题。这本《多极亚洲中的唐朝》,便是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的。
本书作者王贞平,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博士,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史,在唐代外交制度史、中日关系史等领域颇有造诣。在本书中,王贞平颠覆了很多人对大唐王朝与友邻国家外交关系的认知。
“多极”格局
我们看到的影视作品中,呈现唐朝外交时,都是一幅“万国来朝”的画面,像去年热播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再之前陈凯歌导演的电影《妖猫传》,无不体现着周边国家对大唐的敬拜与臣服。仿佛唐朝是整个亚洲的中心,唐朝与周边国家,一直处于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但是王贞平在本书中指出,并不是这样的。书名中所谓的“多极”,是指数个国家为增强自身实力而相互竞争的国际格局。
当时的亚洲,是数个国家多极竞争的亚洲,谁在其中取得优势地位,其他国家就会向其称臣纳贡,表示臣服。
比方说在李渊刚刚建立唐朝时,突厥是当时势力最强大的,于是,各个相互竞争的地方势力,就纷纷向突厥称臣,包括李渊也不例外。等到公元630年,太宗灭掉东突厥,取得优势地位,于是,各方势力又开始向唐朝表示效忠。
软实力
说白了,所谓的“称臣纳贡”,只是各个势力,在多极竞争的格局中,自我保护的一种外交策略。在言辞上从不对唐的天下秩序表示异议,但也绝不会执行任何有损自身利益的唐朝指令。
王贞平称之为各个国家在处理对外事务上的“软实力”。即通过非暴力手段,引导出相关各方均能满意的结果的能力。这些国家通过“政治效忠”发挥软实力,在礼仪层面满足了唐朝皇帝“君临天下”的虚荣心,自己则能够获得实际利益。
有些弱小势力,会灵活运用自己的软实力,为自己争取政治利益。
像唐朝西南的南诏部落,就通过“多重效忠”,最终在云南地区建立起南诏国。之前云南地区有六大部落——六诏,南诏是实力最弱的。但是在唐与吐蕃争夺云南控制权的时候,南诏坚定不移地支持唐朝。借助唐朝的支持,南诏吞并了其他部落,建立了南诏国。之后,却因利益关系迅速与唐反目成仇,投入了吐蕃的怀抱。
而对于唐朝来说,完备的法律、官僚制度、发达的文化、上层奢华的生活方式等,都是它的软实力。唐廷希望培养其他政权统治阶层对唐朝生活方式的仰慕,期望他们认同唐朝文化,从而发挥自己的软实力,维持与友邻国家亲密的政治关系。
权力中心论
唐廷的想法当然是好的。但是,四邻虽然推崇唐朝的制度文化等,但并不因此接受唐廷的洗脑,认同以唐朝为中心的“权力中心论”。反而是借鉴唐朝的理念,发展出以自己为中心的政治意识。
说白了,大家其实都在证明自己权力的正统性。唐朝以“华夷观念”为依据,设想出以唐朝天子为中心的天下秩序。但是,我吐蕃,我高句丽,也可以用另一种理论依据,来证明我的权力才是正统的,我才应该是“权力中心”,我也可以视四邻为“属国”(虽然可能只是自以为是)。
所以说,文化和制度的借鉴,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政治过程。唐朝强盛时,四邻称臣的朝贡体系,只不过是维持了唐朝至高无上的表象,亚洲多极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总之,本书作为一本研究唐代军事外交的专著,对唐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进行了非常全面的阐述,包括唐朝北方的突厥与回鹘,东北的高句丽、百济、新罗,西南的南诏,西方的吐蕃等,是一本很好的学术参考书。对唐朝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读完一定会有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