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年的无用读书中我得到了什么

2018-04-26  本文已影响13人  Milly叶子

最近一直很焦虑,因为翻看自己的计划本,发现我的年计划居然还停留在2016年,而我的2018都已以过了100多天了!人生一直在不停的开始,夭折,再开始,再夭折中循还往复。最让我不得释怀的就是读书了!从16年我就在读书这条道路上亦步亦趋,可是曾经同行的人都成了大神,而我还在读书计划中辗转反侧。

是我的读书姿势不对吗

确实是读书姿势不对,不然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能从读书中获得重生,而我还是这个鬼样呢?既然不对那就学正确的读书姿势嘛。于是乎,我开始中了读书方法的毒,只要是讲读书方法的书,买买买。只要是教阅读的课,买买买。如果不是因为身处五线城市外加两个宝宝,我一定会利用各种时间去参加读书会,了解大家读书的姿势。但是16年过去了,17年也结束了,现在是18年我还在追求怎么正确读书的探寻中。

写到这我突然想到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为找一颗宝石去海边,按照神的旨意去寻一颗有温度的石头。第一颗不是,丢!第二颗不是,丢!第三颗还不是,再丢......石头被一颗颗丢进海时,突然只听到一声大喊,原来那人找到了一颗带着温度的石头,但是他丢习惯了,居然把好不容易找到的宝石丢进了大海。

曾经我觉得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真的很傻,那么简单的事情居然都办不好。现在想来,发现自己居然就是这个可笑的主人公。更可悲的是,至今我都不知道是否找到过那颗自带温度的宝石。

那么多的资源就真的没有启发吗

从最早秋叶大叔推荐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开始,我就开始搜刮网络上可以找得到的读书技能方面的书。从美国看到日本,从简体书看到繁体书。一本本,一字字,有些许感悟,也有发现书里的内容有相互交织似乎形成一张网,但是在我的大脑里,这张网很模糊,我很难把它们组建起来。经过自我阅读,我觉得一个人读书没意思,读来读去都是自己思维模式。所以最好的读书应该是一群人读书,头脑风暴才好。

然后我从买书到付费进各种读书社群,无奈,没有人监督,我总是会被生活中的种种事务所打断,很难完整听完一堂课,更没有时间去参加头脑风暴。有了娃之后,8点的黄金学习时间总是在娃身上,更何况是两个娃。于是社群学习最终还是演化成一个人的学习,而且是碎片化的学习。

那就参加线下的课程吧。于是我一咬牙,一跺脚,抛开一切只身前往上海去学习目前世面上最顶级的阅读课。课堂的气氛真的是我难以想象的,我体验到了一个人学习永远也无法体会到的感受。课上很神奇,但是三天的课程并没有打消我所有的疑惑,我内心一直在想我用两年的时间都没能学会的阅读真的能在三天内学会吗?

带着这种自我批判与怀疑,当然我又回到了原点。甚至在看到学妹在朋友圈坚持打卡时我还很羞涩地去请教阅读方法,因为长期不用,章法都忘了!

当下的我还要阅读吗

答案是肯定的,对于阅读我有天生的偏执,从上初中开始就喜欢从书中找寻力量。所以读书于我而言不仅仅只是在阅读文字,而像是一位智者给我生活的经验与勇气。只是在进入社会后,内心的浮躁让我忘记了如何与书连结。

现在我仍然报名了洋葱阅读,仍然不能按时听课做笔记写作业,但我却释怀了,看书的初心因该是从中找到生活的经验,并坚持使用验证,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未来怎么读

回顾这两年,我读书的目的偏离了书的本心,不是为获得力量,而是为阅读完文字。我总是因为自己没有认真读完文字而责备自己,让内心的自己压力无比。总是因为自己看过就忘记而痛恨自己,认为是自己没有认真读。其实这世上哪有一劳永逸的事情,自然读书也不可能看一遍就记下来,毕竟这些实用类的书不像小说让人有很强的带入感。实用类的书更多的是要用行动去验证经验的合适度。

所以未来,我不仅要读,还要更多扩大自己的人生经验,只有让自己的人生经历与书里的情节达成共鸣才能让自己像读小说一般具有带入感。

也许未来在科技的支持下,我们真的会有体验式阅读,那时我们的阅读或许会更有效,谁知道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