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说》

2017-04-02  本文已影响0人  徐志远__

第一次写书评竟然选了这么一门又红又专的主旋律书,真的也就只是因为我恰好想要写的时候读到了这本书而已。

他本人没开微博也不写公众号,所以对白岩松的印象几乎都来自电视上,还有少数几次从微博上看到过别人转载的演讲。记忆中,每次到了白岩松做新闻评论时,总是一本正经,而且传递观念的意向十分明显,总是感觉,镜头一转到他身上画风整个就不一样了。这种感觉时常让我很纠结,记得有一次是伦敦奥运的连线采访白岩松,正常新闻播报以后,就开始了他独特的评论,说的逻辑和论点的确都非常清晰,让你除了看到新闻本身,也牵动出事情背后可能的思考。但正是这种方式,放在常年只是播报而不评论的央视新闻上,总感觉比较突兀,或者说有的时候我就想简单的看看新闻,并不想想那么多而已。

这本书是他演讲的合集,讨论的话题比较主旋律比如幸福、价值、公益等,每一篇演讲之后都有新加的他自己的评论,算是回过头对之前说过的话的一些总结。虽然内容有点鸡汤式,不过相对于微信微博上毫无意义堆砌起来的热文,起码他传输出来的价值是比较正的,或者说,是一些主流认可的“正确”价值观,换句话说,就是道理大家都懂的废话。我在这里摘取几篇有印象的,写下我自己的看法。

岁月不是非赢即输,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每个人对幸福、对价值的追求都不一样,因此没必要去给幸福或价值一个定义。尊重每一个人的差异,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待人原则。做点无用的事,确实,无论是技术上还是生活上,要是对某件事怀着原始的兴趣,总会有冲动去做,这些事很可能无关目标,无关前途,甚至无关别人。能有点闲时间做点闲事,确实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道德经》是我从这本书里面获取的另外一个惊喜,白岩松的确非常喜欢老子的思想,对道德经极为钟爱。当然,我没有完整阅读过,也没有仔细思考过其中的意味,更没有那么丰富的人生经验去印证,但是确确实实,我现在的很多想法或者风格都和老子的思想非常吻合,这也是激起了我去看道德经(可能是陈鼓应注释版)的兴趣。

另外关于资讯时代的爆炸,这点可谓深有体会,小时候在小县城读书,每次放假去深圳爸妈那里,总能够感受到深圳超前的信息或者事物。比如旱冰鞋,滑板车,都在深圳很早的时候玩到了,但是回内地县城以后发现好久以后才开始流行起来,再比如我在深圳看着听不懂的粤语版数码宝贝3的时候,回到内地才刚看数码宝贝第1部。但是现在,发达的交通和互联网把世界拉平了,信息的交流速度越来越快了,我们也不用再担心信息不足而落后了。但是现在又变成了信息爆炸,太多信息和内容,而我们精力又有限,所以面对这么多信息,甚至很多时候都是无用信息,我们应该保持一点批判性思考,学会筛选和甄别。

另一篇提到了美国的医疗制度等,不得不说美国这种居住模式(house型的),发展出了例如家庭医生这样的医疗制度,但是对于大医院来说,真的很不习惯他们的做事风格,自己由于陪同别人去急诊很多次了,发现如果是直接去,没有预约没有特定医生这种情况,真的是无力吐槽,每次去了以后只要不是马上要死的基本就是等着,然后一会来一个无关紧要的人过来“嘘寒问暖”,本来一个几分钟就能搞定的事,硬是拖了好几个小时,病人都快奔溃了(下巴脱臼需要接回去)。

最后说到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宣传,这点因为人在国外,更能够感同身受。普通民众了解别的国家基本就是先有一个大的国家形象,然后再慢慢勾勒出细节。论国家形象,我觉得日本做得很成功,输出那么多文化、动漫、游戏,一提到日本几乎都可以想到自己喜欢的游戏或者动漫游戏。中国现在随着实力提高,开始放眼世界,但是对外宣传国家形象的时候确实定义很模糊,是要宣扬我们深厚的底蕴?蓬勃的发展?我觉得现在唯一做得很成功的就是大熊猫,我去过美国很多博物馆,发现如果是和动物有关的,比如自然历史这种,礼品店里面都有熊猫的小礼物比如毛绒玩具或者笔本子什么的,而且占了很大一个片区。美国人对憨萌的大熊猫也甚是喜爱,从这点来说我们拿大熊猫来做国家形象,就是非常成功的。不过可惜,很多小地方比如我在加拿大Halifax的时候,歪果仁对中国人(或者说中国留学生)的第一印象居然是有钱不学习的富二代。。。中国对外宣传的路还很长,其中有国家,更是有我们的责任。

碎碎叨叨写了一些,起码我开始写了,这就算是开了个头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