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

等下次见面时,再自我介绍,好吗?

2020-09-08  本文已影响0人  清和碎语

开学一周,跟很多人见了面,有特地去见一面的,有路上匆匆偶遇的,也有自然而然就见到的。

无论是哪种,都会用心的去打一声招呼。

毕竟见面的次数是会越见越少的。

有时喜欢在二饭隔着玻璃窗看着校道上的人流,望着那些陌生的面孔,也会感慨一句:

“这么陌生的学校,好像它不再是我的了。”

偶尔在人群里穿梭时,看到某个背影,或者仅仅是一个发型、一种走路姿势。也会忽然恍惚,仿佛是看到了熟悉的谁。

仔细辨认之后,却又只能把到嘴边的名字咽了下去。

是呀!那些毕业了的人怎么可能还会出现在这里呢?

对着人群放空,盯着某个背影发呆,似乎变成了常态。一种无法摆脱,却又舍不得放下的常态。

还未离开时不懂想念,想念时却已是再见遥遥无期。

“同学,请先自我介绍!”

“哪位同学可以上来自我介绍一下。”

“这位同学,来自我介绍一下吧!”

我们的开始,是从自我介绍开始。

起初是:学院+年级+班级+名字

后来变成:组织(或职务)+名字

名字总是藏在一堆前缀的后面,甚至在很多老师那里,我们都还是一个叫“学号”的数字代号。

不知道那些数字背后的名字该对应着哪个人别人是否清楚;也不知道职务与名字并排时,别人是在乎哪一个多一点。

但熟识的人,会亲切的喊一声名字。哪怕只是在路上偶遇,也会喊对方一声,有时还会多聊几句。

一路成长,自我介绍也在一路丰富。

不变的是:

“当一大段自我介绍的话语,再次变成一个简简单单的名字时,就是我们又和一群人熟悉时。”

等下次见面时,再自我介绍,好吗?

把你遇到的故事都放到那一句自我介绍的前缀里,然后我就只要听后面的名字就好了。

这样我们就又再一次认识并且熟悉起来了。

才不管你如今的你究竟是什么身份呢?我只想把你当成那个最初的朋友。


写在后面

在九月过去的那六天里,其实没有多少闲暇时间。所以只能偶尔在吃饭和走路时发发呆,看看来来往往的人群。而今天想到“自我介绍”时,突然觉得“自我介绍”可以不止是适合初次见面的礼貌交谈,还可以用在久别重逢的重新认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