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邻国的启示》后记
克里姆林宫上飘扬的镰刀榔头旗悄然落下,给全世界带来巨大冲击。西方媒体连篇累牍报道,欢庆社会主义的衰落。在中国,媒体相当低调,仅仅是《人民日报》国际版刊发了一条消息,外加一篇记者特写《红场易帜纪实》,文中提到红场上的人们感情“十分复杂”。
得知苏联解体的中国人心情亦“十分复杂”。长期以来,中国人称呼苏联为“社会主义老大哥”,1949年后中国政治上一边倒,中苏关系进入蜜月期,苏联先是援建中国,但后来中苏交恶,苏联陈兵百万中国北方边境,甚至兵戎相见,八十年代末双方关系正常化,中国对苏联可谓是又爱又恨。现在老大哥寿终正寝了,社会主义道路还能走多远?中国该往哪里走?
1991年12月27日,中南海,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召开会议,研究苏联解体后世界局势和中国对策。江泽民说:“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只要把经济搞上去,就什么也不怕。”
1992年1月8日,邓小平开启了他的南巡,发表南巡讲话,要求全党抛弃争议,坚持改革。此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速保持在8%以上,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而与此同时,从1991年苏联解体到20世纪末,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比1990年下降了52%,日用品短缺,物价飞涨。
当初担心社会主义道路不保的人士松了一口气,中国媒体一改苏联解体时的沉默,大量报道解体后俄罗斯民众的悲惨生活,工作五十多年的退休老太太每月退休金不足一百卢布,只够勉强买点面包黄油,大清早去排队,当当轮到她时,柜台内什么也没有了。中国社会充斥着惋惜苏联解体的讨论,营造出“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不走社会主义道路,下场注定悲惨”的氛围。
2001年7月,一件更加对比强烈的事情发生了。在前老大哥破败的首都莫斯科举行的奥委会全体会议上,北京获得了2008年夏季运动会举办权,全国欢腾。这是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其时,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一万亿美元大关,跻身世界前六,而俄罗斯连前十都没进。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经济增速不减,2005年GDP总量跻身世界前三,神州一片欢欣鼓舞,中国人感觉从没有这么好过,着手准备迎接奥运会的到来。
跨入2008年,奥运气氛更加热烈,“全国各族人民喜迎奥运盛事”。可是,还是有不和谐的事情发生。春节刚过,3月,一名维吾尔女青年携带盛装汽油容器,登上乌鲁木齐至北京航班,起飞后被机组人员发现并制服。8月7日,奥运会开幕前一天,新疆喀什,一名维吾尔人驾驶一辆大卡车冲向正在早操的武警,17名警察死亡。两则消息均被淡化处理,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北京奥运会成功举行。
然而该来的迟早要来,奥运会闭幕十一个月后的2009年7月5日,新疆首府乌鲁木齐爆发了暴恐事件,死亡人数近二百,受伤人数过千。血淋淋的画面震惊了普通中国人,在这之前,维吾尔的形象是央视春晚上欢快的“阿拉木汗”,是漂亮的维族姑娘。撕裂的新疆社会,对立的民族情绪,原本不为大多数国人所知,这一次以无比惨烈地形式呈现在国人眼前。
面对危机,中国政府迅速行动,准确应对。
2010年5月17日,中共召开第一次中央新疆座谈会,这是自1949年来首次,中共第一次单独就新疆召开的中央级会议。会议规格极高,中共总书记胡锦涛率所有政治局常委参加。
胡锦涛在会上说,
“新疆工作的长期实践表明,中央在各个时期关于新疆工作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是符合我国国情、新疆实际和新疆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
胡锦涛继而指出新疆的主要问题是“新疆同我国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仍然较大。新疆同全国一样,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中共认为是经济落后导致现有的新疆问题,是基于历史经验作出这样的判断的。1976年文革结束,中国社会濒临崩溃,在邓小平的力主下中共抛弃阶级斗争,将发展经济作为工作重心,人民收入提高,安居乐业,社会总体大为稳定。
只要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就不会有不满情绪,不稳定因素自然消失。在此指导思想下,中共提出加快新疆经济建设步伐,从政策到资金加大对新疆的投入,动员各省市支援新疆建设,所有这一切都为一个目标:新疆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提高新疆居民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