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柴书院人物读书

张幼仪|一个为爱放弃聪明的女子

2018-12-12  本文已影响27人  莉蒂亚

                      文|莉蒂亚

“你总是问我:你爱不爱徐志摩,你晓得我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个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 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吧,在他一生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张幼仪

                      01

  张幼仪的花季童年及落在书墨上的光阴

1900年是中国历史的拐角,也是新旧世纪的交替之际;就在这个独特的历史时刻,张嘉玢,小名幼仪,在宝山县的一个小村庄里出生了。

也是这个独特的历史时刻,给张幼仪以后的生命刻上了传统女性和现代女性的深刻烙印。

在起名字的时候,张幼仪的父亲为她选了字义为“玉”的“玢”字,希望她长大后能拥有玢玉一般晶莹剔透的美德。而“幼仪”这个名字则是希望她能够成为一个善良正直、端庄得体的女子。

这些期望在张幼仪的幼小心灵上种下了一颗坚强的种子,以至于她在之后的人生道路上,时刻谨记着这份期盼,让自己的前行之路格外谨慎。

和其他所有出生在那个时代的女孩子一样,张幼仪从懂事开始,就被家人教了很多“礼数”,如“尊敬长辈,循规蹈矩”,做任何事都要在得到父母的允许之后才能去做…这些规矩礼数就像一根根带刺的荆棘时刻束缚着张幼仪的以后人生。

受到二哥的影响和对学问产生的好奇,幼仪曾多次向父母表示自己想上学的要求。直到1912年张幼仪终于可以去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苏州女校求学了。

张幼仪对新学校和新生活充满了向往,她只想努力学习,将知识都记在脑海里,满足自己那突然迸发的不可阻挡的求知欲。这些为她日后挣脱灵魂的枷锁,取得日新月异的成就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02

    父母之命的婚姻带给她以沉默的花烛

1913年,在苏州女校读二年级的张幼仪放假回到家得知父母已将她许配给徐志摩。

两年后的1915年12月5日,两头家长为张幼仪和徐志摩操办了一场极端盛大的老式婚礼。张幼仪被迫中断学业,进入了只有自己一人的“围城”。

然而嫁入徐家的第一天,张幼仪没有得到枕边人呢喃的呼唤,没有宠溺的微笑,更没有爱怜的注视;有的只是丈夫那冷冷的眼神,有的只是丈夫对她的不理不睬和刻意避开。

幼仪的父亲一向遵循隐忍之道,他将隐忍视为一种美德,不但自己处处隐忍,也教育儿女要隐忍,在幼仪出嫁前母亲再三嘱咐她要顺从、要隐忍,要接受徐家提出的一切要求,要永远谦和乖巧地对待公婆,无论她的丈夫如何对待她。

但是他忽略了一点,对于当时的女子,那本就在传统教育中失去自我、一切以夫家为主的女子而言,崇尚隐忍,无形之中剥夺了她们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权利,更不要说什么尊严了。

失去了灵魂,还有什么能够挽救一个人?失掉了自己,又怎么能够得到自己的幸福?

那一夜,烛泪默默滴落,如同少女心中的委屈和无奈。那一夜,幼仪不再是那个懵懂天真的少女,她成了徐志摩的妻子。

                            03

夺目冷光刺破所有的期望,自喻是一把秋天的扇子

1920年,徐志摩的一份来信让张幼仪终于有了出国的机会,徐家为她联系了一家准备前往法国马赛的中国家庭,让幼仪与他们一同出行。

这是张幼仪第一次出门,站在甲板上,她幻想着与徐志摩的重逢画面,思考着若是相见,该用怎样的方式待他?热情一些,还是温柔一些?大方一些,还是羞涩一些?还是不了解自己的丈夫,相处的时间太短,关于丈夫的一切,都是从其他人口中听来的。

而这些想法在法国马赛港的人群中见到徐志摩那极不和谐、冷至极点的目光的时候就即刻消失,之前的所有期盼和幻想,一瞬间化作海面上的泡沫,随风飘逝。

接下来的生活可想而知,不管是在巴黎还是去伦敦、波士顿,徐志摩永远都是冷若冰霜的目光,他最常说的话就是你能说什么、你懂什么……

张幼仪很是不解,自己可以和留过洋的饱学之士——几个哥哥 无话不说,为什么徐志摩就觉得她一定是没有见识的“乡下土包子”,他从来没有给自己一个了解彼此的机会。

这像极了两个不同轨道的行星,他们从对面飞驰运行,刹那间相遇之后,有各自朝着自己的方向滑行了,越行越远,从不曾相交,也不曾同行。

张幼仪说:“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来驱赶吸血的蚊子。当蚊子咬伤月亮的时候,主人将扇子撕碎了。”

爱情终究是经营不来的,唯一可做的是好好经营自己。

徐志摩与张幼仪如此,徐志摩与林徽因如此,徐志摩与陆小曼亦是如此。

                          04

                果断离婚,浴火重生

幼仪自小谨遵父训,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地道的张家人。面临丈夫的冷落,她选择了隐忍;听闻丈夫出轨,她选择了隐忍;面对丈夫的为难,她也选择了隐忍。

直到发现隐忍再无用处,她第一次做了违背张家家训的事情,平静地接受了离婚。之后,张幼仪获得了重生。

在无常的轮回时空中,没有一次相遇和告别是存在的,人生的幸福依靠于他人的圆满和喜悦,如同水珠与水珠的不可分割。这恰如张幼仪的爱情观——爱一个人应该是责任和付出。

当然,人类的本性是软弱和自私的,而爱需要对自我的全部放弃,这其中就需要有慈悲。慈悲里面含有无畏,这也是很多人不能理解曾经那么温顺寡言的张幼仪是如何做到隐忍坚强一生的原因。

因为超越了自私的本能 ,因为慷慨无畏,所以她在爱的修行中,在生和死的两岸间,流淌成一条注满爱的河流。

在巴黎与刘文岛夫妇共处的时光里,张幼仪开窍了,她明白了什么才是西方生活,也了解了什么才是西式思想,她开始反思自己,改变自己,发自内心的决定做一个真正的新式女性。

在德国柏林,张幼仪生完孩子徐德生之后,她接受徐志摩的离婚,留在欧洲,自谋生路,不再依靠任何人。

                          05

                重拾幸福,收获宁静

有这样一句话:“我爱你时,你是我的世界;我不爱你时,你便不在我的世界。”

当张幼仪不再思念徐志摩,不再会想他在那里,和谁在一起、在做什么的时候,她权衡再三,回归祖国。

回国后的张幼仪历经丧母失父,深刻的体会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惜,

她决定留在上海,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后又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出任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受邀管理“国家社会党”的财务,抗战爆发,又囤积军用染料,施展了她绝佳的商业洞察力和经营能力

身为银行的副总裁,她每天上午9点准时上班,从不迟到。“有主见、有主张、且相当主动”的“三主”女强人,以她铁娘子似的勤勉和严格再加上兄长的帮助,很快就在金融界风生水起,大获成功。

1949年4月,张幼仪移居香港。认识了她的房客苏记之医生。二人于1953年8月在日本东京一家大酒店举行了婚礼,和美平静地生活了20年后,苏记之因为肠癌离世。

晚年的张幼仪来到美国,在儿子附近住下来,直至1988年,她以88岁高龄去世于纽约,安葬在郊区墓园,石碑上刻着“苏张幼仪”4个字。

张幼仪——一个为爱放弃聪明的女子!她总是作为一个配角出现在一代才子徐志摩风花雪月的故事中。离婚、被弃、悲哀……成了她的标签。

可是,你看到了故事的开头,却不知道故事的结尾。她从未作为传奇的主角出现,却以坚韧的内心,在经历失败的情感后华丽转身,赢得了一生精彩。

张幼仪|一个为爱放弃聪明的女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