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分享:“非暴力沟通”—四要素中的需要和请求
【趁早百日成长打卡营40】
悦读分享:“非暴力沟通”—四要素中的需要和请求非暴力沟通的两个基本要素——观察和感受,它们是实现非暴力沟通的前提条件。观察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它要求你在沟通过程中,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要从不同角度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而且说话的时候要客观。感受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它要求你在沟通的过程中,将自己对事情的感觉清晰地说出来,好让对方更理解你。这需要你将感受与想法区分开,同时在生活中积累能准确表达感受的词。
今天学习非暴力沟通的另外两个要素:“需要”和“请求”。这两个要素是非暴力沟通的关键,能够让沟通的双方明白彼此的需求,和谐沟通。
首先,我们来看看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需要。
在之前分析“暴力沟通”的四种方式时,我们曾经讲到过,“回避责任”这种方式会让你和他人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但有些人却感到很疑惑,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在说话的时候,并没有把责任推到对方身上,对方却也不信任自己,不愿意满足自己的需求。其实,这是因为你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需要,反而在无意中将责任推给了对方。
马歇尔博士认为,人们之所以会推卸责任,认为自己的感受是由他人的行为引起的,是因为忽略了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是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这就要求你在沟通中,找出自己的哪些需要和期待没有得到满足,并将它们清晰地说出来。同时,你也应该用心体会对方的哪些需求没有被满足。
在一个成功的非暴力沟通中,说出自己的需要是很重要的一步。
因为,只有正视自己的需要,才能冷静地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才能明白自己内心的感受,才能提出具体的请求,才能让沟通更顺畅。
但是,在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进行研究后,马歇尔博士发现,亚洲地区,特别是亚洲的女性,在表达自己的需要这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他认为,这与亚洲地区的文化环境有很大关系。与西方重视个性、表现自我的文化不同,亚洲文化更内敛,特别是女孩子,从小到大被长辈教育着要温柔、要顺从,这就导致了人们不愿意说出自己的需要,甚至没有注意到自己的需要。
然而,了解并准确地说出自己的需要,是实现非暴力沟通的重要步骤,所以,如果你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就从现在开始改变吧。
我该怎样识别自己的需要呢?咱们先来看看人的需要都有哪些。
在1943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可以由低到高分为五个等级,人们在满足了某一层次的需要以后,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你可以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考量自己和对方的需求:
第一层次是生理上的需求,比如你的衣食住行要得到保障;
第二层次是安全上的需要,比如你需要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第三层次是情感和归属上的需要,比如你需要获得对方的关心和感情;
第四层次是尊重的需要,比如你需要对方承认你的能力,需要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
第五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比如你需要对方尊重你的梦想和目标,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其次,你要学会在表达感受后,说出自己的需要。
举个例子解释下:当你与一位朋友约好晚上见面,但是他却没有来,你可能会对朋友说:“你昨晚没来让我很失望。”这句话听上去没什么问题,但事实上,你将朋友没来见面当作自己失望的原因,希望让朋友感到愧疚,然后主动来补偿你。
这种方法偶尔使用还可以,如果你一次又一次地这样说,朋友会因为愧疚而疏远你,甚至会否认、反驳你的指责。无论哪种情况,都会伤害你们的关系。
但是按照非暴力沟通“先说出感受,再说出需要”的原则,在朋友爽约的例子中,你就可以这么说:“你昨晚没来,我很失望,因为我想对你说一些烦心事。”
在这段对话里,“你昨晚没来”是观察到的实际情况,“我很失望”是描述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我想对你说一些烦心事”则是将自己的需要直接告诉朋友,这样的非暴力沟通,不仅能让对方感觉到自己是被需要的,同时还能让对方明白你到底需要什么,进而准确地回应你。
需要作为非暴力沟通中最重要的因素,不仅仅是指要明白自己的需要,而且还要求你能够理解对方的感受、体察对方的需要。
当别人批评或者责怪你的时候,你会本能地反驳对方。但如果你能冷静下来,去想想对方的需要是什么,也许就能更好地理解对方说的话。即使是面对一些无理取闹的人,在明白了他的需要以后,你也能从容应对,让自己免受暴力沟通的影响。
客观全面地观察,清晰明白地表达感受,直面内心的需要,如果你能做到这三点,那么一次成功的非暴力沟通,你就已经完成了四分之三,而你最后需要做的,就是用正确的方式说出自己的请求。这也就是非暴力沟通的最后一个要素——请求。
人与人的沟通,其实就是一个请求和回应请求的过程,我们请求对方给予我们物质的帮助、精神的安慰、情感的回应。对方在回应我们请求的过程中,也向我们提出他们的请求。
但是,有些人的请求会得到别人的欣然应允;有些人的请求却会被对方拒绝;甚至还有人的请求,会让人十分讨厌!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表达自己的请求呢?马歇尔博士给出了我们四条建议,分别是:明确谈话的目的、提出具体的请求、寻求反馈和区分请求与命令。
首先,想要更好地提出请求,第一步就是要明确谈话的目的,也就是要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有些人可能会说:“我没什么目的,我就是随便聊聊。”但其实啊,我们每个人在和另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总是希望对方有所回应,不然就成了一个人自言自语的独角戏了。
比如,有时我们想要的是对方的理解,有时想要对方了解我们的处境,也有的时候,我们期待对方能说出他们的真实想法。总之,明确谈话的目的,是正确表达自己请求的基础,也是让别人回应你请求的前提。
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表达越清楚,我们就越可能得到称心的回应。
其次,你要做的是提出具体的请求。
马歇尔博士就曾经遇到过这么一个案例。在一次培训课上,有一对夫妇发生了争吵,妻子对丈夫说:“你应该让我做我自己。”丈夫听了,感觉很委屈,他觉得自己并没有让妻子做出什么改变,不懂妻子为什么会这么说。在马歇尔博士的帮助下,妻子重新想了想,然后对丈夫说:“我只是希望无论我做什么,你都能支持我。”
就这样,这对夫妻停止了争吵,开始了真正的沟通。在这个案例中,妻子第一次提出的请求,用了“你应该”这个说法,暗含着指责,“做自己”这个要求又过于模糊,不能让丈夫明白她到底想要什么。
而妻子在第二次时,说的请求就非常具体,丈夫也就明白了妻子需要的是自己无条件的支持。
明确了谈话的目的,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请求之后,你要做的第三步是“寻求对方的反馈”。
因为,人们受自己的心情、思想以及社会地位的影响,很容易误解别人的请求。就会导致你以为已经说清楚了,但对方的理解却与你所想的一点儿也不一样。所以,你需要通过对方的反馈,来看看你们双方是不是已经相互理解了。
你可能会担心“反复确认”会让对方觉得你在小瞧他,但与其事后闹得双方都不高兴,不如在事前就把事情说个清楚。
马歇尔博士给我们提供了两个解决办法:第一个办法是向对方解释。
大多数时候,你简单地问一句“我的意思说清楚了吗?”然后对方表个态就足够了。也有些时候,你希望更保险一点,那么你就可以委婉地让对方复述一遍你的请求。
比如,你需要让下属加班一个小时来完成一个方案,当你说完这个请求之后,你可以再补充一句:“我担心我没有把话说清楚,能麻烦你复述一下我刚才的安排吗?”
通过这样的方式,向对方解释你的担心,让他明白你寻求反馈的原因,就能消除可能发生的不愉快,顺利得到反馈了。
但如果对方表示自己已经知道了,不需要再重复的时候,
我们可以运用第二个办法,也就是通过体会他的感受和需要,来获得反馈。
我们还是拿加班这个例子来分析,当你在告诉下属要加班的时候,你可以随口问问:“你觉得怎么样?”或者“你有什么建议吗?”如果对方觉得可以接受,意味着他理解你的请求,并且愿意付诸行动;
但如果他表现出不高兴,或者有其他不同意见,我们可以通过沟通,来看看对方是不是明白了你的请求,并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更好地解决问题。
通过反馈,我们能让对话更顺利,但是你在向别人提出请求的时候,也要多加注意,因为很有可能一不小心,你的请求就变成了命令。
当请求变成了命令,对方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威胁,即便对方最终满足了你的需求,也是迫于压力不得不做,这正是我们在第一部分提到的,暴力沟通方式中的强人所难。
举个例子,女孩想和男朋友在周末见上一面,但是男生说自己要处理一些事情,没有办法见面了,这时候女孩说:“你不能陪陪我吗?你今天到底是要去做什么?那件事比我还重要吗?!”
我们来分析一下女孩说的这句话。很显然,女孩是想对自己的男朋友提出“陪陪她”的请求,但是,女孩却忽略了男朋友“有事情要处理”的需求,同时,“那件事比我还重要吗?!”又带有一些指责的意味,那这句话就不是请求,而是命令了。
那怎么样区分请求和命令呢?马歇尔博士认为,当你用批评、指责、威胁或者引起别人内疚的方式,来提出自己的需要时,你的请求就变成了命令。因此,如果你在平常的沟通中,出现指责他人,认为他人不听你的就是讨厌你,或者觉得对方必须按照你的想法做的时候,就意味着你是在命令,而不是提出自己的请求。这时,你就要马上停止命令对方,转而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去交流了。此外,满足需求是相互的,你在提出自己的需求时,也要考虑对方的需求,这样才是真正的非暴力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