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炊烟简村·食记百味🍱诗词、歌曲分享与赏析

遍地炊烟/涎水面

2022-02-02  本文已影响0人  爱看ABC

大年初二是北方的走亲戚的专属日。这一天,闺女要回娘家看望父母,给父母拜年!当然要带着女婿和孩子。

主家这一天就正好待客,请各路亲戚吃饭。一般都是辈分高的在家坐等辈分低的来家里拜年。之后就是远亲近邻或是朋友圈的往来走动互相拜年看望了。

如果家里的闺女是当年新出嫁的不满一年,那女婿就是“新女婿”。过年是要招待“涎水面”的。

我总是认为,涎水面就是待客吃饭前的一道丈母娘心疼女婿的饭前点心。

但是,在关中农村,早已不这样了,涎水面仍然是初二主家待客的饭前点心,谁都可以来吃,甚至路过的乡亲来一碗也正常。主家认为这是家户兴旺,人缘广结的吉利事儿!

不单是过年,就是红白喜事,盖房上梁,也有吃涎水面的!

在陕西,我曾在下乡的时候响应知青领导提出的“过革命化春节”的号召,在农村过了一次“革命化春节”。怎么过的春节我早就忘了,但是,我个吃货却记住了在农村唯一一次吃过的“涎水面”!

其实,我吃的涎水面就是普通的手工挂面。唯一不同的是,这涎水面,面条的汤,是别人吃过面的调料汤回锅煮沸再浇到新一碗面上的。

所以才称为“涎水面”。大家的口水面!

我第一次见到这阵仗的时候,真的是瞪圆双眼,张大嘴合不拢。

看着因为过年待客,盘在院子里的两口大锅,一口烧着滚水,随时等着下面,一口稍小点的烧着飘着青蒜碎末的调料汤,我惊诧莫名的咽了咽口水,想立刻遁走,再饿也不想吃了!

可是因为今天回门来的新娘子秀绒姐,曾是我们队里的妇女队长,是我的前任,目前还是大队的女民兵队长,与我交好,我不能说走就走啊!

这秀绒姐嫁的不远,婆家就在我们临村,是一个大队的乡邻,平时出工有时也能在地里看见她。

无奈之下,只好尬坐。

这涎水面的浇头就是调料兑的汤,盐和糖,醋和辣自不必说,还有切碎的青蒜末和芫荽末,加上胡椒粉五香粉啥的,都放在烧调料汤锅旁边的几个铝盆里。

闻着味道是挺香的,可能是因为调料要反复熬制就会更香的原因吧?很多乡亲还愿意吃别人的口水调料汤,特意晚来吃这碗面汤!

每次面煮好了,煮面的师傅就抓一小撮青蒜末和芫荽末放到面碗里,再浇上调料汤,就算齐活,有专人端面,送到院子里临时搭好的待客请吃饭的棚子里,坐在那里的亲戚立刻发出很大的吃面吸溜的声音,一两口面下肚,不能端碗喝汤,抹嘴离席,进屋喝茶谝闲传(方言:聊天)去了!

守在面前的帮忙送面的跑堂儿立刻把汤碗收到托盘里,汤倒入锅子里,碗放进地下的水盆里,麻利的洗几下,一块看不出颜色的布擦抹几下,等着下一位继续!

涎水面分量不大,就是点心的量。约定俗成又不能喝汤,所以还真是典型的晋绥陕甘北方的粗犷特色!

吃涎水面,也叫流水席。就是为了远道而来的客人打尖的类似于稍微垫垫肚子的点心。来一波客人就下一回面,挑面浇汤,坐下就吃,一般是一碗就离桌,等着晌午的正席再吃。

也有的孩子或调皮的小辈儿,非要再来一碗,主家也没意见,管够!

我陪着回门秀绒姐聊天说话,她看出我的局促,就笑着对我说,你不想吃汤面,我让我嫂子给你来碗“然面”?

然面就是挑到碗里的不带面汤的干面条,不浇汤头,自己兑调料。

我想了想,还是回道,不用了,我就吃咱家的涎水面!

我当时也有点好奇心,当年虽是文革时期,可国庆和新年的时候,西安市革委会招待我们出席知青代表座谈会的招待餐还是分餐制呢!

回到村里,吃过年口水面也是一种和工农兵相结合的体验吧?

再说别人能吃,吃了几十年,我就不能吃?

虽然我不太懂关中八百里秦川的乡俗,可是我还是敬重秦川这厚重的黄土地的!我也有可能一辈子都在这里生活呢。

想多了,还是咬牙吃面吧。

肚子饥肠辘辘的响了好几次了!正席还要等一阵子呢!

正想起身去招呼下面,屋里帘子一挑,秀绒姐的大嫂子端着托盘子,里面盛着四碗汤面进来了。

她笑着说,妹子,快吃吧,调合(土话:调料)汤是我单另做的!没用灶上的。

我注意到盛面的碗也是她家的另一种新碗,也不是待客用的碗!

秀绒姐笑着起身谢过她嫂子,我也感激的叫过人,谢过她,我们两人几口就把两碗面吃光了。余光扫过,见姐姐大口吸溜喝汤,我也就敞开把汤都喝了!

吃的仍然是涎水面,却不是那个涎水面。

这经历让我一直难忘。

现在,关中平原的涎水面,早已不是口水面了。

名字还是那个名字,汤头还是那个汤头,最关键的是,不再把吃完了面的剩汤倒回锅里再烧了!是用不着节约那点子调料吗?

风味儿没变,吃面的人也没变,改变的是经济发展了,物质丰富了,饮食文化进步了,民俗保留下来了。

当然,还有这不太文雅的面条的名字。

没关系,就让这名字来纪念我们曾经的窘迫,过去的无奈。

过年的时候,用涎水面来告诫我们的后人,要开创新的生活,就要不忘前身的苦难,珍惜今日的富足,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后记:今天是难得的双数日:

2022年2月2日,农历大年初二!

六个二齐出。俗语说:好事成双。

真正的吉利喜庆!

祝来串门儿的简友:大吉大利!幸福安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