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散文旅行·在路上

“梦珠和尚”苏曼殊

2019-01-20  本文已影响17人  扣玉

    前几日在杭州稍作停留, 有半日空闲,专门去了西湖,不为倒掉的雷峰塔、不为红颜苏小小,专门想去拜祭一下苏曼殊。只可惜绕湖边兜一圈,也没有看到墓的影子。       

“梦珠和尚”苏曼殊

      中学时偶然读到《绛纱记》,见梦珠坐化一节惊为天人,叹道原来禅定是可以这样。后读郑定文的《大姊》,渐体会到辍网劳蛛的意味。这个尴尬的方外之人便是这个叫做苏曼殊的和尚。                                                           

“梦珠和尚”苏曼殊

                                 

      他三十五岁的生命过的轰轰烈烈,若将其和李叔同相一比,就如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他便是那青莲,放荡不羁而又忧国忧民,他的苦别人看的见却懂不得。

      他生于东洋,父亲是横滨的英商茶行的买办,母亲是日本人,日语是母语。他十九岁入早稻田大学预科,二十岁又去成城学校学陆军,日后经常东居,到处留情。他游于南洋,遍历暹逻、锡兰、爪哇、印度,当然是因为剃度之后的亲近梵典。他学兼西洋,译过拜伦和雪莱的诗,还有雨果的作品。他作品里的男女都是学贯古今,既会西洋文,又通古文的全才。 少年时看他小说大叹,我们初中开始学英语就觉得了不起,而百余年前的居家小姐居然会弹钢琴、互相用西语交流。

    后来才知道苏曼殊所历空间之大,在近代人士里数一数二。这等眼界,不是偏安一隅的人可以有的,想来能与他相提并论的,恐怕只有“生于南洋,学于西洋,娶于东洋,仕于北洋”的辜鸿铭了。苏曼殊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真是所谓天才。他在日语环境长大,还是庶子身份,初到上海的时候,无亲无友,学诗基本靠悟性。当年在日本时章太炎只让他由着兴趣由着找他爱读的诗,不管是古人的,是现代的,天天拿来读。读了这许多东西之后,诗境便天天进步了。这个法子只适用于有慧根的天才,用着蠢才身上作用为零。

      后来他向陈独秀请教了些平仄的规矩,然后有老杜、青莲打底子,很快成了“诗翁”。关于他的诗,同时代人评价很高。柳亚子说他“好为小诗,多绮语,有如昔人所谓‘却扇一顾,倾城无色’者”,周瘦鹃称“所为艳体诗,嚼蕊吹香,幽艳独绝”。比如: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又如: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

      《降纱记》里梦珠和尚喜爱吃糖,尤其是主持批评他偷偷开戒吃肉后,索性终日食糖。根据已故上海作家郑逸梅先生说所述,苏曼殊极爱吃糖,自称“糖僧”。有一次为吃糖,可身无分文,亏他想得出来,竟把嘴内一颗金牙变卖了换糖吃。他平时糖不离口,尤其在写作时更是大吃特吃,以助文思。

      和李叔同的自律正相反,苏曼殊放任性情。终于在1918年,因饮食无节制而得的肠胃病卒于上海。他住院期间,医生对他的饮食严加控制,不准吸烟(他一天竟能吸大雪茄二三十支)、不准吃糖和喝牛奶可可。几天下来,他难以忍受,终于逃出医院,去街上大吃八宝饭、年糕、栗子和冰淇淋,结果导致肠胃病加剧。死后,在他的床下,枕旁找出不少糖果纸。

    现在大家都忙着追各色小鲜肉和网红,我不过就着去西湖寻墓未得的由头,把所知道的点滴记录一下。让大家不要去忘记这个多情多才的可怜人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