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故事
第一个是,在我备考PMP的时候,邓老师讲的。记录下来。
邓老师是80年代的湖北省的某一个高考状元。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毕业之后,在一个外企有一份比较不错的工作,爱人是大学时候的恋人,毕业之后他们结婚了,后来儿子出生,太太便没再工作,专心照顾儿子。邓老师说,他是一个非常大男子主义的人,他当时有两个观点,第一个是“我赚的钱,那都得是我的”,第二个是“钱就要花掉。” 所以他除了每个月给太太定额的生活费之外,剩下的都自己保管。大约三年之后,他辞职和朋友在深圳开始创业,创业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这样又过了几年,他撤股,退出。全家回到了上海。太太说,咱们得买个房子了。邓老师两手一摊,说,可是我没有钱呀。太太说,我有呀。“你哪儿来的?”这些年你给我的家用,多的我都存下来了。咱们现在足够付一个首付。
就这样他们买了在上海的第一套房子,之后是怎么样呢,是他们的儿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换一个地方,就在旁边买一个房子。上海之后他们买去了荷兰,因为他们儿子在那里读研究生了。另一个变化是,从那之后,他把所有的钱都交给了太太。
我听过了很多关于全职太太的故事,无非是伸手用先生的钱是多么不仗义,经济不独立有多么无奈和悲伤,没有话题了会被嫌弃,被抛弃了多么悲惨之类的。但是这个故事是我挺过的最好的一个。
为什么是最好的一个?我觉得原因很简单:在婚姻中觉得不幸福的话,就要想想,你为幸福的婚姻做了什么?付出了什么?默契和信任需要经营,也需要时间。这个和全职太太这种家庭分工没有关系。
另外的随手记下来吧。一个是23-26岁竟然是人格上的成长期,就好比青春期腿疼腿抽筋儿一样。
还有一个,是大约18岁的时候,在房东阿姨家的小院教训妹妹不得早恋。完全是班主任的说教,的确被一些权威的角色赋予和其他的条框束缚了,没有顺利度过萌芽期,自己扼杀别人的没有扼杀,却真真正正扼杀了自己的。
说到底,一个人真正能指导、实现的人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