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成长随笔-生活工作点滴想法

为什么你的时间管理没有效果?解决办法在这三点里

2019-07-15  本文已影响13人  墨尔本的夏天

文/墨尔本的夏天

工作越来越忙,方案要交,总结要写,客户问题要处理,加班成为常态;同时还要照顾家庭,辅导孩子作业做家务;而你自己还想花时间学习一门课程,提升自己的技能 ,却发现根本没有时间。

家庭、工作、学习对我们的时间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很多时间管理的方法也应运而生,番茄钟,清单法,四象限法,还有配合手机使用的各种APP。

但我们却常常发现,用了那么多时间管理工具,对我们来说好像没什么效果,看起来很完美的时间管理方法,并没有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能,也没有让我们拥有更多的时间我们的生活工作依然一团乱麻。

为什么我们不能像那些成功人士一样,工作成就卓著累,兼顾家庭,同时还有拥有精彩的个人生活。

这背后有什么深层原因吗?

原因在于很多人只是了解时间管理工具的表层,没有发现其深层的逻辑。

时间管理的本质是用有限的时间以最好的状态完成对我们最重要的事情,从而使我们的时间产出价值最大化。

不难看出其中除了时间因素,还包括做正确的事最佳状态,完成三个要素。

事实上,要想用好时间管理工具,我们还必须做好这三件事情,否则任何的时间管理方法工具对我们来说,都很难解决我们时间管理的困境。

一 、要事第一——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时间管理的目的,在于让我们时间产出价值最大化。时间管理的目的,不是尽可能的多做事,提高做事效率。

时间的供给是缺乏弹性,每天再怎么努力也多不出一小时来,那些事业成功的人,并不是比你努力的时间多少倍,而是他们选择了正确的事项,来投入自己的时间,简言之,就是他们选择了价值更大的事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因此,时间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核心——要事第一,慎重的筛选你的目标事项。

古典老师说:为什么我们的效能不高?原因不是做事少了,而是太多。大家都是24小时,怕的真的不是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因为努力这个事情个体差异不会超过50%。但是人和人之间价值差异会百倍,因为怕的是优秀的人做的事情比你高价值很多。

我们所熟知的80/20法则,核心意思是说80%的价值来自于20%的投入,它几乎适用于一切场合,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最有价值20%的目标找出来,然后投入80%的精力在其中,然后放弃掉其他80不重要的。因此,学会取舍非常重要。

《精要主义》一书中说:“成功的关键,是要有目的的,深思熟虑的,战略性的淘汰那些不重要的事情,不仅仅是摆脱那些明显浪费时间的事情,还要学会减少,简化,并通过淘汰其余一切来聚焦于绝对重要的事情。”

乔布斯回到苹果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 ,是精简产品线,当时苹果有一百个产品产品,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乔布斯砍掉了90%,只留几个产品,并集中精力把这几个产品做到极致,才就有了我们熟悉的iPhone.ipad等。

首先要有明确对你最重要的事项有哪些,删除那些不重要的,精简自己的工作事项,否则再多时间也是浪费在哪些不重要的事情上。

樊登读书会创始人樊登,曾在节目中讲到自己的战略聚焦的事例,有一段时间自己的工作很忙,又要做读书会,还要到处去演讲,给企业做培训上课,后来经过反思,他决定以后只专注和樊登读书会有关的事情,他曾一天内拒绝了几十万的企业内训机会,虽然很心疼,但是他依然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因为他知道其他的事情,并不是他的战略领域。

很多时候我们忙碌,是因为我们做了太多不重要的事情,因此学会取舍聚焦非常关键。

如何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采铜在《精进》一书中提出一个方法:

分析一件事值不值得做,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评估:

一、是这件事当下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可以是身体的物质的,我称之为“收益值”。

二、是这项收益随着时间衰减的速度,也就是对你是否具有长期价值,称之为“收益半衰期”。

我们应该多做长半衰期的事情,避免半衰期的事情。

像学习,健身,扩展人脉,经营家庭这些都属于价值半衰期较长的事情;而消费,吃大餐,刷朋友圈,则属于价值半衰期短的事情。

采铜建议多做长半衰期的事情,和美国管理大师史蒂芬•柯维提出的“专注于重要事情”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史蒂芬•柯维在《要事第一》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时间管理理论——“四象限法则”。

所谓“四象限法则”,就是按照工作的重要和紧急程度,将日常的事项分为四个象限:重要而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不重要而且不紧急。

为什么日常工作中,会有这么多紧急的事情呢?

史蒂芬•柯维认为我们总是忽视那些重要不紧急的事,一推再推,比如健康、学习、培训、计划这些,所以后面才会频繁发生紧急状况。

斯蒂芬

柯维认为,我们要摆脱每天忙乱,到处救火的状态,需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中来,只有当这些重要的事情提前都做好了好了,后面的紧急突发事件才会会越来越少。

我们要学会对自己的事情分类,逐步从不重要的事情中摆脱出来,集中于重要的事情,才能最终从根本上解决自己时间管理的问题。

任正非说:华为永远不在非战略领域消耗战略性资源。

战略领域就是对企业发展全具有长远意义价值的事情。

华为因为聚焦在自己战略方向,只在正确的项目投入资源,不做和战略方向不一致的任何项目,哪怕是很好的机会,因为华为的专注,使得华为在它的战略领域里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企业管理如此,个人管理也是一样。

在我们实施管理时间时,首先要找到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真正重要的事情,明白事情对自己的重大意义,删减那些不重要的事情;然后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把自己的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其中,才能让自己的时间价值最大化。

二 、精力管理——做事不仅仅需要时间重要的是精力

你加班加点完成了一天忙碌的工作, 下班后本计划准备学习一些新的课程,或者打算好好陪小孩玩游戏,亦或是想分担做一些家务,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精力,一丝力气也没有了。

这种情况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

很多时候我们制定的计划完成不了,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到了该做事情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没有精力。要么计划被拖延,要么没有效率。

相信这是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一个情景,时间管理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我们缺乏充足的精力。

因此为了有效的管理时间,首先要管理好我们的精力,这样在任何有时间的时候,我们才能有充沛的精力,以最佳的状态去完成自己的计划。

吉姆•洛尔(Jim Loehr),心理学家,也是精力管理训练系统的创始人,《高效能人士的精力管理》一书作者。

他常年为顶级运动员、奥运冠军做精力管理训练,同时也为职场人士做精力管理咨询,他提出我们的精力由4个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的部分组成:体能、情绪、思维、意志。

这四个部分构成了精力金字塔结构。

精力的4个组成部分会相互影响,越是底层的部分对我们的影响越大。

体能影响情绪:身体对情绪的影响,这一点相信大家都很容易理解。

身体不好的时候,情绪状态也不好这一点不难理解,当你感冒发烧,或者连续熬夜之后,你的状态和情绪很难保持平和、积极、乐观。

如果生病住院,那就更谈不上任何的精力和状态。

情绪对思维的影响:在情绪不佳的时候,做判断容易失误。

当上司对你的方案横加指责,劈头盖脸批评后、被难缠的客户无理取闹、跟女朋友大吵一架之后,是不是连续几天工作都没有心思呢?

情绪是我们日常活动的心理背景,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状态和效率,如果没有良好的情绪,我们就无法高效的去完成我们的计划,时间管理就变成了空谈。

思维对精神动力的影响:很多强大的意志力背后,其实是强大的思考能力,你的思维不清晰的时候,格局和眼光都会受到影响,很难发现事物背后的意义。

因此我们就可以总结这样的公式:

高效的精力= 体能充沛+情感链接+思维清晰+动力。

吉姆•洛尔在书中支出,多数职场人士都是只会线性的消耗自己的精力,却不注意储存和恢复精力,长期如此,就会导致精力水平下降,工作效能不佳,最终面临巨大的危机。而那些表现优秀的人都是注意储存和恢复精力的人。

丘吉尔在二战的时候,无论战况如何紧急,都要睡午觉。拿破仑在行军打仗的时候,一有时间就会小睡片刻。

马云、王健林、普京等等都是如此。

他们往往都是身体健康,注重锻炼和养生;同时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他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能够保证思维清晰,注意力集中;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强大的使命感和意义感,所以能够获得充分的精神动力。

如果我们想成为善于管理时间的高效能的人士,精力是基础,我们可以按照精力金字塔的四个部分,去管理和提升我们的精力水平。

我们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充足的睡眠,均衡的营养;建立密切的链接人际,培养积极健康的情绪;训练自己的大脑思维,注意能力;找到自己的事情背后的价值和意义,有足够的动力。

精力就如同像一辆汽车的油,如果油箱里没有油,再好的汽车也寸步难行。

因此我们在注重时间管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管理好自己的精力,充沛的精力才是时间管理的能量之源。

三、 执行力——你能说到做到,不拖延吗?

这样的经历你一定不陌生,本来计划晚上去锻炼身体,但下班之后却只想躺在沙发上刷手机。原来计划好周末读一本书,到了时间却连书翻也不想翻。

对于很多人来说,制定的计划不能完成,除了时间精力不足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拖延。

于尔根沃尔夫在《专注力》一书中说,当我们拖延的时候,我们会做各种事情,就是不会去做我们该做的事情。

拖延让我们看起来很忙碌,却不做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事实上只是假装在努力,陷入了低效的忙碌。

关于解决拖延症的书有很多,方法也很多,在这里重点推荐两个个人觉得很有效的方法:

1、微策略——设置无压力的小目标,让开始无阻力

史蒂芬•盖斯《微习惯》里面的微行动策略。就是对于我们想要做的事情制定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目标,减少行动的阻力,从而完成计划。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都是有惯性的,当处于静止状态的时候它会维持静止。

人的行为也是一样,你躺在沙发上不动时,大脑倾向于维持这种状态。而当你一开始行动的时候,你就处于行动当中,而行动也是有惯性的,一旦开始坚持乃至超额完成目标。就变得非常的容易。

比如说你想跑步,不要制定每天坚持跑30分钟这样宏伟的计划。太好的时候可能还能坚持,一旦你的激情期过了或者疲倦的时候,状态不佳的时候,只是想想跑30分钟,就会给你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

但是如果你把这个目标定为5分钟。或者只是把进一步成穿上跑鞋走到外面去这样的目标,你的心理压力就不会那么大。

解决拖延的重要步骤,就把你要做事项,设定一个非常小的行动目标,完成它对你的心理几乎没有压力,即使你状态不好的时候,也能够轻松完成,这对于完成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2、执行意图——针对障碍,设定具体的行动策略

第二个有效的策略,就是采用执行意图的方法。

执行意图是由心理学家彼得·M·戈尔维策提出来的。

他发现仅仅有目标和计划是没用的——因为目标执行一旦遇到障碍,计划往往就变成了纸上谈兵。

于是他发明了有一种应对机制可以有效克服这种现实障碍:

用if……(某个情景、状态)……then(某个反应)

如果……(某个情景、状态)……那么(某个反应,具体的行动)……

以这样的模式来设计应对机制,也就是根据可能的障碍,预先制定的自己行动策略,这样会大大提高完成计划的概率。

比如,有一位演讲大师就采用这样的策略,如果自己在演讲时,自己紧张,那就讲一个自己非常熟悉的笑话来开场。

比如你计划完成跑步计划,要提前设好一个应对机制:如果你觉很累,不想动的时候,你就穿上跑鞋出去走一圈,告诉自己出去再说,让你完成计划的概率会大大增强。

我们在制定自己计划的时候,提前设想好我们可能遇到的障碍,当这个障碍发生的时候我们便制定一个具体的策略来应对,持续的强化,直到让它成为一种习惯的模式。

通过克服拖延症,提高自己的执行力,我们可以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提高我们时间管理的效果。

小结

简单的时间管理并不能解决我们时间不够的问题,我们必须解决时间管理背后的深层逻辑,就是用有限的时间以最好的状态去做最重要的事情,从而是我们的时间产出价值最大化。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做到:

目标明确:要是第一,专注于最重要的事;

弹药充足:随时保持良好状态的充沛精力;

开枪射击:说到做到的超强行动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