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性无助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追剧追到了新词汇。
女主在向闺蜜吐槽自己的丈夫,毕业于985名校,屡次创业投资失败,事业不再进取。开一小公司,养三五闲人,入不敷出。女主动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几度救场应急,均因丈夫不给力无果而终。女主本身工作压力山大,面临减薪失业,丈夫还不时添乱。身心俱疲的女主讲了一个故事来暗喻他,最后总结这是习得性无助。
百度搜索这一心理学术语,整理了如下两段。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在1967年研究动物时发现,他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施加难以忍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于是在笼子里狂奔,屎滚尿流,惊恐哀叫。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狗就趴在地上,惊恐哀叫,也不狂奔。后来实验者在给电击前,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倒地呻吟和颤抖。它本来可以主动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行为,是指一个人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当一个人将不可控制的消极事件或失败结果归因于自身的智力、能力的时候,一种弥散的、无助的和抑郁的状态就会出现,自我评价就会降低,动机也减弱到最低水平,无助感也由此产生。
最近对生活有很多思考,所以想针对女主丈夫和习得性无助发表一些看法。
首先,此人在过往生活经历里太过顺利。或者说,他没有经历过不幸,苦痛,失意和挫败,和问题交手过招的机会为零。当一连串打击袭来,他会无所适从,不知所措,继而沮丧颓废,最后习得性无助。
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人在大学毕业之前一路高歌猛进其实不是什么好事。哪怕有过一次学业上逆袭的经历,也算是有了与困难交手的经验,这就保证了踏入社会有基本作战能力。还有一点,校园里困难风险系数相对较低,而且大概率可以向师长求助。
校园外的困难可就大多了。就业,生存,离婚,受骗,投资失败,事业受挫等等带来的压力是空前巨大的。这时,生活已经进入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阶段。毫无经验的小白自然饱受生活的蹂躏,或者叫锤炼。
其次,习得性无助绝不是躺平摆烂的借口。可以一度沉沦,不可一世沉沦。苦难是生活的底色。没有人可以和它擦肩而过。越是成功的人背后经历的苦难越多。光鲜亮丽之下,是不为人知的血汗和伤痕累累的身心。只不过, 他们选择了自己舔舐痛处,疗伤自愈,然后继续负重前行。
比如说,蔡磊,中国著名渐冻症抗争者。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得此绝症,他将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运动神经逐一失去功能。不能自己吃饭,刷牙,穿衣,盖被,挠痒。随着病情进展,还将不能说话,不能走路,不能呼吸……还有比这更残酷的未来吗?
按道理来说,他才是最应该躺平摆烂的那个人。短暂迷茫之后,他开始了人生最后一次创业,专门研制渐冻症药物。此前,因为病因不明,人类对此病束手无策,无可奈何。
在他所写的《相信》一书中,我们看到他从零基础小白成长为渐冻症业内专家彻夜攻读的艰辛,我们看到他为整合全世界研究此病资源付出的扎实努力,我们看到他打光最后一颗子弹的决心和勇气,唯独没有看到怯懦,气馁,绝望与无助。他是勇者,斗士,真正的英雄!
再次,人与动物最大的不同在于思维能力的差异。马戏团的大象一生受制于那根细细的铁链,有能力却没想法挣脱,人们称之为大象思维。
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物主宰,在于挣脱桎梏,突破自我的思维能力,而这也是社会持续发展,不断进步的根本原因。
不幸的人抱怨,为啥不幸的人偏偏是我?不幸一脸无辜,“这个锅我不背!普天之下,我一视同仁,雨露均沾。强者借助反弹之力,扶摇直上。弱者选择沉溺其中,自暴自弃。个人选择,怨不得我。”
原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所以,祝你不幸。
然后,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