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

垃圾分类很难吗?亲身经历后,觉得还行

2019-07-03  本文已影响0人  东门之汀

7月1日,被全民吐槽的垃圾分类终于在上海实行了,以前干湿不分的我现在总算是要逼着自己去获取相关的分类知识,未实行前,一些来历不明的讲解把大家弄的人心惶惶,说一杯珍珠奶茶要分三种垃圾,未喝完的珍珠奶茶算湿垃圾,杯身是干垃圾,盖子是可回收垃圾。全民网红小龙虾,整只小龙虾是湿垃圾,去黄龙虾头就是干垃圾,龙虾肉、龙虾黄是湿垃圾,龙虾壳又是干垃圾。

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复杂,奶茶只要把里面的饮料喝完,整个包装都是干垃圾,如果没喝完就把液体倒进湿垃圾,再把整个包装扔进干垃圾就行了。小龙虾全部属于湿垃圾。整个过程我亲历下来,感觉还是蛮好的,接下来的45个重点城市不用过于担心,下面就来写写具体的经历过程。

我住的那栋楼正好对着四个垃圾桶,在未实行垃圾分类前,每天早上起来和深夜总是被垃圾堆满,既不好看也不好闻,实行分类后,小区有了固定的垃圾投放点,门口的垃圾桶撤掉了,感觉空气都清新了。我运气也好,离最近的投放点步行只需三分钟,第一次去扔垃圾的时候是很忐忑的,我提着干垃圾过去,站点的阿姨很热情,问我是什么垃圾(好像有点不对……),随即告诉我丢在哪里,我手里还拿着一个无汞电池,我说阿姨我昨晚做题目刷到了这题(是的,我是个用功的好市民……),无汞电池属于干垃圾吧?阿姨连连点头,又给我指了下对应的干垃圾桶,我说谢谢,阿姨还说:我应该谢谢你。其实阿姨不用谢我啊,做好垃圾分类,本来就是每一个市民应尽的责任。

垃圾分类给我带来的改变是,我吃根香蕉都要想着香蕉皮是湿垃圾,不可以乱丢,有了分类环保意识,在办公室,没吃完的早餐要丢进湿垃圾桶,想了想还是要吃完,养成了不浪费的好习惯。

但是,有人遵守规则,就一定会有人违反规则。晚上下班回来,还是会有人把垃圾随便丢在原来的垃圾桶边,哪怕那里已经没有了垃圾桶。还是有人会不分类然后把垃圾丢到小区外面的垃圾桶里,刚开始执行规则不习惯是正常的,但是为什么不试着去习惯呢?

有人会说这个举措除了增加自己的工作外,毫无意义,真的没有意义吗?垃圾分类带给我们的除了那些让人啼笑皆非的段子,还有更好的城市化管理啊,我们每个人麻烦一点点,清洁工们就可以少了很多很多的工作,一个人的垃圾不多,一千个人呢,一万个人呢,当成千上万个人制造出来的干湿可回收甚至有害垃圾混合在一起,那场面光是想想就要吐了,然后那些叔叔阿姨还要慢慢去分类,心不心酸?现在,我们每个人只需要把我们自己的垃圾分好类,多多少少能帮到他们一些,让他们不要那些辛苦,其实真的不难。

我希望在未来十年里,中国可以变成更美好的国度,就像日本和新加坡一样,是环保型国家,是个一尘不染的新国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