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孩子》读后感
生活中有大量的“为你好”型的父母,爱孩子和与孩子建立情感链接是两码事。想要与孩子建立情感链接,父母自己必须是一个认识并理解情绪的人。
也只有这样,他才能够透过孩子的行为,看到孩子的真实的需求。
看到这段话,很扎心。
生活中太多的“为你好”的父母了。
我在高中的时候,严重的叛逆期,母亲唠叨、指责、抱怨,他能够跟我聊的唯一的就是学习。
后来想他之所以这么重视学习这件事情,可能是因为她没有上学,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
她是老大,家里的的弟弟妹妹全部都是高中生。她对这件事情是有缺憾的。而刚好,我成了他的实现梦想的“工具”。
把他未实现的梦想,强行加在我身上。
之前,听刘墉的课程,青春期的女孩会讨厌妈妈,喜欢爸爸,我真的就是这种的。
因为他根本不懂的我。
而青春期的我处于一种想独立却又独立不了的状态,不管是金钱还是能力,还是受制于人的。
我经常想:为什么让我过的这么痛苦?为什么就不让我自己做主呢?为什么我必须事事听你们的呢?
其实,他们也不懂得如何爱我,他们给予我的也是他们能力内的。
高中的时候,就明白一个道理:说一千遍,还不如让孩子去试错一次。只有自己经历的才能懂得,别人说的永远都是别人的故事。
孩子需要走的路,只能自己走下去,谁都没法替代。
生活在“为你好”的阴影底下,窒息的感觉,那种无力感让人抓狂,却又无可奈何。
我多么希望有人看看我,给我鼓励,给我肯定,告诉我可以。
因为母亲总是各种抨击我,指责我,导致我严重的自卑感,他说我:干啥啥不行,学啥啥不会。。。
我真的认为自己不可以。
因为在家里说话,不管说什么,总是被否定,导致我不敢在外人面前随便发表意见或者聊天。因为我不知道会因为那句话就会得罪别人。
2012年在公司上班的时候,经常跟着孙总一块出去吃饭,饭桌上,我几乎都是不说话,只是微笑,他们都会说我脾气好。其实,真的不是脾气好,而是我不敢说。。。
现在反过来,我也挺同情我的母亲,可能他的小时候也是这样长大的。背负了太多,过早的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却没有被看见,被肯定。
她太需要被看见了,以至于一直通过指责的方式来要求,而不幸的是我的父亲刚好不懂他的指责背后的语言。
他需要被看见,需要肯定,需要赞美。每个女人内心都有一个小女孩,哪怕他是一个快70岁的老太太。
虽然她给予我们的爱不是我们想要的,依然阻挡不了她爱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