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幽阁日更大挑战圣贤书友会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2023-06-19  本文已影响0人  碧彧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着便是主人。”

非常喜欢苏轼在《临皋闲题》中的这句,江山风月,本来就是没有主人的,谁在用便可以说是主人。

这句也正是他“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最好诠释,正所谓驭宰万物,江山皆为我辈设尔。

世间万物,风景各异,春夏秋冬,四时风景皆不同,但各有各的美,能不能发现,完全取决于看风景的人。

就如王建的这首小诗:“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这是野外的一个小池塘,一场秋雨过后,雨水溢满了野池,漫上岸,连通了野池附近的河堤。

秋天到了,菱角的花已经结果,蒲叶茂盛而整齐。

“秋水连堤”、“菱角结果”、“蒲叶齐茂”,这些本是寻常之物,可是在诗人笔下,瞬间就有了诗情画意,一幅美丽的画卷便在脑海中浮现。

雨过天晴,风也停了,蜻蜓在空中翩翩起舞,水中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因为有了菱角、蒲叶、蜻蜓和鱼儿的加持,这个野外的,看似不起眼的小池塘立刻变得活络起来,充满了勃勃生机。

这让我想起了朱自清的那篇《荷塘月色》,朱自清笔下的那个荷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读到此,似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此时的我正漫步在那月圆之夜的清华园。

正是因为朱自清的这篇《荷塘月色》,让世人知道了清华园这个偏僻的池塘,更是让许多人趋之若鹜,慕名前去观赏。

其实,朱自清笔下的这个池塘,不过是众多池塘中最普通的一个罢了,它原本只是寻常的景色,但经过朦胧月色的映衬和作者心境的沉淀,仿佛加了滤镜,有了不亚于名胜古迹的颜值。

就如王建诗中的这个野池一样,野池还是那个野池,只是看风景的人不同而已。

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在各自眼中的世界亦不同,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人生处处是美景,只要学会倾听,回归自然,拥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美景便触手可及。

无论人生的风景在哪里,懂得生活的人都知道如何发现它、欣赏它、赞美它,并且最终走进这如画的风景之中。

就如我们的诗人王建,看到的不过是野外的一个小池塘,他却因为它的美而驻足停留,并将它的美融入到诗情画意之中。

因为,此时诗人的心情是愉悦的,他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而这种悠闲舒适的生活状态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

王建,字仲初,今河南省许昌市人,唐朝大臣、诗人。

他的一生经历颇丰,学习、隐居、从军、为官,这些经历令他对人间冷暖与世态炎凉都有着深刻的体会。

因而,他的诗真实生动,贴近现实,更多的反映了真实的社会生活 。

他出身寒微,贫困潦倒。然,贫寒的家庭并没有带给他些许的负面影响,聪慧好学的王建,童年是幸福而快乐的。

王建17岁时就已表现出了极高的写作天赋。这一年,他与张籍相识,十年寒窗,奠定了他们深厚的友谊,从此两人成为生死至交。

他们二人,身世相仿,因此惺惺相惜。

三十岁之前,王建对游历山水、隐居山林有着强烈的渴望,因家境窘困,只能放弃。

“从军走马三十年”,这段军旅生涯,他写了大量的诗作,反映的多是百姓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生活,以及自己的壮志难酬。

人到中年,45岁的王建经人推荐才得赏识。

大历年间,他终于入仕,历任昭应县丞、太府寺丞、秘书郎、太常寺丞,累迁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

十几年的为官生涯,并没有因此而富裕,他始终是个爱民的好官,依然过着为财米油盐而忧的生活。

王建于唐文宗大和四年去世,时年六十六岁。

王建擅于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他的诗作题材广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

他善于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人、事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集中形象反映现实,揭露社会矛盾。

他多用比兴、白描、对比等手法,常在结尾以重笔突出主题。

他的诗体裁多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语言通俗凝练,富有民歌谣谚色彩。

《野池》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唐·王建

赏析

这是唐朝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诗。

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满溢 ,植物结果、繁茂的景象。

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开头两句的意思是,野外的池塘水满的已经连到河堤,菱花已经结了果实,蒲叶茂盛。

堤:用土石等材料修筑的挡水的高岸。

菱花:菱的花。

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夏天开黄色花(亦称“香蒲”)。

第一句“野池水满连秋堤”。开篇首句点题,直接拿诗题作为首句的前两个字,点明了全诗围绕的主要场景野池。

野池意象在诗词里并不多见,很少有诗人会去描写野池,王建这位生活失意却不失诗意的诗人,将野池写成一首优秀诗作。

野池水满,这说明之前下过雨。另外,首句还直接说出这首诗的季节是秋季。秋雨满了野池,漫上岸,连通了野池附近的河堤。

诗人能看到野池也就能看到河流,他这首诗的重心却是野池而不是河流。

诗人这样选择,应该是因为诗人更偏爱易被无视的野池。王建作为落魄诗人,有才而被埋没,多像野池。

第二句“菱花结实蒲叶齐”。“菱花”是水生草本植物。诗人所看到的那个野池里生长了一些菱花,菱花果实可供食用。

蒲草也是草本植物,生长在河湖岸边沼泽地,是一种可食用的野生蔬菜。

这句诗里就出现了两种野菜,交代了这野池里生机勃勃,有各种生物在野池里共存生长,随季节枯荣。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河口雨过天晴,风也停止了,蜻蜓上下翩飞,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

川口:河口。

第三句“川口雨晴风复止”。这句诗再次提及河流,然而描写天气状况,雨过天晴,风也停了。

第三句解释了第一句里野池为什么会满水,正是因为下了一场大雨。

再大的风风雨雨都会过去,谁能抗住风雨的磨练,谁就能欣赏看到风雨后更美的世界。

第四句“蜻蜓上下鱼东西”。第二句主要写植物,第四句主要写动物。

这句诗富有活力和生机,画面很动感。水上有蜻蜓自在飞,水下有鱼儿自在游。

这景象是很欢乐的。可见,当时诗人心情还不错,挺向往自在的野外悠闲生活。

总而言之,王建的这首小诗描绘了易被忽视的野池周边景象,借助多种植物、多种动物和多类天气营造了一处风雨后依旧美好的风光。

这首诗令人感叹:即使无人关注,每个人都可以活成属于自己的美丽姿态。

备注 :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