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经典回顾 - 草稿

2023-10-21  本文已影响0人  小天_天天向上
图片来自网络

1.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学习知识需要不断地做加法,而真正追求大“道”(事物的内在规律),需要不断地做减法(断舍离)。

无为,无不为。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不要什么,摒弃杂念,降低欲望,减到极致。专注沉浸做自己最擅长、最想做的事情,不断精进提升,以达大“道”。

无为而无不为。看似无为,实则不妄为。对目标专注深究,并找出事物的底层内核(即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而为之。

2.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如水般包容“人事物”一切,遵从“人事物”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所处阶段而呈现出来的表现形式,存在即合理。只包容,不干预。因为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它应该通往的路径,有时干预下的“顺境”、“近道”不一定是件好事。就像做人,“大愚”与“吃亏”不一定就是一件坏事。

如水般不争先、不张扬,只做属于自己本该做的事情,不越权,不执拗、不纠结,不内耗,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认真专注做事,不执着于结果,顺应天道、地道,与人道相融合。

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不感情用事,对待万物都是一样的,不会对谁特别好,也不会对谁特别不好,一切顺应自然发展规律。

但在现实当中,当一个人能超越感性,按照理性做事,同时又能很好地兼顾到感性层面,那么他/她在做人做事上就会无往不利,因为懂得并顺应深谙的规律。

4.反者道之动

事物永远存在着对立的两种属性,与《易经》的太极阴阳、西方的辩证哲学同出一辙。因为两种属性对立,必会在某一临界点相互转化。

为了避免出现不好的一面,就要顺应事物发展规律,见好就收,见不好也要及时收手,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把控,注意好这个“度”。

辩证来看,“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事物的好坏既然可以在某一临界点相互转化,那就努力提前加快这一临界点的到来。同时,当处于低谷时,就会放平心态,接纳一切,只要坚持、耐得住寂寞,触底终将反弹,黑暗的背后总会迎来一抹曙光。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能够客观识别一个人,发觉他人的长处,了解他人的品性,又能洞察人性,这样的人是智慧的。

能够准确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懂得与有优势的人合作,这样的人才是明智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