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力私塾课之十一-------客观知识型信息

2018-06-09  本文已影响0人  宜雪

老师说,演讲分三个层次:

最次演讲:认知和听众没有区别,又没有提供新知识,就在那里抒发自以为是的感受。

次优演讲:认知水平和听众无甚差异,但却提供了听众不知道而且很有价值的新知识。

最高级演讲:认知颠覆,观念本身就高出听众认知水平。

以我们的水平,观点很平常,无法给听众认知颠覆,达到最高级演讲水平不大可能,但绝不能不停抒发感受,绝对摒弃最次演讲水平。努力的方向是达到次优演讲水平,那么就必须依靠知识型信息,让听众有增量收获。

1、什么是知识型信息?看例子:

1898年美国学者泰勒从人机学角度出发,对铁锹的使用效率进行了研究.他用形状相同而铲量分别为5kg、10kg、17kg、和30kg四种铁锹去铲同一堆煤,虽然17kg和30kg的铁锹每次铲量大,但实验结果表明,铲煤量为10kg的铁锹作业效率最高.他做了许多实验,终于找出了铁锹的最佳设计和搬运煤屑、铁屑、砂子和铁矿石等松散粒状材料时每一铲的最适当的重量.这就是人机工程学过程中著名的“铁锹作业实验”.

从上述例子能获取知识信息:形状相同的铁锹,铲量过高和过低的铁锹并不是铲煤量最高,铲量为10kg的铁锹作业效率最高,泰勒的“铁锹作业实验”是为了实现人机关系中的高效目标.

2、名人名言也可以构成知识型信息,仅限名人。比如:

------苏东坡说,无聊才是人生。

这就是知识型信息。

-------隔壁老王说,无聊才是人生。

绝不是知识型信息。

3、如果演讲中旁征博引名人名言,也是给听众有增量的演讲。比如:

于丹在浙江大学做主题为“阅读经典、感悟成长”演讲,引用名人名言以及许多故事,其中就有:林语堂先生的:西洋人的头脑,中国人的心灵;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总结:

1、坚决舍弃主观感受;

2、选择客观信息;

3、选择客观知识型信息;

4、选择能够让人耳目一新的知识型信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