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能不爱国

今天,在网络上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出生于富裕家庭的美国人丁大卫的先进事迹,让我即感动又感慨!丁大卫曾在北大进修中国古典文学,回美国获得古典文学硕士学位后,1994年来到我们中国。
他在中国教育战线一干就是二十多年,而且每到一处都是要低工资,要低待遇,甚至义务干。他的第一站是在珠海一所小学任外教,为领导给他多开了比其他教师三二百元工资,和那领导大吵差点打架,坚持与其他教师一样的同等待遇。他爱岗敬业,不计报酬,深得师生和家长的喜爱及领导的赏识,提他当了校长。1998年,丁大卫放弃校长职务,又到了我国西部,受聘于西北民族学院任教。
2000年5月14日,央视“实话实说”栏目采访了丁大卫,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于是他成为人们崇拜的英雄,各种邀请铺天盖地袭来,可大卫没有因此去各种星光灼灼的平台捞金,也没有居功自傲,去薪水高的学校,而是到更艰苦更贫穷的地方,国家级贫困县东乡去助教。他说:“当老师,就应该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在东乡,他没有领过工资,以他自己不多的积蓄,用于日常开支,始终保持清贫、“苦行僧”式的生活。
2005年,一个来自美国的女孩子韩诗蝶,放弃了青海民族学院的外教,也来到东乡支持他,陪伴他,与他成婚,自此他们夫妻俩为着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而努力工作着。
丁大卫在教期间,一直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不辞辛劳,忘我的工作;他穿着一双破鞋子,为东乡教育事业四处奔波,筹款在县里建起了11所学校;他为有语言障碍的孩子联系学校;他帮助当地出版了东乡语和普通话双语字典;帮助各地通水通电;并组织当地教师到北师大接受培训,他去北京不乘飞机,坚持买火车硬座。
如今,世上许多人追求着美国梦的东西:挣大钱、开豪车、住豪宅、娶漂亮妻。而丁大卫牺牲自己在美国优越的生活,牺牲自己的青春,安于清贫,坚守自己做人的准则,坚定自己的信念,奔跑在“为人民服务”的路上,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我们中国的教育事业。他像一棵大树,绿荫撒给大地,深情藏入沃土。
丁大卫的简历中爱好一栏赫然写着五个大字:“为人民服务”,他随身的背包中携带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他平凡的壮举,让我们羞愧!丁大卫是新时代的“白求恩”,是一个活“雷锋”!我们是中国的公民,是国家的一份子,我们能向丁大卫一样热爱我们的祖国,坚持“为人民服务”吗?
智利著名诗人巴勃罗.聂鲁达说:“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的母亲,我们的土地。”巴金说:“我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人民,离开它,离开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是啊,爱国就是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捍卫公民的根本利益;爱国是个人对祖国山河热爱的一种情感的升华;爱国就是要铭记历史、致敬英雄;爱国就是严格自律、遵纪守法,脚踏实地的做好自己的事情;爱国就是向丁大卫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不忘“为人民服务”,发自内心地为自己祖国的美好增砖添瓦!
一个外国人,能够几十年如一日的,全身心的投入到我国的教育事业。我们没有理由嫌弃我们的祖国,没有理由嫌弃我们的母亲。无论是在三尺讲台,还是田间地头,无论是在科学前沿,还是在平凡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用自己的方式表白:我爱祖国!
(写于2018年10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