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影响人的一生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在找我咨询的一位家长就用他的经历讲述了这样的真实案例。
这位爸爸原本是来替孩子咨询幼儿园入园信息的,他的孩子即将到入园年龄,为了给孩子找一所好的学校,他查找和考察了很多幼儿园,都不满意,直到来到我们幼儿园。幼儿园优质的园所环境和接待老师给他的印象非常好,只是他还是不放心,要求见一见园长,亲自沟通方能释怀。
这位爸爸一进门,一脸的笑容,精神饱满,情绪高昂,看得出来是在工作环境中长期熏染出来的职业习惯。只是一眼就能看出来,他的积极与饱满来自于习惯而不是源自内心情绪的自然流淌,眉宇间的那种压力和疲惫是显而易见的。
这种判断怎么说呢,曾有人问溥仪,为什么他对古玩的鉴赏力那么强,一眼就能看出真假,比专家还厉害。溥仪当时的回答就是:因为我从小都跟真东西在一起,当娃娃的时候抓的、摸的、啃的都是真玩意,质地手感都不用过脑子,只要一摸假的就知道不对。
孩子都是天生的大师,他们自然而松弛,接纳且喜悦,言行从心,身心合一。常年跟孩子们在一起,打交道的都是简单通透的孩子,自然也就能感受到哪些人言行是从心而发。
聊了一会儿孩子的情况后,这位爸爸谈到了他的焦虑,他很想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童年生长环境,因为他的童年有着难以磨灭的印记,一直让他很痛苦,所以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重蹈覆辙。
原来这位爸爸小的时候他父亲言行鲁莽且暴力,常年工作在外地,回来就会很严格地要求他,在他的童年里,父亲回来就意味着他需要打起全部的精神,不能让父亲逮到错处,不然就会打板子,甚至被皮带抽过。这种成长经验造就了他,所以一直被领导和同事认可,但也让他总是处于焦虑和紧张中,还不能说。
回忆起这段童年的印记,大约有些情绪早已深刻在这位爸爸的身体和心里,在他讲述的时候,他整个人都是紧张僵硬的,怒目而耸起的肩膀,连同在一旁的我都被带动得脖子发硬,微微头疼。人这种强烈情绪是极具感染力的,会影响到周围的人。
这位爸爸接着说,他正是经历了这一切,所以才努力要给自己的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童年,只是他好像很想做到却又做不到。工作很忙很累,他想给孩子讲睡前故事,可是有太多次,他讲着讲着就把自己讲睡着了,为此,他还常被老婆埋怨。在这种情况下,他尤其觉得自己应该把幼儿园的事情给孩子安排好,既弥补自己对孩子的亏欠感,也希望能给孩子提供一个能够享受美好童年的机会。
听这位爸爸慢慢讲着这一切,我看到更多的是这位爸爸在通过给孩子找幼儿园这件事,来找回自己童年的缺憾和弥补当下的遗憾。他要修复的是他困顿已久,疲惫不堪的童年时代的自己。一如他期待自己做一个完全不同于自己父亲的人,做一个可以温柔给孩子讲睡前故事的爸爸。看得出来,他的童年多么期待自己有个这样的爸爸。他自己没有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获得他从未体验过的温柔父爱。只是,他未曾得到的,又如何能自然地流淌得出来,水满才溢,这也是他总会疲累不堪,讲着就睡着的原因。他内在的那个童年,也想听故事,被爸爸哄睡啊……
童年的缺失的那一部分,都会在人的一生中不经意的显现,人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寻回曾经丢失的自己——渴望被关注的自己,渴望被鼓励的自己,渴望被认同的自己,渴望被看见和听见的自己……在这条回家的路上,觉知自己的状态尤为重要,没有被看见的,是无明;同样的问题,反复出现,是轮回;直到有一天,你愿意去看见那个童年的自己,愿意好好拥抱和爱自己,那一刻,就是觉醒和回家。
我给这位爸爸提了两条建议:
1、你的童年是你的,孩子的是孩子的,你们是两个人,不要把你的缺憾认为是孩子必须要做到的,你缺的,孩子不一定缺,分清界限,才是自由;
2、可以跟妻子好好沟通,拉着妻子一起来给孩子讲故事,如果真累了,可以告诉妻子,你需要她,请她讲故事,你陪孩子一起听,治愈你的童年,然后好好爱她,谢谢她。
后来,这位爸爸将孩子送到了我们幼儿园,孩子的笑容和他日渐的放松与自然都在告诉我,孩子是老天派给我们的天使,给我们机会,教我们去爱和接纳那个童年时的自己……
愿天下的孩子都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