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成为完美的父母,而是成为逐渐不那么笨拙的父母。 - 草稿

我在阅读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在第五章----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如何与孩子进行非暴力沟通),看到了这样一句话--不是成为完美的父母,而是逐步成为不再愚笨的父母。
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给了我努力去做一个好母亲,合格母亲的信心。
有关育儿的书看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的道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当一些突发事件来临时,总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懂的道理,书上的方法在发火的一瞬间,全都忘记,事后又常常自责。
身为人母,爱子心切的心情都是共通的,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是我们一生都需要不断学习的功课,那又何必这么苛刻的要求自己,马上要做到完美父母的样子呢?
面对我们的孩子,可以先从不做愚笨的父母开始,慢慢修正自己的言行,给自己信心。

Why--为什么要重视孩子的教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我其中的一个人生目标就是--把孩子养育大,而不是养活大。
既然明白了孩子的教育是人生的目标,那就要一生为之努力奋斗,不能在乎一朝一夕的成与败,错与对,把这个大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逐步去实现。
实现任何目标的道路上,都是一个长期持续,不断修正,复盘改进的过程。
给自己时间和空间慢慢来吧。
What--过往,我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通常容易犯的错是什么?
孩子没有按照我的要求来完成事情,是常常导致我情绪失控的原因。
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讲到--只要我们的目的是让他人以某种方式行事,人们就可能会抗拒,不管我们请求的是什么。不管对方是2岁还是92岁,似乎都是这样。
因为这个目的,威胁到了人的自主权,所以会抗拒,导致关系敌对起来。
一个周末,我跟孩子发生了一场“战争”:
一早准备出门上班的我们,突然接到了孩子奶奶急病要入院的消息,我和先生匆匆赶往医院,把12岁的孩子留在了家里,并再三叮嘱了他要完成的作业任务。
当处理完事情返回家中的我,看到的一切是:事与愿违,孩子因为玩游戏,忘记了时间,作业一个也没做,还找了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我大动肝火,打了他一顿。
在这个暴力的过程中,孩子时常会说出反抗的话,接受被打是他无力反抗,只能用言语来表示对抗,如果再大一点我还打得了吗?
我在强迫孩子做我想让他做的事,未能如愿,所以暴力相加,换来的结果,虽然孩子补齐了作业,但是我跟孩子都是“两败俱伤”,事后,我昧心自问:“这样值得吗?就没有更好的办法去处理这件事了吗”?
我问自己:我想让孩子怎么做?
当孩子按照我希望的方式行事时,我希望他为何这样做?
这两个问题让我明白:惩罚非但不起作用,反而会阻碍孩子因为我希望的那些原因行事。
采取强迫手段,让孩子做我想要的事,就是我常常在做的事情。

How--找到了根本的原因之后,接下来怎么做呢?
卢森堡说,放任不管和强迫之外的第三种方法就是:
我们有意识地不试图让他人做我们想要的事,努力互相关心,彼此尊重,让双方都认识到他们的需要非常重要,他们的需要和对方的幸福是相互依赖的。
又一个周末如期而至,我悄悄的对自己说,一定跟孩子一起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
孩子的家庭作业,复习,预习都在自己计划的时间内完成后,我又打算让他,再拿出来点时间复习下英语,当下孩子和先生的反应都非常激烈,尤其是先生的反应“你又再跟他加任务,说话不算数”!
他们的反应一下让意识到,我又在犯同类的错误--让孩子去完成我想让他做的事。
还好,我及时刹车,没有像以往将错误执念的做下去。
不做完美父母,先从不做愚笨父母逐步开始吧。
接下来我打算每个周末用这样的方法跟孩子相处:
1.跟孩子一起商量制定好清晰的周末目标和计划,在他自己决定的时间内完成。(如果没有完成或提前完成的奖励和惩罚也要他明白和完全出自他内心的同意)。
2.每次意识到自己要发火之前问自己:(1)要找孩子谈话的目的是什么?(2)接下来要说的话,是赋能的还是打击性的?(3)准备这样做的话,自己感到痛苦吗?
如果3个问题中,任何一个的答案都是否定的话,要赶紧闭嘴走开,冷静下来之后,再想想有没有更好的一种方法来跟孩子谈。
第1个问题:记得谈话的目的,可以不会让情绪失控。
第2个问题:打击孩子我事后会很后悔和难受,这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是怎么爱孩子。
第3个问题:曾经有一位教育前辈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感到是痛苦的,那么你的方法一定是错误的”!既然明知是错,应该及时刹车,不要进入痛苦的轮回。
3.每周用写一篇文章的方式来复盘反思自己的行为。
每一个目标都需要用正确的方法来实现,正确的方法是不断的努力和修正得来的。
复盘应该是能不断找到问题,改正问题的好方法,因为,在自我成长的路上,我的其它目标实现的方法也是用的这个方法,践行下来还真都是有效,所以,育儿不防也用这种方法来反复练习试试看,相信,时间和精力花在哪儿,哪儿一定会有收获。
育儿的路上任重而道远,既是一生的目标,那就用一生的努力来慢慢实现,陪孩子重新再过一次人生。

同时也感谢我的孩子,让我在不断成长,也许,他就是上帝派来拯救我的天使,对待天使,可真的不能掉以轻心啊!
从逐步不做愚笨的父母开始,去爱我们的孩子,也坚信自己会越来越是一个合格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