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
最近这段时间一直有点想停下来。不是放弃日更,已经坚持快一年了,我不会轻易放弃的。
日更,是我遇到的写作法宝,因为日更,我一个写作路上的小白不到一年竟然也写了近七十万字,想想也挺惊人的。
坚持,让写作不再是梦。
每天千字以上、甚至两千字以上的日更,长期坚持下来,进步十分明显。
不仅仅语言组织能力大大提升,思维也变得极为开阔,并且看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深化,以前看不透的事情现在能直接看到事情本质。
为了完成日更,我无时无刻不在构思文章,外出一次,吃一顿饭,看一本书,都在时刻准备着捕捉灵感。不能说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写作上,至少三分之二的心思是花在了写作上。
以前,闲暇了喜欢出去走走,现在,生怕打乱了生活规律完不成日更。
日更不难,保证高质量日更不容易。在经过了早期疯狂的“原始积累”后,现在的我更想在写作质量上得到提升。
如何才能提升写作质量?
最好的方式就是修改文章。
早先我也不把修改文章当回事,总觉得那是修修补补的事情,直到后来看到一些大文豪的事迹,才改变看法。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传世经典,跟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密不可分。那样一部长篇巨著,修改可不是一件小工程。那样精妙的语言表达,来自作者的字斟句酌,呕心沥血。
关于修改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当年贾岛在路上骑着驴想到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不知用“推”还是用“敲”,就用手做着推和敲的手势。
因为过于专注,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并不恼,还跟他探讨“推”和“敲”哪个好,讨论后用“敲”更好,显得更文雅有礼,“推”就成了莽撞和尚。
这就是“推敲”这个故事的来历。
所谓推敲,就是字斟句酌,反复修改,力求最恰当的语言表达。
能下笔千言固然不易,如果可以精益求精岂不是更好!
为什么不能在第一遍写的时候就达到完善的境界呢?
恐怕很难达到。
过于追求完美,往往使人难以下笔。写作,能写出来是第一步,如果思虑过多,过分追求完美,结果就是写不出来。
我熟悉的一个朋友听说我在写之后,表示自己也要写,写一部小说,但是必须事先把大纲列出来,准备好才动笔。结果从说话到现在半年之久,恐怕一个字还没写出来。
准备好了再做,这就是一个陷阱。什么叫做准备好?怎样才能准备好?可以说,永远没有准备好的时候。
我写下的那些文章,没有一篇是胸有成竹才开始动笔的,都是有一点灵感就写起来,最后写出来的跟原来想的可能完全不同。
很多时候,我觉得我要完了:这次肯定要断更了!我完全不知道该写什么。但是,我还是硬着头皮写出来了,大不了写一篇水文,烂文,写出来就行。
顾虑越多,要求越高,越写不出来,必须降低标准,解放思想,才能写出来。
“先完成,再完美!”我一直致力于完成,写出来。经过将近一年的坚持,写出来不是那么可怕了,不管写成什么,只要确立了主题,就可以“哗哗哗”写一篇。哪怕不顺,也能死憋活憋整出一篇来。
那么写出来之后呢?就要追求完美了。所谓的“完美”其实只是比较来说,只有比较完美,没有绝对完美。完美,只能无限接近,无法抵达。
完美,建立在完成的基础上,就像万丈高楼平地起,完成是底下的根基,完美是上层的完善。基础必须打牢了,然后再让高楼更美丽。
完成必须有,完美也不可少。而且,很难同步完成,只能先完成,再完美。
早先我写文章有个习惯,那时候是手写文章,俗称“爬格子”。每次写完一篇文章,我都习惯性把它放到一边,等过一段时间,再看时,会发现很多问题。可能是用词不当,可能是结构混乱,可能是主题不明。
于是,我开始修改,有时候小改,有时候就是大改,把文章改得面目全非。经过一番修改后,文章旧貌换新颜,仿佛成了一篇新文章。
修改建立在草稿基础上,不像第一遍写作那么费神费力,但是反复回看、梳理、斟酌,本身也是在一种提升。而且,这种提升带给人更多愉悦的体验。
现在,每天早晨醒来后,我会选择一篇文章修改,都是前几天写好的,放了几天后再来看,问题看得更清楚。
早晨,周围很静,特别适合深度思考。伴着孩子的酣眠气息,我沉浸在文章的世界里。
有句话说得好“老婆是别人的好,文章是自己的好”,每天只顾着写了,没时间回看,回头看看,心里满是喜悦,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怎么写得这么好呢?”🤓
欣赏之余,开始从字词句入手,错字病句,不恰当的表达,混乱的层次……多余的删掉,不足的补充,浅显的深挖,经过一番修修剪剪,文章修改到自己满意为止。
花不了多长时间,但却获得一种满足和喜悦,那种感觉,不亚于上班前精心装扮一番,把自己捯饬得精神点漂亮点出去见人。
文章就像女子,虽然底子不错,老是灰头土脸也不好看。也要时常梳梳头,化化妆,打扮一下,再配上一身漂亮衣服,那样走出去就更加靓丽动人了。🤗
20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