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 |《暗知识》:掌握隐性知识,才能走得更远
1.听书笔记
01)人类知识包含可以描述和传播的明知识与不可描述的个人化的默知识。暗知识指的是那些区别于明知识和默知识的,既不可感受也无法描述的知识。
02)暗知识由机器发掘出来。尽管无法被人类理解,却可以在机器间传播。人类知识和机器知识共同描画了未来世界的知识图景。
03)机器之所以能发现人类都不能理解的暗知识,是因为它模仿了人脑获取知识的神经网络,使得机器能够抓住某些信息的关系模式。
04)那些重复性高、可预测和可编程的工作最容易首先被人工智能取代,而很难标准化、程序化,特别是还需要依赖对人类情感理解的工作,就很难被替代。
2.听书感想
在我们的日常中,既有显性知识,也有很多隐性知识,前者明明白白写在白纸黑字,后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显性知识就是明知识,隐性知识就是默知识。
很多时候,决定一个人能不能走得远,其实是对隐性知识的掌握。
上学阶段,我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显性知识上,学习考试,很多知识就摆在那里,我们知道去哪里找到它,也知道一个问题,无论多难,都一定有所遵循的原理,会有一个答案。
进入社会大学以后,我们不再有固定的学期、考试,似乎常常是无预警的考试,比如会议、KPI、总结、沟通,等等。
猛然发现,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拥有截然不同的解决思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背后隐性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放眼看去,社会中各行各业中,存在大量的隐性知识,这些知识,更为贴近底层逻辑,甚至影响着一个行业的发展。
进入智能时代,在以上两种知识之外,人工智能为人类知识构成增加了新的类别:暗知识。
很遗憾的是,人类无法理解这种知识的逻辑,无法参透其中的机理。
那在未来的智能时代,我们就可以放弃学习知识,索性放手交给机器了吗?
并不是。就像解读中说的,这反而对人类掌握知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无法驾驭那样的知识,那么,我们的未来就会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
其实个人也是一样,不但要持续学习,升级自己的知识体系,还要学会借力使用自己无法理解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