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关注结果的后果

2019-01-14  本文已影响37人  38c1d19f0d1b
一味关注结果的后果

焦点讲师五期丁小莉原创分享第618天201901014

年终,学校开始了一年一度的评优评先收网工作,同事们都觉得自己的工作可圈可点,即使没有可圈可点,也觉得自己老黄牛的精神可嘉。但是评比结果公布的时候,多数是一家欢乐几家愁。大多数评比除了考虑特殊需要(晋升)以外,更多的则是看成果而定。所谓成果多富含功利性和机遇性。即学生或个人竞赛获奖,发表文章等!说公平也公平,说不公平也没错。但有一点,过于强调获奖结果,会直接导致精致的功利主义蔓延,竞争压力使人们学会投机取巧,走捷径,而不能沉下心来,静悄悄地教育。

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是以大雅君子恶速成。——《魏志》治要下。实际上,教育是一门慢艺术,容不得急功近利的催化。此为其一,其二:教育的发生往往引发于好的动力,而过程则是曲折的,呈波浪状或螺旋上升趋势。并非从想到结果的两点一线。好的动机被看到就会注入能量,引发滚雪球效应,带来真正结实牢固的长期有效成果。

教育孩子也一样,家长往往只看到孩子考的分数高不高,一天下来,有没有被老师批评还是表扬?却不会去关心或看重孩子好的的动力或心理的需要以及事情的过程。比如,他如蜗牛般的一点进步,甚至今天一早去学校想要做个好孩子,不惹老师生气。他在探索中无意触犯了“纪律”,被不够宽容的批评了、贴上了标签……如此,等等。一般来说。人的进步、成果并不是一搓而就,认为一努力就会出现我们想要的,那只是我们美好的以为罢了。跟令人满意的结果比,我们每天可能更多的是在好的愿望、动力与进退之间的沉浮挣扎。

更何况孩子天生就是“冲动失调者”即他们的情绪与行动之间,并没有“思考、价值、同情他人”这样的“调节者”来做联结,他们的感觉和行动之间只有一条直线。他们更需要我们成人的宽容和引导,而不是打骂、批评、说教!

有些时候不是因为有了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有希望。学会发现孩子美好的意愿、动机,并持续关注,为这个正向意愿施加能量,坚信孩子生命中积极向上的本能,孩子才会越来越好!

对于身边的人,多关注过程,轻结果,才会帮助并激励他人。对于孩子也一样,把黏着在偏差行为和不良结果上的眼神转移到关注动机上,强调过程上,才能帮助孩子获得长期有力的成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