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感思行」

2018-11-27  本文已影响6人  拾柒個瞬间

见:如实描述你看到的现象、内容、观点。

感:记录下情绪/思想上的变化。之前没看到这个观点你是怎么想的,得知这个观点后又是怎么想的,这中间加入落差,抓住读者注意力。

思: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给你带来的启发是什么。

行:最后是行动,具体你怎么做。

「见感思行」这一套思维框架,是一个从客观→主观→反省→行动的过程,这样的好处是:素材积累搞定了,写作也能程序化,最重要是认知得到了升级,一举三得。

「见感思行」写卡片,要对素材提出问题,素材就是你的答案,然后写「思」的时候,还要再提出问题,找知识和知识之间的联系,刺激你进行思考,完成一次认知升级。

举例

问题是:产品人为什么要重视情绪?

见:用户是无法像专业产品经理那样,分层次说出他的体验的,他能展现的就是用户情绪。

最底层情绪主要有四种:愉悦、不爽、愤怒、恐惧。

需求被满足,这种感觉叫愉悦,一种绷了很久的需求,突然间被满足了,这种感觉叫爽。

感:情绪是人的底层操作系统,感受里面要记录情绪。

从四种基本情绪开始,深挖一层,你看到一件事当下的情绪是什么样,要想到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用满足和不满足来分析。

思:为什么我会感到愉悦呢?

因为梁宁从需求满足的角度给了我一个看问题的方向。

比如乔布斯大家认为他追求卓越,能把员工逼疯,原来背后是因为他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他无法产生愉悦感。

李笑来说对我这种人,坚持这个概念是不存在的,因为他会给事情赋予一个伟大的意义,哪还用得上坚持,一想到要做这个事都兴奋的不行。

背后是被赋予重大意义的这件事能给笑来老师带来极大的满足,让他爽。

这样下来,一万小时练习理论成为大师,

这句话就要更深入的思考,要看孩子练习这件事的时候是否得到了满足,产生愉悦感。

如果本身的操作系统对这件事是不感冒的,即便孩子通过练习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实内心是没有被满足,很不爽的。

有句话讲,顺着天分做事,其实就是找到那些让你一上手就感到愉悦的事,这又何其难。

不过没关系,人是活的,就自己骗自己,像笑来老师一样,给事情赋予重大意义,尽量给自己找愉悦感。

行:给一堆信息建立秩序感,然后重组,输出一个交付性的知识,这个能力需要不断写「见感思行」来练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