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黄昏的“波诡云谲”

【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37期“夏”专题活动。】
“六月天,孩儿脸。”这谚语说得一点没错。进入六月份以来,天气就像个变化无常的孩儿脸,要么动不动就乌云密布,大雨滂沱;要么就是瞬间风停雨住,阳光灿烂。
小宝的一年级课本里也有这么一句气象谚语:“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说的是早上见到早霞一般会有雨,不宜出门。反之晚霞则是天晴的,可以出远门。
可这六月天的天气如此多变,这早霞晚霞的颜色能是一样的吗?
早霞被楼遮挡住了,没看着。可晚霞正对着我的客厅阳台,每到傍晚,只要站在阳台上,就可以看到漫天云霞红透半边天。它们形状各异,颜色多样,观之震憾人心,叹为观止。
傍晚七点多,天还未全黑,不知从哪里来的气流,就像牧人手里的皮鞭,把成群结队的牛马羊往一边赶一样。大片大片的云层也被催着赶着,往西边的天空聚集。这些云层则一会像羊群散步,一会像万马奔腾,一会又像波浪翻滚,它们在天空里流动着,翻滚着,变幻着,不断幻化出新的形状。
起初,天空尚未被云层完全铺满,有部份是灰云,中间还夹杂着点点白云,白云里又透出天空的底色。这底色在有些地方是纯蓝色,在另一些地方显示的又是碧青色。但无论是哪种颜色,都显得异常清澈和透亮。
渐渐的,云层铺满天空,落日的余辉把西边的云层染成了诡异的赤色。这赤色是那种浓重的红,红里带着橙,橙里带着紫,紫里透着黑。很快,天空就变成一半是落日熔金,一半是乌云压顶。看着这些奇妙的组合,让我想起一句成语“波诡云谲”。
这句成语多用来描述小说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变幻莫测。也常用来形容刑侦案件的扑朔迷离,政治风云的波澜壮阔和诡谲多变。这让我又不禁想到了最近常看的历史故事:家国风云变幻,朝堂迭代更新,宦海沉沉浮浮,帝王权倾朝野。
清点了一下历代几位伟大的君王:从奏始皇赢政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统一文字和币制;到汉武帝刘彻驱匈奴拓疆土,走出“丝绸之路”;再到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开创大唐盛世;再到宋太祖赵匡胤结束五代十国,实现文化与经济双腾飞;再到元世祖忽必烈继承其爷爷成吉思汗遗志,把疆土拓展到北亚东欧;明太祖朱元璋改革吏治,休养生息,奠定276年大明基业:清圣祖康熙平三藩,收复台湾,抗沙俄。哪一个不是经历了“波诡云谲”的历史风云才创造出了不朽的绝世功勋。更不用说春秋战国、三国鼎立,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那种多国并存,相互制衡,天下纷争的动乱时代了。那时各国的君主更像是驾着一辆被火烧着了的历史马车,被炙烤的同时,不得不拼了老命向前冲。他们的生活里根本得不到片刻安宁,他们对“波诡云谲”的体会更加深切。
而这历史的“波诡云谲”不就像眼前的晚霞一样,风起云涌,波澜壮阔,变幻莫测,甚至,还有点血光冲天。
透过这浓重的,五彩斑斓的,黑暗与曙光并存的重重云层,我们可以预见,明天又将是天气多变的一天,是风雨与阳光共存的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