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往事80 定鲁
一切如仲孙湫所料,他离开鲁国没多久,庆父又开始动作了。
鲁闵公不想做傀儡,任人摆布,深深地刺激到了庆父敏感的神经,他开始觉得鲁闵公有点碍手碍脚,令人讨厌了。
小子,你这么搞几个意思啊!我辛辛苦苦扶你上台,你却处处和我对着干。既然你这么不合作,那干脆别干了,还是我自己来吧!本来这个位置就是属于我的。
他又萌生了一个疯狂的念头:杀掉鲁闵公,自己取而代之,岂不快哉!
于是,他又跑去说服哀姜,让她支持自己。
哀姜这个傻女人,已经完全被情欲冲昏了头脑。庆父提出如此非人的要求,她竟然又默许了,亲侄子不如情夫亲啊!
唉!难怪有人会说:恋爱中的女人智商为零。
有了哀姜的同意,庆父故技重演,再次导演了一出借刀杀人的闹剧,轻松达成目的,然后又摆出一副事不关己,清清白白的样子。
原来,早前鲁闵公的师傅强占了大夫卜齮(qí,音祈)的田地。当时,鲁闵公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没看见,放任不管。
![](https://img.haomeiwen.com/i6365412/bf52a7d61293e948.jpg)
这让卜齮很窝火,却又无可奈何。没办法!人家这叫仗势欺人,自己诉苦无门,只能自认倒霉了。
不过,这一切都被老谋深算的庆父看在眼里。现在,是该让卜齮出场,去消消他的心头之恨了。
鲁闵公二年八月二十四日,在庆父的指使和安排下,卜齮在路寝(国君宫殿的正厅)的旁门口刺杀了鲁闵公。
季友得知鲁闵公被杀的消息后,知道肯定又是庆父在从中作梗。他带着公子申赶紧开溜,跑往隔壁邾国避祸去了。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打不过你,我还跑不过你嘛!
不过,这次季友并非一跑了之,不问国事。事实上,他只不过是暂时转移阵地而已。庆父这个阴谋家如此大逆不道,必须揭穿他,绝对不能让他逍遥法外,欺瞒国人,攫取君位。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虽然两次行凶,庆父都是借刀杀人,隐藏的比较好,但是还是出现了一些风言风语,舆论开始对他不利。
季友顺势而为,通告国人,使庆父的丑恶罪行昭然若揭。
这下,轮到庆父坐不住了。
他感觉自己犹如坐在火山口上。现在别说想当国君,小命能不能保住都成问题了。
左思右想,最终他也逃奔出国,到莒国避风头去了。
庆父逃奔之后,季友带着公子申回到鲁国,并且拥立了公子申为新任国君,是为鲁僖公。
在庆父连下两城之后,季友总算扳回一局。
虽然说如今庆父身在国外,但是他的能量太大了,他的存在简直就是一颗定时炸弹,让人寝食难安。为了防止庆父咸鱼翻身,再整出什么幺蛾子来。鲁僖公和季友决定,得想个办法让他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很快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贿赂莒国人,让莒国人把庆父引渡回鲁国。
莒国是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很早就已经存在了。周代时相传为子爵封国,嬴姓,地盘范围在今天山东莒县一带。位置在鲁国东面,齐国南面,是当时山东半岛上实力仅次于齐、鲁的一个大国,强盛时曾一度可与齐、鲁争锋。不过,莒国奉行的不是中原文明,是一个夷狄国家。
由于地理位置关系,莒国和齐、鲁两国关系密切,齐、鲁贵族有事出奔,常常选择去莒国。早前,做公子的齐桓公也曾到莒国避难。
一听有钱财可得,财迷心窍的莒国人立马将庆父卖了,让庆父郁闷无比。
回去会有好果子吃吗?十有八九得死。
不过,对于一个不择手段的野心家而言,活下去是他唯一的希望。因为只要有命在,有野心在,就有翻本的机会。庆父虽然郁闷,却还没有绝望,只要还有一线生机,他都要去博一下。
当回到密地(今山东费县北部)时,他让公子鱼先回国都请命,希望鲁僖公和季友能看在往日的情面上,放自己一马。
但是很遗憾,公子鱼得到的回复是:不行。
弑君杀侄时,你可曾有过情面?你若不死,天理何在。
公子鱼没办法,只好哭着回去向庆父报信。
当庆父听到公子鱼的哭声时,他知道,他的兄弟亲人没有原谅他,这个世界已经容不下他了。
可是这一切又能怪谁?还不都是你自找的。
绝望的庆父最终选择了上吊自杀,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荣华富贵一场梦,是非成败转头空。
庆父虽然死了,鲁国人对庆父的子孙还是不错的,他们发扬亲亲之道,和叔牙的后人一样,他们立了庆父的后人为孟孙氏,在鲁国享有世禄。
季友是安定鲁国大功臣,自然不能亏待,他的后代在鲁国也享有世禄,是为季孙氏。
因为他们兄弟仨都是鲁桓公的后代,所以历史上把他们三家称为三桓。后来的三桓经过发展,不断坐大,逐渐架空了鲁国国君的权利,掌握了鲁国的实际政治权利。
将来,我们的孔老夫子主要就是和尾大不掉的三桓势力相爱相杀。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我们以后会逐一讲到。
再回头说说庆父的合伙人哀姜。
当国内舆论开始鼎沸时,哀姜也开始害怕了。她害怕祸及自己,所以也来个走为上策,逃到了隔壁邾国。
这时,娘家齐国人出手了,他们向邾国索要哀姜。齐盟主来要人,邾国人自然不敢怠慢,赶紧双手奉上。
但是,这次娘家人不是来解救哀姜的,恰恰相反,齐国人认为哀姜和庆父勾结,把鲁国搞得鸡犬不宁,罪不可恕。于是来了个大义灭亲,在夷地杀死了她。
鲁僖公上台后,请求齐国人归还了尸体,然后安葬了她。
齐国人的做法原本是想亲近鲁国,搞好两国关系,但是有识之士却认为齐国人做的太过分了,原因有二:
第一,哀姜之罪,罪不致死;
第二,就算哀姜有罪,也应当由鲁国来处置,因为哀姜是鲁国的人。
一波三折之后,鲁国终于安定下来。
那么季友为什么会拥立公子申为国君,而不是别的公子?这一切还得从季友出生开始讲起。
季友将要出生时,鲁桓公让负责占卜的卜楚丘之父算了一卦。卜楚丘之父先卜了一卦,然后告诉鲁桓公:是个男孩,他的名字叫友,将来会在公侯身边当权用事,成为鲁国的执政大臣,公室的辅弼之臣,季氏如果灭亡了,鲁国也不昌盛了。
接着又筮了一卦,得到《大有》之《乾》。根据卦象,他又告诉鲁桓公:这个孩子以后会尊贵如父亲,受到的敬重如国君(同复于父,敬如君所)。
等到季友出生时,因手掌纹像个友字,便用信的方法取名叫友。
鲁庄公的老婆,鲁僖公的老妈成风一听有这样的预言,认定季友是只绩优股,前途无量,便主动结好季友,并把儿子托付给他。所以,季友拥立了她的儿子为新任国君。
不争不抢,成风母子成了这场内乱的最终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