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司马迁•史记

2019-11-05  本文已影响0人  蓝绪草

了解司马迁,可先看他的《报任安书》。

里面可以看到他的字字血泪。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他在极端屈辱的痛苦中完成了了这些,且完成得不朽!

写就《史记》是他的支撑。

事实上,每个自觉生活过或者生活着的人都有个自己生命的支撑,不管这支撑是强大或是弱小。

《史记》一下笔便熠熠生辉粲然无比。宫刑之后司马迁一度欲死,然最终他以常人难以忍受的剧痛扛下来完成《史记》的使命。

写《史记》,呕心沥血。

如果人生要有一个比喻,司马迁就是一棵大树。劫难让他深深根植土壤并一再下钻,源源不断地从地层深处汲取营养;罹祸的屈辱更激发他把繁密的枝干四处伸张。

风霜刀剑都成了蜕变人格的礼物。

司马迁是个英雄。

他在《史记》里完成英雄的壮举。

所以,司马迁的文字充满了史学家的辩证和生动。

所以读《史记》,里面有我们崇尚的英雄,英雄一诺千金;里面有我们欣赏的知音,知音与我心有戚戚焉。

司马迁用体现人性闪光的史笔臧否人物,有自己的吞吐和气度。

太史公的每一则评价都尽力做到中肯。

“……号为‘霸王’,位虽不终,今古以来未尝有也。……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争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乃吟‘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项羽本纪》)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广列传》)

“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廉颇蔺相如列传》)

是不是充满了智慧的唯物意识?

胸襟宽阔方有如此笔触。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

他本人对生死的看待也是如此了悟、有担当。这句著名的生死论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知有多少人以此为借鉴或烛照。原来,生和死都那么坚定和美好。

透过《史记》的背后我看到司马迁走路的身影。他穿着宽大的深色袍子,深深浅浅地走,边走边俯身细察脚下的地形。

那里是屈原的汨罗,那里是项羽的乌江,那里是贾谊的长沙,那里是飞将军的边塞……历史的风月啊,经过了多少轮回才能生出如此多的、荡气回肠的人物!司马迁边走边自语:来吧,来吧,都来啊,咱们一块儿走,一块儿走喽。

他们的身后就是光辉的《史记》。

司马迁不朽。《史记》亦不朽。

倘若还要说,我还想说《史记》有深情的人民性,歌颂“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深刻批判官吏制度,不留情面揭露中下层官吏令人发指的暴行。

司马迁和《史记》都是勇敢的,正义和大胆的。

司马迁用他的《史记》为我们开辟了一方不同寻常的历史经纬。[/cp]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