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因没穿AJ乔丹鞋被嘲笑:孩子有主见,对未来很重要
简书:“好爸妈在线”,第一时间学习好爸妈干货,成为更好的爸妈!
公众号:好爸妈在线(ID:hbm100)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个视频刷爆眼球:
一个美国小男孩受到小朋友的嘲笑,背后的原因竟是他穿FILA的鞋子,而没有穿AJ乔丹鞋。
接下来小男孩的一番言论,惹得众网友纷纷怒赞。
小男孩说:“我不是一个盲从物质的人。我穿FILA,完全是因为我喜欢他的颜色。我觉得看起来很酷。”
如果说这是小男孩从“小我”的立场,诉说个人情绪,那么,接下来的话,更像一位智者。
高屋建瓴又不失风趣幽默地讲出一套 “哲理”:“重点不是我脚上穿什么鞋,而是我有没有自己的想法,我知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小男孩不盲目从众,能够坚持己见,这一点,非常可贵。
一个孩子,最大的武器不过是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所以,“主见”对于孩子,就像孙悟空手中的金箍棒,拥有它,走遍天下都不怕。
1、有主见的孩子,表达力更强
维特根斯坦说:语言绝非传统意义上的表意工具,语言就是行为本身,选择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就是选择什么样的思维方式。
而思维本身,就是来源于我们大脑的见解。我“嘴”表我“心”,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有主见的孩子,他的表达力往往也很强。
在综艺节目《幻乐之城》中,伊能静讲了她和儿子吵架的事儿,原本想让儿子上编剧课程,但儿子却“自作主张”要去上剪辑课。
为了争取“主权”,儿子据理力争:“你用你知道的来告诉我,你怎么知道你知道的就是全部呢?而我知道你不知道的,我的未来你没有去过。”
儿子的辩论,让伊能静当头一棒,当即对儿子的“主见”理解并给予支持。
然后,“巧舌如簧”的儿子三言两语就说服了老妈。
我们常常认为将自己的经验嫁接给孩子,是一个省时省力的办法。
殊不知,这么做,反而容易让孩子变得“摇摆不定”、“有口难言”。
如果 “表达”是输出,那么,“主见”就是“内存”。有足量的“内存”,才能确保有源源不断的“输出”。
事实上,敢于放手的家长,更容易培养出有主见的孩子,孩子越有主见,表达欲望就越强。
而那些会表达的孩子,往往已经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赢过了TA的队友。
2、有主见的孩子,更自信
前不久,读过一本书,犹太人莎拉写的《特别狠心特别爱》,书中记录了莎拉培养三个孩子的过程。
最初,莎拉女士对自己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采取“包办”的培养方式。这让她精疲力竭,还差点让三个孩子变成“墙头草”。
直到被邻居大婶点醒,莎拉才开启狠心的“放养模式”。
这一“放”,却意外地让三个孩子都变得非常有主见:
老大以华、老二辉辉上学时便开始谋求经济上的“自力更生”,卖春卷计件挣钱。
没想到,如此不靠谱的“主张”,让兄弟二人建立了非同寻常的“自信”。
谋出路、营生意、读大学,在毕业后的几年内,两个儿子都成为亿万富翁,小女儿在哥哥们的影响下,也变得特别优秀。
莎拉说,她的孩子们都散发着自信的光芒。
培养孩子的主见,能让他们信心满满地行走世间。这才是可以让孩子终生幸福的钥匙。
英国文学家培尔辛说:除了人格以外,人生最大的损失,莫过于没有主见。
“主见”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举足轻重,就像树干一样,能支撑起整棵树的生命,让这棵树挺拔地、极富底气地长成参天大树。
有主见的孩子,往往更自信。
3、有主见的孩子,能拥有开挂的人生
心理学家发现:能够把握自我人生的方向,是一个人获得长期幸福的重要因素。
曾经与邓丽君齐名的香港歌手陈美玲,她的三个儿子健康乐观,并先后进入了斯坦福大学学习,前景一片美好。
其中,大儿子读高中的事,让许多父母深受启发。
陈美玲的大儿子十几岁时,向她提出请求,说自己想去美国读高中。
陈美玲希望儿子选择排名第一的学校,结果儿子选的是排名第七的学校。
陈美玲不但没有阻止儿子,反而顺从了儿子的选择。
大儿子的主见,都得益于陈美玲“尊重孩子选择,给足孩子自由”。
事实也证明,这样的教育方向是正确的,如此优秀的孩子们,简直就是拥有了开挂的人生啊。
知乎网友说:过“自己说了算”的人生,以有主见为前提条件,没有主见,人云亦云,一切都白搭。
心理学中的“羊群效应”,指的是在羊群中,只要控制头羊的方向,其余的羊自然跟着头羊走。
精神不独立,思想缺乏主见,很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东一棒,西一锤,打到哪里算哪里,这样的小孩,怎么可能掌握“自主权”?
拥有主见,才是对自己人生的最大化尊重,也让我们能更加自主地掌控人生。
一个可以掌舵的船夫,还怕有到不了的远方吗?
4、父母这样做,更容易培养出有主见的孩子
拥有主见的孩子,内心必然丰盈而强大,这来自于父母正确的引导。
甘当孩子的“学生”
曾读到过一句话:孩子的“主见”是父母“被动”得来的。
一位新媒体写作者的朋友,曾分享过她的育儿秘籍,就是从儿子很小的时候开始,她就做孩子的“学生”。
长大后的儿子,极富主见,各方面都比较成功:十分孝顺父母;自主完成博士学业;把小家庭经营得有模有样。
过度密集的教育,只会剥夺孩子的主心骨。
明智的父母都懂得:做孩子的“学生”,将孩子推到前线,父母只在必要时出场。
在父母与孩子的拉锯战中,对孩子少一些说教吧,孩子将用十倍甚至更多的“成长”回馈你。
做“甩手掌柜”
有科学研究证明,强势的家长培养出的孩子通常较弱。而敢甩手的父母,反而有利于培养出有主见的孩子。
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除了必要的关注、陪伴和爱,父母最好不要打扰、操纵孩子。
黄磊曾说:“我从未把多多当作孩子,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她不属于我,我们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我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她。”
黄磊甩开手的同时,多多看到的是更宽广的世界。
过度强势的父母,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而父母选择做“甩手掌柜”时,就是孩子成长的绝佳机会。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哲学家弗洛姆说: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然而这样的操纵是错误的。
聪明的爸妈,都懂得退后一步,给孩子自己做选择的机会。
比如:学乐器阶段的小孩儿,父母可以带孩子多去体验几种乐器,不要着急替孩子做决定。父母“藏起来”,多看看孩子自己的选择。
父母给孩子选择的机会越多,就越能培养孩子的主见,借此机会,父母能够更多地看到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而增进了解。
一个有主见的孩子,内心强大笃定,外在自信大胆,能从容大方地学习和生活,是父母的小支柱,又像一颗定心丸,给身边人带来力量。
父母充其量只能算是孩子人生的“配角”,而不是“导演”。
而有主见的孩子,能用导演的思维,主宰自己的分分秒秒,最终演绎出精彩绝伦的人生。
孩子有主见,人生能开挂!
本文出处为“好爸妈在线”,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作者:熹琨
注:部分图片源于网络,侵删。因版权图片来源摄图网,转载文章时请勿修改内容,侵权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