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国”“喉舌”创始人虽已死,其网络宣传机器根难除?

2017-06-03  本文已影响34人  古道兵法

近日有媒体透露,被称为“伊斯兰国”“喉舌”的阿马克通讯社,其创始人巴拉阿·卡德克,在美国主导的反恐联盟的一次空袭中丧生。空袭发生在5月26日,卡德克当时位于叙利亚东部代尔祖尔省迈亚丁市的家中,重伤后于5月31日不治身亡。常常在第一时间“认领”“伊斯兰国”恐袭事件的阿马克通讯社,此次并未对卡德克的死讯发声,但已得到其亲属的证实。

卡德克是叙利亚阿勒颇省人,2011年叙利亚内乱爆发后,就成为一名支持反对派的媒体运动人士。2013年“伊斯兰国”进入阿勒颇后,加入该组织并获得高层人士信任,随后创立了被视为“伊斯兰国”官方通讯社的阿马克。

阿马克通讯社之所以被视为“伊斯兰国”的“喉舌”,是因为全球发生的很多恐袭事件,都是通过该机构在社交媒体上认领。远的不说,仅4月份以来,4月9日两起埃及教堂恐袭事件,4月20日法国巴黎枪击事件,5月22日曼彻斯特体育馆恐袭事件,都是“伊斯兰国”通过阿马克通讯社发声认领。

而发生在6月2日的菲律宾马尼拉的云顶世界的枪击及纵火事件,尽管菲律宾官方坚称为抢劫个案,但“伊斯兰国”也通过阿马克通讯社第一时间进行了认领。此次认领是发生在其创始人卡德克死亡之后,这也说明,其创始人的丧生并未影响该机构作为“喉舌”的正常运转。“伊斯兰国”正是通过这些宣传机器,将其制造的威胁、恐惧及极端思想进行扩散和放大。

对世界各国的打击“伊斯兰国”行动来说,一开始就面临着两个“战场”:一个是伊拉克摩苏尔、叙利亚拉卡、菲律宾马拉维等有形的战场;另一个是更为广大而无形无边的、属于虚拟空间的网络战场。前一个战场随着摩苏尔、拉卡的攻陷,也许胜利在望,但他们会始终在后一个战场,像幽灵一样游荡,这里的战争也许很难看到尽头,并不会随着“伊斯兰国”头目的丧生而瓦解、而结束。

与“基地”组织时代的宣传战相比,“伊斯兰国”的宣传战极具现代性。“基地”组织时代,若是本·拉登有个视频或音频,需要提前几个月录制,然后辗转流出,最终在半岛电视台播放。而“伊斯兰国”则深谙现代大众传播工具、渠道乃至受众心理,往往在恐袭等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就能发声,无论发出的信息是真是假、是虚是实,都能起到放大事件、扩大影响、招募人员的效应。

“伊斯兰国”只是一个极端组织,但从其宣传机器来看,新闻发言人、通讯社、杂志、网站、社交媒体账号、年度报告、移动应用、电子游戏等却一应俱全,构成了其埋藏极深、分布全球、行动灵活的宣传体系和网络。在2014年和2015年“伊斯兰国”的鼎盛时期,伴随着其在伊拉克、叙利亚有形战场的屡屡得手,其在网络世界也异常活跃,进行着信息的狂轰滥炸。

第一,有系统的宣传机器。他们有专门的媒体宣传部门,设有发言人,2014年9月,其首席发言人阿德纳尼曾因针对“异教徒”发出“将他们毒死、撞死”“用石头砸碎他们的脑袋”等言论而广为人知。他们曾创办电子杂志《大比丘》,该杂志设计制作精美,主动设置议题,进行系统的极端思想宣传及人员招募,甚至曾在亚马逊网站公开销售。他们在推特、脸书等社交媒体注册大量账号,熟练使用各种功能,并且能够在一些账号被查封后迅速换个马甲出现。

第二,善于“讲故事”,抓住受众心理。他们深谙大众传播的规律,熟悉受众心理,能够针对不同的对象作不同的宣传。善于“讲故事”,在社交媒体营造出一个虚幻的萨拉菲乌托邦,唤起年轻人的“使命感”,使他们不惜一切投入“伟大的事业”。既通过发布杀戮平民的视频,激怒西方社会,吸引具有好奇心的年轻穆斯林的点击,由此扩大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又会发布一些有关小动物、孩子的温情图片,唤起女性的注意力和好感。

总之,虽然“伊斯兰国”“喉舌”的创始人丧生,但只要他们能够源源不断的获得资金、技术及人才,其复杂的宣传机器得以运转,即使其在有形战场覆灭,在网络这个虚拟战场的危害却难言结束,这反过来又成为其危害现实世界的种子、信号。(文/古道君)

原创文章,已委托专业机构维权,无授权,勿转载。更多讨论交流,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古道兵法”gudao9919。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